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全国防灾减灾日班会》主题班会 教案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展的班会是为了纪念全国防灾减灾日,提高我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学习一些在关键时刻能够救命的小贴士。面对自然灾害,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和意义。2. 掌握常见灾难应对手册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 掌握防灾减灾的十条法则。4. 学会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小贴士。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生命安全的重视和保护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关心他人,共同应对灾害。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全国防灾减灾日的由来和意义,掌握常见灾难应对手册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防灾减灾的十条法则和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小贴士。学情分析:学生对防灾减灾的认识较为薄弱,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引起他们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学生年龄较小,需要适当简化教学内容,使其易于理解和接受。教学过程:一、认识防灾减灾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灾害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向学生提问:你们见过或经历过哪些自然灾害?有什么感受?2. 解释全国防灾减灾日是为了提高公众对灾害防范的认识和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伤害。-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关注防灾减灾?灾害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教师:全国防灾减灾日是中国设立的一个重要的宣传教育日,旨在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增强灾害应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每年的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这一天也是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日子,因此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教师总结:全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灾害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公众自我保护和互助合作的能力。加强灾害应对能力:通过全国防灾减灾日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灾害应对能力,加强组织机构的协调和合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减少灾害损失:通过加强灾害预防、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灾害管理和应对能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二、常见灾难应对手册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列举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2. 分发常见灾难应对手册给学生,让他们浏览其中的内容。- 引导学生注意手册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应对不同灾害的要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灾难应对手册:①地震应对手册:- 安全避震位置:指导人们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迅速找到安全的避震位置,如桌子下、墙角等。- 安全撤离路线:提供地震后如何安全撤离建筑物的路线和注意事项。- 应急物资准备:建议准备一些应急物资,如食物、水、药品等,以备不时之需。②洪水应对手册:- 撤离指南:指导人们如何在洪水来临时安全撤离,包括选择高处避难点、避免走进淹水区域等。- 防汛措施:提供一些防汛措施,如堵塞下水道、搬离贵重物品等。③台风应对手册:- 安全避风位置:指导人们如何选择安全的避风位置,如避免靠近窗户、选择坚固的内部房间等。- 防护措施:提供一些防护措施,如用胶带封住窗户、固定室外物品等。④火灾应对手册:- 火灾逃生路线:指导人们如何选择最短、最安全的逃生路线,如避免乘坐电梯、使用火灾逃生通道等。- 灭火方法:介绍一些简单的灭火方法,如使用灭火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3.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灾害场景,设计并演示应对措施,让其他小组评价和提出改进意见。三、防灾减灾十条法则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灾害场景,引起学生的思考。- 提问学生:在面对灾害时,你们会怎么做?有没有什么经验或想法?2. 逐一介绍防灾减灾的十条法则,如提前做好准备、保持冷静等。- 解释每个法则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些法则。防灾减灾十条法则:关注天气预报和灾情信息:及时了解天气预报和灾情信息,做好应对准备。建立灾害应急预案:制定灾害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行动方案。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灾害防范的认识和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前转移避险:在灾害来临前,及时转移避险,确保人身安全。保护重要设施和财产:加强对重要设施和财产的防护,减少损失。加强灾后救援和恢复:组织救援力量,及时展开救援和恢复工作。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加强卫生防疫,防止灾后疾病传播。加强社区组织和合作:发挥社区组织和合作的作用,提高应对能力。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提升防灾减灾水平。形成全民参与的防灾减灾氛围:鼓励全民参与防灾减灾,形成共同应对灾害的氛围。3. 分组讨论每个法则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意义。-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四、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小贴士1. 分享一些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小贴士,如地震时躲避桌子下、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贴士的作用和应用场景。一些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小贴士:①地震:- 在室内时,迅速躲到桌子下或者坚固的家具旁边,保护头部。- 远离玻璃窗、大型家具和易倒物品。- 在户外时,远离建筑物、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②洪水:- 在洪水来临前,尽早撤离至安全地点,避免留在低洼地区或河边。- 不要试图穿越深水区域,寻找高处避难。- 避免接触污水和污染的水源,以免感染疾病。③台风:- 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固定好窗户、门等易受台风影响的部位。- 避免外出,确保室内的安全。- 不要接触断电的电线和漏电的设备,以免触电。④火灾:- 发现火灾时,立即报警并通知他人。- 保持冷静,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势尽快撤离火场。- 避免乘坐电梯,选择紧急出口逃生。⑤ 暴风雨:- 在暴风雨来临前,确保室内外的杂物固定,避免被风吹动。- 远离高大建筑、树木和电线杆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尽量待在室内,避免外出,确保人身安全。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在关键时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板书设计:主题:全国防灾减灾日班会内容:- 认识防灾减灾日- 常见灾难应对手册- 防灾减灾十条法则- 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小贴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班会,学生们对全国防灾减灾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了常见灾难应对手册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解了防灾减灾的十条法则和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小贴士。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今后的生活中,他们将更加重视生命安全,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