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教学重 难 点 教学重点:降水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掌握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方法,用等降水量图分析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板起的学习,初步具备读图析图能力;能够具备通过合作或引导得出某个结论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课堂表现力强,善于表达,活泼好动,需要经过老师的调节和引导来生成课堂效果。有渴望获得新知识的欲望,但需要老师的激励和指导,从而激发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喜欢接受有趣的有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比如新的教学方法、媒体、技术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设置情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地理小课堂。在地球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些景观差异,你知道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学生看图思考主要是因为降水不同导致的景观差异 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新知,激发学习兴趣。主题一 一、等降水量线图 等降水量线 提问:我们之前学过等高线,你能试着定义一下等降水量线吗? 等降水量线是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的各点数值相同。 学生思考等降水量线的定义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过渡: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等降水量线图 【学生活动1】看等降水量线图,分析如何判读等降水量线图? 学生总结:一看数值。得出某地降水量的多少。二看疏密。等降水量线密集,降水差异大。等降水量线稀疏,降水差异小。三看变化趋势。判读由有多到少或由少到多的规律。 看图思考判读等降水量线图。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主题二 过渡:知道读图方法,下面我一起去探究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承接)我们主要以纬线为载体来探究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2】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一下?有什么规律? 教师总结:由图例可知赤道附近大部分是深蓝色,降水在2000mm以上,两级地区降水量以橙色为主,降水小于 200mm,有图可知 规律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主要因为纬度位置的影响。 读出特殊纬线附近的降水量数值 学生看世界降水分布图,找出规律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活动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降水量大约多少?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有什么规律? 规律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回归线附近. 【学生活动4】中纬度地区,沿海和内陆又有什么差异呢? 规律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收海洋影响明显,降水更加丰富。而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这种差异主要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问:同学们知道世界的“雨极”和“干极”是哪里吗? 教师:世界雨及乞拉朋齐,1861年的年降水量为20447mm;世界干级极阿塔卡马沙漠,多年平均降水量为小于0.1mm。 问题来了,为什么乞拉朋齐降水量如此多? 主要因为这里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以地形雨为主。什么是地形雨,看视频。 师总结:因为北面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由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而乞拉朋齐处于迎风坡,因此降水多。 由此可见,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在世界上有很多山脉都是如此,例如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的阻挡,山脉西侧降水多,东侧降水少。 看图找出回归线附近东西两岸的降水差异 看图找出中纬度沿海和内陆降水差异 学生在地图上找出世界雨极、干极。 看地形雨视频,听教师讲解,了解这个知识,归纳出“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这个规律。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看视频更加形象具体认识地形雨主题三: 总结 三、世界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简称“四多四少”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学学生归纳总结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板 书 设 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