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同步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2.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重要性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作用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三、考点精讲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变现为光能、热能和
电能的释放或吸收。
(1)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生石灰和水反应CaO+H2O=Ca(OH)2 盐酸和镁反应2HCl+Mg==MgCl2+H2↑
(2)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C+CO2高温2CO 光合作用6CO2+6H2O光 叶绿体C6H12O6+6O2
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生活燃料的使用。人们还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等;利用爆炸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
2.化石燃料的利用
(1)煤、石油、天然气
煤 石油 天然气
形成 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填“不可再生”“可再生”)
组成元素 主要是C, 少量H、N、S、O等 主要是C、H, 少量S、N、O等 主要是C、H
类别 混合 物(填“纯净”“混合”) 混合 物(填“纯净”“混合”) 混合 物(填“纯净”“混合”)
性质 黑色固体,有光泽,无固定的熔点、沸点。 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焦炭、煤焦油、 焦炉气等,该过程是化学变化(填“物理”“化学”) 粘稠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无固定的熔点、沸点。 石油的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出来,得到不同的产品,该过程是物理变化(填“物理”“化学”)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小,极难溶于水。 天然气易燃烧,生成明亮的淡蓝色火焰。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点燃CO2+2H2O
(2)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燃料在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会产生黑烟,并生成CO等物质,使燃料燃烧的利用率降低,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这样既能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又能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燃料中的硫、氮等杂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形成 酸雨 ,我国已经大力推广使用
脱硫煤,很多地方已使用天然气来替代煤。
(2)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一氧化碳等;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在汽油中添加适量乙醇,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填“不可再生”“可再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点燃2CO2+3H2O。
4.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1)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水能、 核能、地热能等。
(2)可再生的能源有氢气和乙醇等。
氢气被认为是理想、高能燃料。它的优点是:
①原料来源广
②燃烧放热多
③产物无污染
(3)实验室制取氢气
①药品:锌粒和稀硫酸
②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
典型例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
【答案】B
【解析】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正确;
B、在化学反应中不是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缓慢氧化、酸碱中和反应等也会放出热量,错误;
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正确;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正确。
典型例题2: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1)化学帮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①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_____(填一种用途),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
②物质燃烧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来说燃烧既有“利”也有“弊”,说明其有“利”的一条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_,说明其有“弊”的一条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指导我们合理利用资源
氢气被称为未来的能源,如图是化学家研究的高效、经济的制氢途径.
①途径1:常用二氧化钛(TiO2)作催化剂,促进水的光解,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途径2:涉及到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可以用来灭火;温室效应 ②燃烧能为人类提供能量 火灾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伤害 (2)+4 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析】(1)①二氧化碳的用途有人工降雨、灭火、制汽水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②燃烧对人类的益处很大,能为人类提供能量,但形成火灾又会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伤害;
(2)①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可设TiO2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2)×2=0,则 x=+4;②水的光解涉及到的能量转换是光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巩固提升】
1.第24届冬季奥运会2022年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答案】A
【解析】A、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从环保的角度看,氢气是最理想的能源,正确;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较清洁的燃料,错误;
C、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较清洁的燃料,错误;
D、汽车使用汽油作为燃料会产生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等,会随汽车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对空气造成污染,错误。
2.石油古称“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是可再生能源 D.“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答案】C
【解析】A、石油能燃烧,具有可燃性,正确;
B、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液体,正确;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D、“烟”是石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正确。
3.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承诺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氢能,下图是利用太阳能制氢的示意图
(1)上图实现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_______(填“化学能”或“热能”)。
(2)从微观的角度讲,每2个水分子分解,会产生_______个氢气分子。
(3)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该反应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4)上图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答案】(1)化学能 (2)2 (3)不属于 (4)H2
【解析】(1)电解水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因为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是非自发过程,需要外界补充能量,即电能,这部分能量主要储存在产物——氢气和氧气中,即它们的化学能;
(2)从微观上讲,水通电时,每2个水分子可分解为2个氢气分子;
(3)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4)上图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H2。
【课后练习】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答案】B
【解析】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不是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错误;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说法正确,正确;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此时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这时应调大进风口,错误;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二者均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错误。
2.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答案】D
【解析】煤等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硫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硝酸型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2NO+O2=2NO2,3NO2+H2O=2HNO3+NO。
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D正确。
3.我国建成的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答案】A
【解析】A、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错误;
B、H2燃烧生成水热值高、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正确;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生成CH3OH,正确。
4.我国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
(1)“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
①氘和氚属于______(选填“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上表中x=______。
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2)“人造太阳”将为人类提供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除核能外清洁能源还有______。(任写一种)
【答案】同种 1 易燃性(可燃性) 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等(任写一种)
【解析】(1)①氘和氚质子数均为1,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上表中x=1。
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易燃性(可燃性)。
(2)“人造太阳”将为人类提供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除核能外清洁能源还有太阳能、潮汐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等(任写一种)。
5.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__(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石油 (2)BC (3)MgO+CO2=MgCO3
【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A、天然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错误;
B、氢气燃烧生成水,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正确;
C、肼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正确;
(3)氧化镁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镁。
6.燃料经过一次次的变革,有效地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1)从燃烧条件分析,在生活中木柴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______。
(2)在煤、石油、天然气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______。
(3)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______。
【答案】(1)木柴的着火点低 (2)天然气 (3)热值高(或原料广或无污染)
【解析】(1)从燃烧条件分析,木柴的着火点低,易被点燃,煤的着火点高,不易被点燃;
(2)在煤、石油、天然气中,天然气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煤、石油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外,还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3)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有热值高;原料是水,来源广;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7.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天然气等,是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为解决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问题,目前,中科院研制出一种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请从原理或产品的角度分析该成果的意义是_______(答一点即可)。
【答案】(1)石油 不可再生 调大 CH4+2O2点燃CO2+2H2O
(2)缓解温室效应加剧(或减缓能源危机)
【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是不可再生能源;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氧气不足,所以应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
(2)由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的流程图,二氧化碳与氢气最终的产物是汽油,能减缓温室效应、缓解能源危机等。
8. “加氢几分钟,畅行数百里”,这是2021上海车展上为氢能源汽车打出的标语。氢能源汽车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氢离子,穿过电极A通过电解液移动到电极B与氧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而电子则从电极A经外部电路通过电动机到达电极B,形成电流。
(1)氢燃料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______能。
(2)氢气是氢燃料电池的原料,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电网多余电能电解水来制取。已知1.2kg氢气大约可供某款氢能源汽车行驶100km,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电解多少质量的水______。
(3)氢燃料电池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方向是:______。
(4)世界能源组织提出:在制氢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碳排放而得倒的氢气称为绿氢。下列方式可制得绿氢的是______。
A.水力发电制氢 B.太阳能发电制氢
C.火力发电制氢 D.核能发电制氢
【答案】(1)电 (2)10.8kg (3)B到A (4)ABD
【解析】(1)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氢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2)解:设制取1.2kg氢气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x
2H2O通电2H2↑+ O2↑
36 4
x 1.2kg
36/4=x/1.2kg
x=10.8kg
答:需要电解水的质量为10.8kg。
(3)由题目信息电子则从电极A经外部电路通过电动机到达电极B,形成电流,而电流的方向与电子的流向相反,故电动机内电流从B极到A极;
(4)在制氢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碳排放而得倒的氢气称为绿氢,;
A、水力发电制氢过程中不排放碳,可制得绿氢;
B、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太阳能发电制氢过程中不排放碳,可制得绿氢;
C、火力发电,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不能制得绿氢;
D、核能发电制氢过程中不排放碳,可制得绿氢。
9.家用燃料变迁过程的示意图如图:
(1)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工业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比2019年    (填“上升”或“下降”)。
(2)秸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H2、CH4和CO等气体,则秸秆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煤炭燃烧时排放出NO2、   等气体,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3)由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H8)改为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时,燃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具的    (填“上方”或“下方”);写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为实现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你认为能源综合利用的趋势是    。
【答案】(1)下降 (2)C、H、O SO2 (3)上方 CH4+2O2点燃CO2+2H2O (4)向低碳、环保、高效的能源转变
【解析】(1)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工业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比2019年下降;
(2)秸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H2、CH4和CO等气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秸秆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C、H、O;煤炭燃烧时排放出NO2、SO2等气体,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3)由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H8)改为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时,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燃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具的上方;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4)为实现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能源综合利用的趋势是:向低碳、环保、高效的能源转变。
10.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推广氢能等新能源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自然界不存在可直接开采的氢气资源,所以氢气必须经过化石资源、水和生物质等含氢化合物获取。这些制氢过程均需要输入较高的能量,目前主要由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提供,也可由可持续的新能源提供,如图1所示。
化石资源、生物质和水是主要的制氢原料,目前常见的生产氢气方法如图2所示,在各类化石资源中,高H/C原子个数比的甲烷是理想的制氢原料。
年位于兰州新区的全球首套规模化(千吨级)合成“绿色”甲醇示范装置,不仅可以回收二氧化碳,还能生产“液态阳光”,未来可替代化石能源。“液态阳光”是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来电解水,生产“绿色”氢能,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绿色”甲醇等液体燃料。因此,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
氢燃料车辆是氢能体系的重要标志,但研究高效率保存与释放氢气是目前工业上急需突破的技术问题。有文献报道,纳米镁理论储氢量为7.69%(质量分数),形成氢化镁。氢化镁在适当条件下可释放出氢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本文中涉及化合物中H/C原子个数比最大的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未来以一次能源制氢气最理想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氢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写出以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产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无污染、资源丰富、热值高等 (2)CH4 (3)太阳能光解水 (4)MgH2 (5) CH4+CO2一定条件2H2+2CO
【解析】 (1)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且资源丰富、热值高,故是比较理想的能源;
(2)由化学式及资料可知,本文中涉及化合物中H/C原子个数比最大的是CH4;
(3)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可以节约能源,且无污染,是未来以一次能源制氢气最理想的方法;
(4)纳米镁理论储氢量为7.69%(质量分数),形成氢化镁,设氢化镁的化学式为MgxHy,y/(24x+y)100%=7.69%, y=2x,故氢化镁的化学式为:MgH2;
(5)甲烷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一定条件2H2+2CO。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
2.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3.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重要性
二、重难点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作用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
三、考点精讲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 的变化。通常变现为 能、 能和 能的释放或吸收。
(1)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生石灰和水反应 ;盐酸和镁反应
(2)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光合作用
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生活燃料的使用。人们还利用燃烧等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发电、烧制 、冶炼 等;利用爆炸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 等
2.化石燃料的利用
(1)煤、石油、天然气
煤 石油 天然气
形成 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是 能源(填“不可再生”“可再生”)
组成元素 主要是 , 少量H、N、S、O等 主要是 、 , 少量S、N、O等 主要是 、
类别 物(填“纯净”“混合”) 物(填“纯净”“混合”) 物(填“纯净”“混合”)
性质 黑色固体,有光泽,无固定的熔点、沸点。 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的条件下,会分解生成 、煤焦油、 等,该过程是 变化(填“物理”“化学”) 粘稠液体,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无固定的熔点、沸点。 石油的炼制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 不同,将它们分离出来,得到不同的产品,该过程是 变化(填“物理”“化学”)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 天然气易燃烧,生成 的 色火焰。化学方程式为:
(2)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燃料在燃烧时,如果氧气不足,会产生 ,并生成 等物质,使燃料燃烧的利用率降低,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一是 ;二是 。这样既能使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放热多、节省能源),又能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燃料中的硫、氮等杂质燃烧生成 、 等,这些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形成 ,我国已经大力推广使用
煤,很多地方已使用天然气来替代煤。
(2)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 等;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 。
在汽油中添加适量乙醇,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属于 能源(填“不可再生”“可再生”),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面临枯竭的危险,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要求。
(1)新能源有 、 、 、 核能、地热能等。
(2)可再生的能源有 和 等。
氢气被认为是理想、高能燃料。它的优点是:



(3)实验室制取氢气
①药品: 和
②化学方程式:
典型例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燃料充分燃烧,能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D.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利用,可以缓解面临的化石能源危机
典型例题2: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
(1)化学帮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①二氧化碳可用于_____________(填一种用途),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
②物质燃烧是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来说燃烧既有“利”也有“弊”,说明其有“利”的一条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_,说明其有“弊”的一条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指导我们合理利用资源
氢气被称为未来的能源,如图是化学家研究的高效、经济的制氢途径.
①途径1:常用二氧化钛(TiO2)作催化剂,促进水的光解,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②途径2:涉及到的能量转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
1.第24届冬季奥运会2022年在北京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2.石油古称“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是可再生能源 D.“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3.为防止全球变暖,我国承诺在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氢能,下图是利用太阳能制氢的示意图
(1)上图实现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_______(填“化学能”或“热能”)。
(2)从微观的角度讲,每2个水分子分解,会产生_______个氢气分子。
(3)H2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H3OH(甲醇)和H2O,该反应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4)上图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课后练习】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3.我国建成的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4.我国江西省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首次成功放电。
(1)“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
①氘和氚属于______(选填“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上表中x=______。
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2)“人造太阳”将为人类提供永不枯竭的清洁能源,除核能外清洁能源还有______。(任写一种)
5.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__(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肼(N2H4)
(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6.燃料经过一次次的变革,有效地改善了大气环境,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
(1)从燃烧条件分析,在生活中木柴比煤容易被点燃的原因是______。
(2)在煤、石油、天然气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______。
(3)氢气作为理想能源的优点之一是______。
7.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天然气等,是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目前居民生活中常用的气体燃料主要是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有时燃气灶的火焰会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_______(填“调大”或“调小”)灶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为解决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问题,目前,中科院研制出一种将二氧化碳成功转化为汽油的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图所示。请从原理或产品的角度分析该成果的意义是_______(答一点即可)。
8. “加氢几分钟,畅行数百里”,这是2021上海车展上为氢能源汽车打出的标语。氢能源汽车使用的是氢燃料电池(如图所示)。电池工作时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氢原子失去电子形成氢离子,穿过电极A通过电解液移动到电极B与氧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而电子则从电极A经外部电路通过电动机到达电极B,形成电流。
(1)氢燃料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______能。
(2)氢气是氢燃料电池的原料,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利用电网多余电能电解水来制取。已知1.2kg氢气大约可供某款氢能源汽车行驶100km,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制取1.2kg氢气至少需要电解多少质量的水______。
(3)氢燃料电池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方向是:______。
(4)世界能源组织提出:在制氢过程中基本上没有碳排放而得倒的氢气称为绿氢。下列方式可制得绿氢的是______。
A.水力发电制氢 B.太阳能发电制氢
C.火力发电制氢 D.核能发电制氢
9.家用燃料变迁过程的示意图如图:
(1)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工业生产排放的温室气体比2019年    (填“上升”或“下降”)。
(2)秸秆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生成H2、CH4和CO等气体,则秸秆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有    ;煤炭燃烧时排放出NO2、   等气体,在空气中会形成酸雨。
(3)由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H8)改为压缩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时,燃气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具的    (填“上方”或“下方”);写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为实现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你认为能源综合利用的趋势是    。
10.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推广氢能等新能源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自然界不存在可直接开采的氢气资源,所以氢气必须经过化石资源、水和生物质等含氢化合物获取。这些制氢过程均需要输入较高的能量,目前主要由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提供,也可由可持续的新能源提供,如图1所示。
化石资源、生物质和水是主要的制氢原料,目前常见的生产氢气方法如图2所示,在各类化石资源中,高H/C原子个数比的甲烷是理想的制氢原料。
年位于兰州新区的全球首套规模化(千吨级)合成“绿色”甲醇示范装置,不仅可以回收二氧化碳,还能生产“液态阳光”,未来可替代化石能源。“液态阳光”是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来电解水,生产“绿色”氢能,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绿色”甲醇等液体燃料。因此,形象地称为“液态阳光”。
氢燃料车辆是氢能体系的重要标志,但研究高效率保存与释放氢气是目前工业上急需突破的技术问题。有文献报道,纳米镁理论储氢量为7.69%(质量分数),形成氢化镁。氢化镁在适当条件下可释放出氢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气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本文中涉及化合物中H/C原子个数比最大的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未来以一次能源制氢气最理想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氢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5)写出以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产H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