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世界的聚落》说课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世界的聚落》说课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世界的聚落》说课设计
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重要理念的引导下,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观看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图片和视频,对比分析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景观差异,培养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村庄演变为城市的四组图片,分析归纳出影响聚落的因素。能举例说出聚落的位置、分布、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观察世界不同地区的民居景观图片,分析聚落形态、建筑特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理论联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 ●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使学生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教学资源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科书(湘教) ● 相关图片和资料 多媒体(PPT)
教学流程 活动内容 活动意图
一、情境导入 介绍旅游博主小杨: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结识一位新朋友—小杨,小杨是一位自驾游拍短视频的旅行博主,他分享的短视频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大家看,今天小杨又在群里和大家交流旅游趣闻了! 通过群友发来的图片,引出课题。 观察群友发来的乡村和城市照片,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 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照片,学生能直观的判断出乡村和城市。
二、聚落的形态 【活动一】走进城乡 1. 播放群友发来的视频(乡村和城市) 观看视频,找出乡村和城市的形态差异。 提示: 3.填表对比乡村和城市的差别。 4. 展示小杨和群友的聊天记录 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小杨,你能从城市生活的美好之处说服父母吗?假如你是小杨的父母,你能从乡村生活的美好之处说服小杨吗? 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从城市和乡村的美好之处发表自己的观点。 播放视频,学生对乡村和城市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能快速找到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 通过填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进行分析,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城市和乡村的理解。
三、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活动二】聚焦聚落 展示小杨和群友的聊天图片: 【过渡】今天群友强哥来到了深圳,他深有感触:我现在在深圳,很难想象,短短40年,就让深圳从南粤“小渔村”快速发展为现代化国际都市! 小杨也发出了自己的感叹:我的老家什么时候也可以成为大城市啊! 1.展示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村庄是怎样演变为城镇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规模和建筑有哪些变化? (2)城镇有时怎样扩展成城市的?在发展过程中,它的景观有哪些变化? (3)随着城市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变成了城市人口,他们的生活方式会发生哪些变化? (4)在河流支流与干流汇合处,或在河流入海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补充讲解】河流对城市聚落的影响。 1.展示武汉位置示意图和长江干流城市分布图,讲解河流对城市聚落的影响。 2.展示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总结影响聚落发展的主要因素。 3.展示图片,思考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还会产生哪些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活动三】探寻民居 展示小杨和群友们的聊天记录:【过渡】同学们,各位博主又出门旅游了!他们发来了在世界各地见到的各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照片,你认识它们吗? 1.展示“高脚屋”、“冰屋”“蒙古包”、“北非传统民居”等图片和世界气候图。 请你为四幅图片上的房子找“家”,并说出找到家的理由。 【过渡】自然环境不但影响了民居建筑特色,还影响了聚落的分布形态。 图片展示平原地区、山麓及河流沿岸地区,观察聚落的分布特征。 【活动四】保护“世遗” 展示小杨和群友们的聊天记录: 【过渡】今天小杨来到了平遥古城,被这座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县城深深震撼,他的群友也到了丽江古城,被其秀美景色所吸引,并且群友告诉小杨,这两座古城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教师讲解】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技、经济、科研价值。 1.播放视频-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过渡】对于这些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2.如何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3.保护传统聚落 【小组活动】小杨在北京拍视频时发现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四合院越来越少,他认为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保护传统聚落刻不容缓。对传统聚落的保护,他发现有以下几种观点,你赞成下列哪一种观点?说出你的理由。 提出不同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聚落。 这个环节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提炼信息的能力,并学会分析归纳推断问题的方法。这样设计不仅让学生清晰的把握本节课的重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通过案例长江沿岸较大城市的形成,进一步强化了河流对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影响。 通过分析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影响聚落的因素。 城市化问题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出发,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理念。学生用自己探究的成果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功感。 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学生思考交流民居的建筑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锻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通过观察归纳聚落分布的形态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小杨和群友在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游览引出世界文化遗产。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概念。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传统聚落的意识。
本课小结
教学反思 亮点:使用情境,以小杨和群友的聊天记录为主线,贯穿始终,教学内容自然穿插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不足:因时间较紧活动完成的有点仓促,教学中留给学生的自主探究、交流讨论的空间还不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