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说出气压,等压面的定义,会判断气压的高低。
(2)知道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这是大气运动中的最简单的形式。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局地环流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画热力环流模式图,培养学生的绘图、析图能力。
(2)、会做热力环流的简单实验。
(3)、通过理解热力环流原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生活中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的能力。
(2)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探索自然树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思想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教学难点】等压面的凹凸变化规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 课题 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学科 地理 课时 1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及知识准备
情景导入(视频播放) (创设情境)同学们,假期老师在家准备下厨露一手,在切洋葱时,洋葱里的大蒜素却把老师熏得泪流不止,现在说起来都是泪啊,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避免这样的尴尬呢? 下面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看看这位朋友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播放视频) 学生认真的看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过渡 看完视频,我们不禁要问,切洋葱,点上蜡烛为什么就不熏眼睛了呢?这其实与热力环流原理有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大气热力环流。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带着兴趣和疑问,进入本课的学习。
知识准备 在学习大气热力环流原理之前我们先来理解2个基本概念,气压和等压面。 学生学习第一部分知识准备内容
二、原理探究
承转 引出热力环流概念。并提问 “如果地面质地均一,地表受热均匀,这时同一高度空气密度状况如何呢?等压面又如何分布呢?” 学生独自思考
讲授热力环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纠偏:如果学生回答得很好,直接将学生引入总结阶段。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完全,则教师进行讲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分析。 1、分析受热均匀状态下 2、分析地区间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实际上各地受热是不均的。(完成学案)如下图: 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并进一步思考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热力环流的理解。学生观察、领会、总结规律,并动手在学案上画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三、探究实例
自主探究 呼应课堂引入 【布置任务】 根据以上所讲热力环流示意图及其原理,在学案上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并尝试解释点蜡烛切洋葱不熏眼睛? 学生完成学案画图,并思考其中原因。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巩固了气压、等压面的知识,懂得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学会了热力环流示意图的绘制,理解了等压面的变化,并感受到了地理与生活密不可分。大自然奇妙无穷,还有许许多多自然现象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释。 梳理课堂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一、知识准备
1、气压 2、等压面
二、探究原理
1、热力环流的概念 2、形成过程
三、探究实例
洋葱案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