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大洲和大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数据了解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认识海陆分布特点。
2、利用简笔画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轮廓简图,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相对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初步掌握认识空间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相邻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
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轮廓简图。利用简图说出各大洲、大洋的地理分布状况和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苏联宇航家的视角,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是个“水球”说法的原因。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地球海陆面积比和海陆分布特点
1、多媒体出示教材P30图2.1“世界海陆分布”、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讨论世界海陆分布。
提示: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
2、多媒体依次展示南北半球图片,仔细观察,让学生自主研究世界海陆分布的特征。
教师总结:世界上海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并不了解地球的整体面貌,现在我们知道通过运用地图和数据求证提高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认识。
(二)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
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32内容及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P33页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P34页图2.10四大洋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峡等概念。
教师点拨: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称大洲;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
合作探究
活动1:多媒体出示“七大洲的轮廓和面积图”“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排列(提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活动2:初步了解七大洲的轮廓,为简笔画绘图做好准备(提示:大陆轮廓多为北宽南狭,大致呈三角形。)
活动3:绘制七大洲和四大洋简笔画图。画一画、认一认,看谁能准确、快速地画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简笔画图并说出简易地图上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相对位置与面积的大小。(提示:以赤道为基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依托确定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同时学会在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观察赤道穿过的大洲,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全在北半球的大洲,全在南半球的大洲等知识提取。)
拓展探究:学生阅读教材P33图2.7“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及图2.8和图2.9,找出亚欧分界线、亚非分界线、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南北美洲分界线,知道大洲的分界线有的借助了天然界限,如山脉、河流、湖泊和海峡,有的以人工开凿的运河为界。(提示:①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②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③亚洲、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④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三、教师小结
地球表面由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组成,海洋彼此相连,陆地则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且海陆分布不均匀;了解了大陆、大洲、半岛、海峡、海、洋等概念;掌握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面积和大小,拓展了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板书
水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陆分布不均匀。
大洲和大洋 大陆和海洋:大陆、大洲、海峡、海、洋
七大洲和四大洋:轮廓、面积、位置、分界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