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张行为的背后——小学生父母离异反应的个案辅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乖张行为的背后——小学生父母离异反应的个案辅导

资源简介

乖张行为的背后——小学生父母离异反应的个案辅导
〔摘要〕
父母关系不和,常常成为妨碍孩子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名五年级学生受到父母分离影响,产生了对立违抗、自暴自弃、自虐等一系列不良行为。心理教师运用系统式家庭辅导,帮助他改善家庭微生态系统环境,同时联合学校教师团队给予积极的情感支持,从而较好地帮他调整了状态。
个案概况
小莫(化名),男,小学五年级学生,独生子,成绩中等。从小与爷爷、奶奶、父母一起生活。
上课爱插嘴、做小动作、难以静坐。心眼儿有点小,经常因自己的过失或错误而指责他人,对一些小事会生气并怀恨在心或进行报复,敏感且情绪反应比较强烈。虽然人缘不太好,但在班里也有两三个关系较好的同学。
老师发现他的“特殊”始于2021年6月初,他在体育课上因两次投篮均没投中而迁怒于其他同学,被体育老师批评后意欲从教学楼二楼往下跳。之后他的解释是当时觉得自己很没用、憋屈,激愤之下才这么不管不顾地想跳下去。
这件事发生以后,班主任对他格外关注起来,不过观察一段时间后觉得他之后的表现没什么异常。
暑假后的新学期开学以来,老师和同学发现小莫像是突然变了个人:在音乐课上多次扰乱纪律、顶撞老师甚至辱骂老师,有一次用手打拍子时他直接打自己的脸,扇得满脸通红;英语课上随意挪动位置扰动同学、大声插嘴;跟班主任也开始顶嘴;课本忘带、作业没完成、课前课后在教室或走廊爬行、舔桌面上的饭粒……
通过与其父母联系,辅导教师了解到他家里的一些情况:
父亲高中毕业,遇事容易冲动,情绪波动大,是一家公司职员并兼职体育教练。
母亲大专毕业,稳重、冷静、能干,白手起家创办了一个七八十人规模的销售公司,担任总经理。母亲工作很忙,经常加班,平均每周要出差一两天,尤其是2021年7月中下旬开始在外市工作,大概半个月回家一趟,住一晚又匆匆离开,所以在生活和学习上奶奶照料小莫更多。
奶奶非常强势且脾气暴躁,经常与父亲发生激烈争吵,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与小莫母亲分歧很大,但两人基本是冷战为主。
父亲与母亲也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爷爷脾气较好,基本不参与家里纷争。
在感情上,小莫与母亲比较好,但因母亲工作忙,渐渐地减少了联系,两人也变得有些疏远;小莫跟奶奶关系也不错,觉得奶奶付出很多,但很反感奶奶老是批评和管教他,近一两年开始敢跟奶奶顶嘴;跟父亲关系要差点,父亲平时不太管他,大概每半年会揍他一次,所以对父亲有点畏惧,但有时忍不住会跟父亲吵架;对爷爷没什么感觉。
心理评估
小莫经常和大人发生争吵,主动对抗或拒绝听从成人的要求或规则,易怒,经常生气及怀恨在心或报复等行为貌似对立违抗障碍。但对立违抗障碍起病于学龄前,往往在家里表现得更加明显,持续时间应超过6个月。根据小莫学龄前的表现,加上他现在在学校表现出来的大多数行为还算比较轻微,感觉判断为对立违抗障碍有点牵强。
同时,辅导老师关注到小莫有多动、分心、不喜等待、行为幼稚等表现,感觉有可能是注意缺陷障碍。为慎重起见,辅导老师动员家长带孩子去心理专科医院做个诊断,医院诊断结果排除小莫注意缺陷障碍。
小莫到底属于什么问题呢?经过再次与其母亲交流,辅导老师了解到2021年10月初,母亲已经带小莫搬离了家,两人目前租房住在与外婆、舅舅、小姨同一个小区,母亲出差或工作繁忙时由外婆等人照料小莫生活。也就是说他父母目前处于分居状态。在6月份,母亲忙于一项重大的工程投标,懂事的小莫既希望母亲能成功,又担心如果中标的话母亲将离家去外市工作好几个月,所以内心非常矛盾。
结合小莫的家族史,小莫在6月份以来出现的各种反常行为,是由于他面临着家庭的重大变故甚至解体,情绪的紧张导致行为的异常,也就是小莫的反应属于父母离异(分离)反应,主要表现为伴有混合性焦虑抑郁情绪的适应障碍,以及伴有混合性情绪和行为失调的适应障碍。
辅导目标
综合以上信息,辅导老师认为想要从根本上帮助小莫,必须从改善其生态系统环境着手,对小莫的父母、老师以及小莫本人进行辅导。其中,将工作重点放在小莫父母身上。具体辅导目标如下:
(1)小莫的父母能妥善处理好夫妻关系,不管分与合,都要让小莫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安全感。
(2)小莫能逐渐接纳父母离异(并非法律意义而是事实上分离)的现实。
(3)小莫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分离的焦虑、抑郁情绪。
(4)依靠班主任在班级中营造理解、接纳和关爱的氛围,给予情感支持。
(5)小莫能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底线,比如上课遵守纪律、按时交作业等。
辅导过程
家长工作:维护爱与安全的关系
如果小莫一家人能继续生活在一起且关系改善的话,将对小莫有极大的帮助,但目前看来是不太可能的。小莫的母亲与奶奶积怨已深,且奶奶也希望小莫父母离婚。加上小莫母亲已带着他搬离原来住所,所以当下只能从小莫父母入手,通过面对面地与小莫父母交流,让他们了解父母关系处理不当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希望他们将对小莫的伤害降到最小。于是,我主动约谈了小莫父母。
首先请小莫父母谈谈近几个月来小莫情绪和行为变化情况,并适时补充了小莫在校的行为表现。
从自画像中,可以看出人物最大的特点是没有耳朵、鼻子和嘴巴,可能孩子对别人的意见听不进去,也不想说什么,内心封闭;硕大的脑袋上一双眼睛透过厚重的镜片,似乎很警觉地审视着外界;平举的胳膊,希望能够快速地适应环境;两条腿非常细,行动力不够;整个人充满着紧张、不安和无力感……
在房树人的画面中,能看到涂黑的情绪和尖锐物,攻击的场面,连树上长的都是枪支,位置又是情绪领域,说明孩子有很多敌对和愤怒的情绪,更多来源于家庭关系,而房子门口矗立的遮拦物无情地阻止了外人“入侵”,说明孩子有非常强的防御心理。小莫父母听我分析完后感到很震惊。
了解了小莫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我又同小莫父母分析了父母离异可能对孩子的认知、行为发展及人际交往方面的影响,建议他们认真考虑、妥善处理夫妻关系,以使家庭变故对小莫的伤害最小化。
小莫父母协商后表示先不考虑离婚,维持分居现状。小莫每周在爸爸处住两晚,另外五天都跟妈妈住。父母在孩子面前不说对方坏话,父亲与孩子相处时控制脾气并多陪孩子玩,妈妈减少出差时间,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和力量,以及足够的安全感。我及时肯定了父母为此做的努力:父母之所以选择分居而不是离婚,一定是考虑了小莫的感受;包括小莫反映父亲最近情绪缓和了很多,这些对小莫都是莫大的支持。
班级工作:建立接纳与关爱的支持系统
虽然个案的问题由家庭产生,但我们也不能忽略老师因不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造成的心理伤害。教师的教育行为是其教育观念的反映与折射,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必然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我联系了小莫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让他们了解了小莫的问题、成因,并组织教师探讨、分享教育策略,以便在和谐、包容、关爱的课堂氛围中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避免造成师源性伤害。
考虑到音乐课和英语课是小莫捣乱的主要阵地,科任老师又是两位刚入职的新老师,我耐心地与她们分析原因:如果教师对学生所谓的“不良行为”不断地进行提醒、责备、惩罚,试图改变其行为,让其顺从,那么这些阴性强化反而会增加其不顺从的频率和强度。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若坚持用强制的手段或态度来压服学生时,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爱等许多宝贵的性格特征就会被毁掉,并逐渐形成粗暴、敌意、自卑、冷漠的个性,甚至会出现执拗、逃避和神经症样的出格行为。在向老师们解释了什么“不可为”后,我们又一起探讨可行的办法,并约定每周一次交流小莫的表现。
个体工作:给予温暖与共情的陪伴
对小莫的辅导重点是引导其充分表达在当下父母分居环境下的内心感受,用正向强化的技巧逐步降低小莫出格行为或不成熟行为的频次和严重性。在这一阶段,我和小莫一起认真、客观地分析小莫一家的相处模式及小莫对母亲与他一起搬离一事的想法、情绪和行为,使他逐步理解和接受父母分居或可能离婚的现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