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023年高考真题新课标 II 卷文言文导练(含答案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023年高考真题新课标 II 卷文言文导练(含答案 )

资源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题:2023年高考真题新课标 II 卷文言文导练
学生版
【导读】
2023年新课标II卷高考文言文选取了战争策略的主题:在中国的历史上,先秦儒墨两家反对战争,墨子主张“非攻”、“兼爱”,儒家主张销毁兵器,孟子说:“善战者服上刑。”(《孟子·离娄上》)兵家主张以暴制暴,研究战争,但为什么要打仗,目的不明确。《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给战争的定义是“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战争就是抢劫,夺人之地,夺人之财,这和游牧民族的侵扰没什么区别。同时,战争是人类阶级社会的斗争形式,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离娄上》)这是先秦大儒孟轲对于战争的谴责,主张“善战者服上刑”。谁善于打仗,就处他以极刑,以为这样就可以制止战争,这是一种迂腐的观点。但是,孟轲对于战争的谴责引发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先秦诸子百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具有道德理性的人类社会,为什么要爆发战争?怎样去制止战争?墨家主张“兼爱”和 “非攻”,反对战争。儒家主张“仁政”,倡导以礼、义消除战争。法家主张富国强兵,以法为教,提出了“以战去战”的理论(《商君书·画策》),走兼并统一的道路。兵家适应法家的主张,致力于研究怎样打胜仗,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发展了治兵置阵的兵学。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一部问答体兵 书,又称《李卫公问对》或《唐李问对》。《唐李问对》,顾名思义就是唐太宗李 世民与卫国公李靖论兵的言论辑录。然而具 体成书时间不可确断,然据宋初即有《兵法 七书》流传推测,其下限应在五代之前。《唐 李问对》不能确定是李靖的手定稿,后人猜 测可能是深通兵法韬略,熟悉唐太宗、李靖 事迹的隐士根据唐、李论兵言论汇编而成。《唐李问对》共分上、中、下三卷, 10300余字。全书涉及的军事问题比较广泛, 既有对历代战争经验的总结和评述,又有对 古代兵法的论释和发挥;既讲训练,又讲作战; 既讨论治军,又讨论用人;既有对古代军制 的追述,又有对兵学源流的考辨,但主要内 容是讲训练和作战,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中心围绕着“奇正”论述问题。奇正是古代 军事学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是历代军 事家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李卫公问对》 对奇正论述深刻,分析透辟。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
【原题呈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红色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挖空训练】
材料一:
凡( )战,若( )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险要狭窄)之间,须要平易( )宽广之地。闻鼓(击鼓声)则进( ),闻金则止,无有( )不胜。法(指兵法)曰:“用众( )进止(指进攻停止的调度)。”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 )寿阳,列阵(布列阵形)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 )。玄使谓符坚曰:“君远涉(长途跋涉)吾境,而临水( )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 )却( ),令将士得周旋( ),仆( )与诸君缓辔( )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 )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万无一失,绝对安全)。”坚曰:“但( )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 )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 )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 ),攻人不意( ),斯( )亦相( )变之法乎?”靖曰:“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指一丁点智谋)而胜无术,以片善( )而胜无善,斯安( )足以论( )兵法也?若谢玄之破( )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表原因)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 )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 )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 )。坚以( )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 )。”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 )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 )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分化聚合),各贵( )适宜。前代事迹,孰( )为善( )此者?”靖曰:“苻坚总( )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 )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分营驻扎),相去( )二十里,述来攻( )汉,尚出合击,大破( )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
【真题训练】
10、材料二中画红色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教师版
【导读】
2023年新课标II卷高考文言文选取了战争策略的主题:在中国的历史上,先秦儒墨两家反对战争,墨子主张“非攻”、“兼爱”,儒家主张销毁兵器,孟子说:“善战者服上刑。”(《孟子·离娄上》)兵家主张以暴制暴,研究战争,但为什么要打仗,目的不明确。《孙子兵法》作者孙武给战争的定义是“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战争就是抢劫,夺人之地,夺人之财,这和游牧民族的侵扰没什么区别。同时,战争是人类阶级社会的斗争形式,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孟子·离娄上》)这是先秦大儒孟轲对于战争的谴责,主张“善战者服上刑”。谁善于打仗,就处他以极刑,以为这样就可以制止战争,这是一种迂腐的观点。但是,孟轲对于战争的谴责引发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先秦诸子百家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具有道德理性的人类社会,为什么要爆发战争?怎样去制止战争?墨家主张“兼爱”和 “非攻”,反对战争。儒家主张“仁政”,倡导以礼、义消除战争。法家主张富国强兵,以法为教,提出了“以战去战”的理论(《商君书·画策》),走兼并统一的道路。兵家适应法家的主张,致力于研究怎样打胜仗,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发展了治兵置阵的兵学。
【原题呈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红色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挖空训练】
材料一:
凡(但凡)战,若(如果)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险要狭窄)之间,须要平易(平坦)宽广之地。闻鼓(击鼓声)则进(进攻),闻金则止,无有(没有)不胜。法(指兵法)曰:“用众(指指挥大部队)进止(指进攻停止的调度)。”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驻扎)寿阳,列阵(布列阵形)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对抗)。玄使谓符坚曰:“君远涉(长途跋涉)吾境,而临水(在河边)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稍稍)却(退后),令将士得周旋(辗转相追逐,此指打仗),仆(我)与诸君缓辔(放松缰绳,骑马缓行的意思)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阻截)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万无一失,绝对安全)。”坚曰:“但(只管)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逼近)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指挥)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溃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古代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伏掩袭等为奇;此处也可指奇谋),攻人不意(料想),斯(这)亦相(考察)变之法乎?”靖曰:“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指一丁点智谋)而胜无术,以片善(微小的善处)而胜无善,斯安(哪里)足以论(谈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击败)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表原因)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回头)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什么地方)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保全)。坚以(带领)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成功)。”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陷害)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像)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分化聚合),各贵(意动,以……为重)适宜。前代事迹,孰(谁)为善(擅长)此者?”靖曰:“苻坚总(统领)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讨伐)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分营驻扎),相去(距离)二十里,述来攻(攻击)汉,尚出合击,大破(打败)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借鉴)。”
【真题训练】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答案: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解析:断句,其实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被自己人谋划陷害却想战胜对手,不是很难吗?我以前说没有计谋,符坚之类就是这样的人。特别注意语意完整、成份完备的句子要断开,固定结构一般要单独成句,如“不亦……乎?”。所以,本题断句应为: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是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B
解析: “金”与“刁斗”不同:“金”是古代指挥军队停止进攻或撤退的锣或其它金属制品;“刁斗”是古代军中白天来烧饭,晚上用来敲击巡更的用具。
网上大多选C,但C项两处“片”的意思不同:“片善”的“片”为形容词,微小的;而“片甲”的“片”为量词,即一片的意思。“片甲不留”指连一片铠甲也没留下,形容全军覆没。两个“片”意思不同,C项表述正确。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答案:D
解析:根据前文符坚与吴天汉的事迹,唐太宗得出结论:前人的得(吴汉取胜)和失(符坚惨败)可以作为后世万代借鉴。故D表述错误。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
译文:请您稍微向后撤退,让我军将士渡河,以便能与您的军队进行决战,我和各位骑马徐行,从容观战,不是也很快乐吗!
关键词语有:却、周旋、不亦……乎。这些词语力求直译,保证准确。
⑵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
译文:古人身临战阵常出奇计,攻击对手意想不到的地方,这也就是善于察看奇正变化的法则吧?
关键词语有:奇、斯、亦……乎。这些词语要译得准确无误。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
依据:
(1)此有以见秦师之乱。
(2)臣故曰无术焉,符坚之类是也。
(3)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答案】(1)苻坚军队内部有人制造混乱;
(2)苻坚缺少智谋;
(3)苻坚只懂得聚合兵力作战而不懂分兵进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在战争中,如果我方人数众多而敌方人数稀少,就不能选择在险要的地形中交战,而应该选择平缓开阔的地方。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号声就停止,没有不胜的情况。战法说:“利用人数优势前进或停止。”晋朝太元年间,秦朝的苻坚进驻寿阳,列阵在淝水边,与晋将谢玄对峙。玄派人对苻坚说:“您远道而来,临水布阵,显然不想迅速交战。请您稍作退却,让将士们有余地周旋,我和诸位将军缓慢观察,岂不快乐吗!”苻坚的部众都说:“应该阻止敌人渡过淝水,不让他们上岸。我们众多,他们稀少,必能完全取胜。”苻坚说:“只需退军,让他们渡过,我率领数十万铁骑向水边逼迫并杀死他们。”融也同意这个计策。于是,他们下令撤军,但众人陷入混乱无法控制。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精锐的八千人渡过淝水。玄、琰向南进军,与苻坚的部队在淝水南岸展开激战,苻坚的众人大败。
材料二:
太宗说:“古人在战场上善于出奇制胜,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这也是一种变化的策略吗?”靖说(注):“古代的战斗多是通过小巧的技巧而战胜没有技巧的对手,用微小的长处战胜没有长处的对手,这能够论证兵法吗?如果谢玄能够击败苻坚,并不是谢玄有多么出色,而是苻坚实在不善。”太宗请侍臣拿来《谢玄传》检阅,然后说:“苻坚在很多方面都表现得不善,对吗?”靖说:“我看《苻坚载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秦军全军覆没,只有慕容垂的一支军队幸存。苻坚带着一千多骑兵前去,垂的儿子慕容宝劝垂杀掉苻坚,但未成功。’这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慕容垂独自幸存,说明苻坚已经被垂所困。一个被敌人所困而又想取胜的人,难道不是很困难吗?所以我说他没有策略,类似于符坚这样的人。”太宗说:“在军队中有分散和集中的时候,各有适宜之处。前代的事例中,哪一种更出色?”靖说:“苻坚统帅着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因为兵力能够集中但不能分散所致。而吴汉讨伐公孙述时,与副将刘尚分散驻扎,相隔二十里,当公孙述进攻汉中时,刘尚出击合击,大破敌军,这是因为兵力分散但又能够集中所致。”太宗说:“是的。得失的事例足以为后代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