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危害 教学设计教学 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土质、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的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2、根据实验结果及视频地图等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与危害,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3、课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探究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培养实践能力。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情境 导入 多媒体播放壶口瀑布视频。 教师:这是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它携带大量泥沙奔腾而下。黄河每年输送的泥沙达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什么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创设情景,吸引学生兴趣,通过设问,引起学生思考,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环节一:模拟实验,记录实验过程 (一)实验准备及过程 1、参考课本29页活动第1、2点,合作探究以下自然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并记录实验结果。 试验记录表: 明确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 (二)实验过程 实验探究1:不同土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其他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分别在工具箱中装入相同质量的沙土和黏土,将水槽放在工具箱的出水口,用洒水壶模拟降水的过程,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工具箱及对应的水槽水土流失的情况。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放置沙土的工具箱水流速度更快,对应的水槽水量更多、更浑浊。这说明沙土比黏土更容易水土流失。 实验探究2:不同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其他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们用不同型号的洒水壶模拟不同降水强度。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雨量大的工具箱水流速度更快,对应的水槽水量更大更浑浊。这说明降水强度越大,对地表冲刷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探究3:不同坡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其他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仅改变工具箱放置的坡度大小,明显提高其中一个工具箱的坡度,然后观察工具箱内水土流失的变化与水槽中水量和泥沙含量变化。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坡度较陡的工具箱水流速度较快,对应的水槽水量更大、更浑浊。这说明其他条件相同,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实验探究4:不同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在其他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其中一个工具箱上覆盖植被,再次实验。 实验结果:无植被覆盖的工具箱水流速度更快,对应的水槽水量更大、更浑浊。这说明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总结土质、坡度、植被及降水强度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实验结论:沙土,坡度越陡,植被覆盖率越低,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明确实验准备的材料,为实验探究提供方法。用简单的器材模拟生活中的地理。 通过对比实验,采用观察法、实验操作法,直观体会不同条件下的水土流失差异。有助于提高初中地理教学兴趣的,强化学生的观察力、感知力、动手力等综合能力,激发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对实验进行总结,加强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环节二:合作 探究 深化 理解 那么黄土高原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1、土质状况 取相同大小的黄土和黏土,将其一起放入水中。观察其溶解状况。 我们发现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2、植被及地形 请大家仔细观察黄土高原的景观,结合刚才的实验结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从景观视频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地形破碎,多陡坡沟谷。并且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直接图片展示过垦过牧、开矿修路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除此之外,人类长期的过垦过牧,修路、采矿等活动严重破坏了地表和自然植被,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更为严重。 再次通过实验直观演示得出黄土高原的土质状况。 引入黄土高原景观视频,根据黄土高原的地表实际情况分析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通过归纳,让学生理解水土流失是自然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导致的,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环节三 危害 分析 在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共同作用下,黄土高原成为了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那么,水土流失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危害呢? 对比实验前后工具箱中土壤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水土流失会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造成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使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水土流失还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同时,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形成“地上河”,给防洪及河道治理造成巨大困难。 在水土流失危害分析过程中,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环节四 课堂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为了改变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通过总结归纳,建立思维导图,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环节五 课后 探究 黄土高原是如何进行水土保持的?并取得了哪些?请同学们课后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期待你们的分享。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再见! 通过练习,再次巩固知识,让学生能学以致用。通过实践调查,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