资源简介 (共36张PPT)ddd专题一 地理信息的获取、表达和理解课程标准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考纲13:了解地图的基本种类。认识最常用的图例。掌握从各种不同的图表中获取所需信息的方法。并能够运用从图表、文字材料中获取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导图2.地图三要素(看哪些?)地图1.基本种类(有哪些?)①按用途:普通地图(政区图、地形图…)、专用地图(交通图、旅游图、工程图……)②按表现主题:地形图、旅游图、交通图、政区图、历史地图……③☆重要地图类型:a.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概念、判读、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对应人文地理上册P14-19、P2-4,学习手册P1①比例尺/缩尺(含义、公式、表示方式、大小比较、与内容及范围的关系)②方向(3种定向法)③图例和注记(区分及常用的图例)二、突破重难点(一)地图三要素1、方向(地图上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定向法 一般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指向标定向法表示法 面向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经线指示南北, 纬线指示东西 箭头所指方向为北适用情形 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 有经纬网时 有指向标时图示特点 最常用的定向方法 最精确的定向方法北西北西南东北东西南东南0°30°W30°E0°30°N30°SSWEN 如何正确书写经纬度二、突破重难点170°E经线在160°W经线的西方判断方向的前提:两地之间的经度差<180°0°纬 线经 线ABAA在B的 方向东南经线指向南北纬线指向东西二、突破重难点乙甲1、图甲中李家村在林地的( )方向。图乙中李家村在林地的( )方向。正北西北2、图甲中河流的流向是( )图乙中河流的流向是( )自西南流向东北自南流向北3、图甲中穿过河流一段公路的走向是( )图乙中穿过河流一段公路的走向是( )西北-东南走向东西走向二、突破重难点二、突破重难点方向的有关题型:1.A在B什么方向(做题方法:在B上画上方向标)2.河流流向(表示:从哪里流向哪里)3.道路走向(表示:哪里-哪里)4.风向(表示:从哪里吹来的风就是什么风)2、比例尺(含义、公式、表示方式、大小比较、与内容、范围的关系)(一)地图三要素含义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缩尺) 表示方法 线段式 例如:文字式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数字式 例如:1∶5 000或1/5 000比例尺的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利用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计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 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大小比较 分子为1,看分母: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图幅相同时)比例尺大小,表示的范围、内容详略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 二、突破重难点大比例尺地图:≥1∶10万的地图;中比例尺地图:1:10万——1∶100万的地图;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的地图。:不同形式的比例尺比大小,注意单位。1km=1000m=100000cm请分别按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的大小和地图的详尽程度排列:世界地图、浙江地图、杭州地图世界地图<浙江地图<杭州地图2、比例尺(含义、公式、表示方式、大小比较、与内容、范围的关系)(一)地图三要素二、突破重难点它们似乎在商量着什么…3、图例和注记(区分、常用的图例)(一)地图三要素(1)图例: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2)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一般标在地图里面)。二、突破重难点(二)地图的基本种类按表现的主题分: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历史地图等按用途分:可分为普通地图和专业地图两大类。常见的地形图、政区图等属于普通地图;交通图、旅游图、工程图等属于专用图;二、突破重难点二、突破重难点 如何选择地图(1)根据比例尺大小来选择地图例如:从嘉兴到广州某一景点旅游,出发前先用小比例尺地图查看出行路线,到了广州后,再查看大比例尺地图以确定如何才能到达目的点。(2)根据需要,选择不同主题的地图常见的地图有地形图、政区图、交通图、旅游图等,不同的地图功用不同,表示信息的侧重点也不同。3.判读分析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定义地图上海拔相同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等高线地形图)01002003000100200300等高线(米)对应七上书本P16-17、学习手册P3二、突破重难点3.判读分析等高线地形图(2)等高线特点(3)根据等高线判读坡度的陡缓①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的区域,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的区域,坡度越缓。①封闭曲线;②等高线上的高度为海拔高度(区别于相对高度),单位是米;③同线等高;④同图等距。登山、滑雪路线的选择(初学者;挑战者)、公路的修建二、突破重难点1:50001:2500②图幅大小、等高距相同时,比例尺越小(大),坡度越缓(陡);3.判读分析等高线地形图(4)判读重要的地形部位名称二、突破重难点3.判读分析等高线地形图(4)判读重要的地形部位名称山峰的最顶端处为山顶▲,等高线闭合且外低内高。山麓到山顶高耸部分为山脊,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分水线山脊间低洼部分为山谷。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集水线相邻山峰之间的低部为鞍部。鞍部是山谷的最高处。近于垂直的山坡为陡崖。陡崖处多条等高线相互重叠的地方。四周高、中间低为洼地或盆地。等高线闭合且外高内低。凸低为脊,凸高为谷;二、突破重难点3.判读分析等高线地形图(5)等高线地形图的运用估算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海拔)、选择登山路线、判断河流流向、水库与水坝选址、道路工程施工设计等;对应七上书本P16-17、学习手册P56-57二、突破重难点应用:1.河流流向的判断:2.水库、坝址的选择:3.道路工程施工设计:①山谷可发育河流;②水往低处流河流流向的表述:自××向××流,如自西向东流)峡谷处(河流流出河谷的最窄处,口小肚大)①大坝短,工程量小,节省资金和劳力;②蓄水量大。①公路:尽可能与等高线平行或在坡度平缓的地方修建。这样地势起伏小,使公路尽量平缓,施工容易,行车安全。②桥梁:跨过山谷③隧道:穿过山脊,可以缩短距离,减小坡度;更好地抵御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4.城镇选址:①地势低平;②靠近河流/水源;③靠近交通线三、真题检测1、读下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 东北流向西南 B. 东南流向西北 C. 西南流向东北 D. 西北流向东南【答案】 B【考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河流发育于山谷,从高处向低处流,根据题中给出的指向标,建立方向坐标,确定河流由东南流向西北。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点评】山谷就是比周围地方低的,所以山谷所穿过的等高线部分向高处凸.而且山谷处会出现河流.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2019年·绍兴中考三、真题检测2019年·杭州中考D四、能力提升(1)沿河分布(或:傍水而居)。(2分) (2)特征: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2分)原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多雨,冬季少雨。(2分)二、突破重难点(四)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4.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绘制(1)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制作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它能直观地反映地势高低起伏。常常用“陆高海深”图例来表示海拔高度的变化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为巴西略图,图2为巴西利亚气温、降水量和里约热内卢气温统计图。三、真题检测2020年·杭州中考(1)与里约热内卢相比,巴西利亚纬度较低,年平均气温较 (“低”或“高”),主要是因为巴西利亚 。低地势高/海拔高二、突破重难点4.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的绘制(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A.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题意要求,过两点作一直线B.在等高线地形图下方平行图中直线,建一坐标系,横坐标与图中直线等长,根据等高距确定纵坐标,并标出坐标值C.过纵坐标各海拔高度上的点分别作平行于横坐标的平行线200m300m100m0m100m200m-200m-100m0m100m200m300m-300mD.找出直线与等高线相交的点E.过等高线地形图各相交点分别作垂线,并根据其各自的海拔高度确定各点在坐标系中的对应位置F.用平滑的曲线将坐标系中的各点连接起来●●●●●●●●●●●●●●(四)分层设色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三、真题检测2020年·宁波中考C黄土高原大巴山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地球仪 人文地理上册P49-511、经纬网(1)经线与纬线经线 纬线定义形状长度作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也叫作子午线在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圆圈半圆状,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一圈指示南北方向,确定东西位置指示东西方向,确定南北位置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侧递减,到极点为零(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线长度相等)易错点辨析1、经纬网地球仪(2)经度和纬度易错点辨析地球仪2、半球划分易错点辨析二、突破重难点3、纬度划分、温度带(五)地球仪注意范围23.5°—30°(低纬度、温带)60°—66.5°(高纬度、温带)4.时差计算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相差4分钟。中国是东八区,美国东部是西五区,相差13小时。北京比纽约早13个小时。三、真题检测2、(2019·金华)下图为竖版世界地图的一部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地位于东半球的世界最大海洋上 B. 乙地的生产生活景观垂直变化显著C. 丙所在洲和亚洲都以黄色人种为主 D. 甲、乙、丙三地都有相似的温带景观【答案】 B【考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据图分析,甲地是印度洋,在东半球,但不是世界最大的大洋,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乙地在 南美的安第斯山脉上,生活景观垂直变化显著;丙地所在的洲是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丙地没有温带景观。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点评】安第斯山区居民在高海拔地区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低海拔的山坡上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生活上靠山吃山,自给自足。3、(2019·嘉兴)1863年美国太平洋铁路开始施工,下图为太平洋铁路示意图。完成小题(1)太平洋铁路甲段建设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问题是( )A. 终年炎热,大片沙漠 B. 高寒、缺氧、低气压C. 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D. 山岭众多,地势险峻(2)乙地区农产品可经太平洋铁路运往西海岸。现今乙地区农业生产特色是( )A. 家庭农场规模化生产 B. 牧业生产高度现代化C. 大面积使用滴灌技术 D. 山地垂直农业一体化(3)太平洋铁路开工修建时的历史背景是( )A. 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 B. 北美人民击溃英军主力C. 电力铁路在欧美国家出现 D. 南北战争如火如荼进行【答案】 (1)D (2)A (3)D【考点】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1)太平洋铁路甲段正是美国西部的重要山脉内华达雪山的核心区域,不仅悬崖峭壁遍布,而且还终年积雪,其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在修建这条铁路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问题是山岭众多,地势险要,差点被放弃。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2) 现今乙地区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是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几乎是家庭经营的大规模农场。因此其生产特色是 家庭衣场规模化生产。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3)在南北战争期间的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出台了《太平洋铁路法案》,给铁路拨出了大量的土地和财政资金。1863年,太平洋铁路开始施工。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点评】到了南北战争前后的19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基本迈入了工业大国的行列,东部各州已经建起了比较密集的铁路网。面对西部无穷的开发潜力和几乎为真空状态的交通系统,修建一条沟通东西海岸的干线铁路的构想就排上了美国人的日程。这个提案在南北战争期间显得格外迫切,因为西部的矿产物资以及兵源,要花上很长时间才能投入东部的战场。三、真题检测四、能力提升【例4】(2016湖州卷)(8分)2016年是长江经济带发展全面推进之年。长江经济带是国家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湖北省在其中发挥战略支撑作用。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从图6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覆盖了11个省市,其中长江干流没有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有 、 。(2分)(2)根据图7,描述湖北省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选择其中相关的两个特点,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6分)贵州浙江自然环境: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河湖众多,河流大致自西向东流;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人文环境:港口众多,航运发达;西部有众多水电站,电力资源丰富;东部城市众多。关系:受地势的影响,河流大致自西向东流;西部地处阶梯交替处,落差大,使得水能资源丰富,有众多的水电站;东部平原为主,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航运发达,为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河湖众多,有利于发展航运等。(第一小问能描述四个特点得4分,描述五个及其以上特点得5分。本题总分不超过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