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界的聚落》说课设计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世界的聚落》说课设计 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世界的聚落》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的聚落》。
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流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重要理念的引导下,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观看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和视频,对比分析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 通过村庄演变为城市的四组图片,分析归纳出影响聚落的因素。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3. 观察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景观图片,分析聚落形态、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理论联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4.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使学生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资源
本节课使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有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科书(湘教)
●相关图片
●多媒体(PPT)
三、教学过程
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活动一】走进城乡--探究聚落的形态和景观差异
【活动二】聚焦聚落--探究聚落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活动三】探寻民居--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活动四】保护“世遗”--探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情境导入】
展示图片,教师介绍:小杨是一位拍短视频的旅游博主,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建了一个微信群用来交流旅游见闻。结合聊天记录中群友拍摄的照片让学生识别他们的居住地是城市还是乡村,引出课题,明确聚落的类型。
设计意图为: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一】走进城乡
本环节主要是探究聚落的形态和景观差异,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1. 播放群友发来的视频(乡村和城市,)让学生观看视频,找出乡村和城市的形态差异,学生填表对比。
设计意图为:观看视频,学生对乡村和城市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能快速找到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并通过填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2. 展示小杨和群友的聊天记录,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小杨,你能从城市生活的美好之处说服父母吗?假如你是小杨的父母,你能从乡村生活的美好之处说服小杨吗?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进行分析,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城市和乡村的理解。
【活动二】聚焦聚落
本环节主要是探究聚落的发展及影响因素,为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1. 展示小杨和群友的聊天记录,结合群聊中博主强哥对深圳从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都市的感叹和小杨对自己家乡什么时候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乡村是如何发展成为城市的 展示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图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并展示交流成果,之后师生共同归纳影响聚落的主要因素。
设计意图为:这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提炼信息的能力,并学会分析归纳推断问题的方法。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清晰的把握本节课的重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2. 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加强学生对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的理解我又补充了两个案例进行说明:
(1)展示武汉位置示意图和长江干流城市分布图,教师讲解河流对城市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案例长江沿岸较大城市的形成,进一步强化了河流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2)展示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示意图,让学生找到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影响这些地区形成城市的主要因素。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影响聚落的因素。
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非常迅速。但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展示图片,让学生思考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设计意图:城市化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出发,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理念。学生用自己探究的成果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
【活动三】探寻民居
在这一环节主要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活动:
1. 展示小杨和群友们的聊天记录,通过各位博主拍摄的世界各地独具特色的民居照片引出问题:你能为这些民居找到他们的家吗?并说出你的理由。小组合作探究图中四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而思考民居的建筑风格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说明民居的建筑特点、建筑功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图片展示平原地区、山麓及河流沿岸地区的聚落,让学生归纳聚落的分布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归纳聚落分布的形态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活动四】保护“世遗”
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1. 展示小杨和群友们的聊天记录,并通过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引出世界文化遗产。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而提出问题:对于这些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应如何保护?让学生归纳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措施。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且培养学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2.小杨在北京拍视频时发现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四合院越来越少,他认为保护传统聚落刻不容缓。对传统聚落的保护,他提出不同的观点,让学生选择自己认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聚落的意识。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本节课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使用情境,以小杨和群友的聊天记录为主线,贯穿始终,教学内容自然穿插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但通过讲授这节课我发现:因时间较紧活动完成的有点仓促,教学中留给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的空间还不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