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我背上留言——提高自我认识团体辅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请在我背上留言——提高自我认识团体辅导

资源简介

请在我背上留言——提高自我认识团体辅导
一、问题提出: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在别人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别人是喜欢我还是讨厌我” 等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初中学生的心中。很多初二的学生在作文、周记、以及给心理老师的咨询信中这样描述着:总在想自己的形象是否被他人接纳;总感觉别人都在看着我,周围的人时刻在品评我;听到同学们在低声说笑,就以为是在议论自己;不明白别人为什么这么认为我;经常对着镜子沉浸在关于“我”的思考中……高涨的自我意识使他们对外界的评价很敏感,处于自我认同的危机中。
二、问题分析: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和体验。青春期是自我意识的第二飞跃期,在这一时期初中学生出现以上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在对事物进行描述的过程中,还带有十分浓重的个人情绪情感基调,总是沉湎于关于“我”的思考和感受中。也恰恰是这一点导致了他们个性上的主观偏执性,总是认为自己正确,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同时又觉得别人似乎一直用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在这一时期,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完善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促进自我意识的不断成熟:
1、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己。通过把自己与周围的同学作比较,与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从而可以加深对自身特点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综合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他人(如家长、老师和同学)评价,不管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都会引起情感上的强烈反应。这种反应不但会引起新的自我认识,也会巩固或动摇已有的自我意识。青少年正是在现有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他人的评价,逐步建立起相对成熟的自我认识。
3、通过自我探索来认识自己。主动的自我关注、自我探索是自我认识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力,是青少年认识自我的一条重要途径。把注意力投向内心,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评价自己的个性、能力、爱好等,知道自己的长处和弱点,建立审视自己的机制:反省自己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认识自我的不足;对自己成功的经验进行思考和总结,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
三、辅导活动及过程:
(一)热身或动:刮大风
在宽阔的活动室里,同学们围坐一圈,撤出一把椅子,老师站在圈外,喊口令,“大风刮,刮呀刮,刮具有某一特点的人”,具有这种特点的人听到后,就以最快的速度跑到场地中间,再找重新找一把空椅子坐,动作慢的同学就没有椅子做了。这个活动做了好几次,刮到了戴眼镜的人、O型血的人、喜欢听摇滚的人、爱探险的人、喜欢看恐怖电影的人……
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一起思考:怎样才能尽快找到自己的位置。需要注意听口令、动作快、更重要的是充分了解自己的特点,说到这里,老师问全体同学“你了解自己吗”。一开始大家都点头,后来又都摇头,认为不完全了解自己,在自我认识上存在盲区。这个盲区可以通过“照镜子”也就是他人眼中的我,了解自己。
(二)请在我背上留言:
每个人拿出一张A4纸,在纸的最上面一行写下自己的姓名,和对留言者说的一句话,相互帮助用大头针把纸固定到的后背上。这时老师打开轻音乐钢琴曲《献给艾丽丝》,在悠扬的音乐中,大家都不说话,用非语言信息进行交流,在同学的后背写留言:对这个人的认识,包括优点以及建议,还可以写上了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并一起约定,本着真诚、客观、负责的态度对待这个活动。因为谁也看不到别人具体写的是什么,所以都很放松,能实话实说,写出了当面不敢或不好意思当面说的话。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异性同学之间有些不好意思写,老师从中调节把他们拉在一起,这个界限逐渐打破,大家为了能多找几个人写,排成一队,连成一串,你给我写,我给他写,写的都很认真。
写完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迫不及待地象看考试结果一样看自己背上的纸条,时而皱眉、时而点头,时而大笑,有了深刻的心理体验当然是有话要说,于是在一起分享看完留言后的感受。有个学生很自卑,总以为自己一无是处,看到大家对他的评价很好,感到很高兴她说“以前我还以为自己很糟糕,不喜欢自己内向的性格,可是大家对我的评价还不错,说我文静、思维深刻、人缘很好,现在我感到自己还是不错的”有的学生通过他人的评价发现了自己隐藏着的优点或是缺点,有个男学生说“我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臭脚如此大的‘魅力’,3个人都提了,对不起,以后一定注意。”还有的在探讨中消除了误会,有个学生大胆地说“大家对我的评价大部分符合我,但有个人说我‘不守信用’,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失信过,想请那个同学说一说。”这时全体都静了,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前周周末约好了早上8点到体育馆打球,你没来”后来那个同学做了解释,误会解除了。还有些学生虽然没有发言,但通过看他人的自我评价也明白了,不管是谁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总盯着一方面看,要全面客观评价自己。
在分享的过程中,大家已经把他人的评价和自我认识进行了对照,从中对自己有了些新的认识,也反思了今后该怎样进一步完善自己,大家都很感谢别人对自己的真诚评价。整个辅导过程一直伴着掌声和感情曲,在沉思中结束了。
四、结果与思考
一开始活动的时候我在一旁组织,帮助学生固定掉了的纸条,提醒他们要遵守活动规则,我充当了一个旁观者、组织者和助手。后来一个学生邀请我给她写留言,我也就让她在我背上别上纸条,请她给我写,参加到了相互写留言的活动中。当我变成了一个参与者时,我的心态变了,理解了学生为什么总是违反规则:想说话、想看自己的纸条。因为当别人不明白我的意思时就着急想说话,当别人给我写时心里也有些紧张,特别想知道他到底写什么,就想犯规偷偷看看。当活动结束的时候,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看别人对自己评价的感受,看到称赞的语言,看到真诚的建议,看到自己的缺点、看到俏皮的漫画,我的心时起时落。在后来的分享活动中,我第一个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并博得了热烈的回应。我发现真诚是可以传染的,接下来学生的谈话都很恳切,深入到了心灵的底部,大家被彼此和自己的感情感动着。搁了很长一段时间,还有很多人时常拿出那个纸条看看。
我想这个辅导活动之所以分享的深入、真实,很大原因是老师角色的改变。当辅导老师深入参与到学生活动中,真正体会出学生的感受,说的话才是带感情的,才能打动学生的心,作为辅导者,才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营造出良好的沟通氛围,收到最佳的活动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