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溶液的浓度一、学习目标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3.初步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二、重难点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液的配制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三、考点精讲溶液的浓度1.溶质质量分数(1)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 可以判断溶液是 还是 。颜色深的是 ,颜色浅的是 。但这种分发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有多少溶质。(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率。可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 ×100%注意事项:①溶质的质量是指 的那部分溶质,没有 的溶质不应考虑。在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 。②溶液的质量= + 。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 ×100%。2.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1)溶液的稀释①计算原则:稀释前后 。②计算表达式: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的浓缩(蒸发溶剂)①计算原则:蒸发溶剂, 。②计算表达式: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实验仪器: 、 、 、 、胶头滴管、药匙(2)实验步骤:以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为例。① :计算所需 ,并将液体质量换算成体积。② (量取):用 称取固体的质量,用 量取所需的液体。③ :将液体倒入放有溶质的烧杯中,用 不断搅拌,直到溶质完全溶解。④ :把配置好的溶液装入 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注明 和 。(3)误差分析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a.药品、砝码 并使用了b.量筒量取水的时候 读数溶解时,用的烧杯食盐 或e.天平未调节平衡,指针(2)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a.量筒量取水的时候 读数b.向烧杯中加水时不慎将水c.天平未调节平衡,指针4.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1)由于溶液是混合物,在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时,要用 列比例式,而不能用溶液的质量或体积。(2)解答时要明确以下几点:①明确题目涉及的化学反应,并能正确书写 。②准确确定解题所需的 。③如果涉及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还应该注意反应过程中是否有 、 生成或反应物中是否有 等。④如果一种反应物不纯,加入另一种反应物的生成物恰好是原有杂质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应为与 之和。典型例题1:有40 g质量分数为5%的CaCl2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2 g CaCl2固体B.把溶剂蒸发掉一半C.加入20 g溶剂D.加入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CaCl2溶液典型例题2: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操作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2)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4)取10g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需加水______g。【巩固提升】1. 向100 g 10%的NaOH溶液中加入12.5g 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12.5% B.20% C.22.5% D.25%2. 将2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存放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C.溶液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事故处理: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3.将100g25%的硝酸钾溶液用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求稀释所需水的质量。(按要求两种方法做题)方法一: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方法二:设稀释所需水的质量为y【课后练习】1. 下列关于“10%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B.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C.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D.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2. 无土栽培所用的某种营养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7%,某蔬菜生产基地欲配制该营养液200 kg,需要硝酸钾的质量是( )A.7 kg B.14 kg C.70 kg D.140 kg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 g,15 ℃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B.24%的氢氧化钠溶液取出一半,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2%C.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4. 对于t℃时的30%K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透明 B.每100g水中溶解30gKNO3C.某种条件下,可转化为悬浊液 D.若再加30g硝酸钾,则变为60%KNO3溶液5. 实验室选用下列仪器配置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2)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______。(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对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6.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2)t3℃时,将20 g物质丙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到0.1%)(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b.t2℃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c.将t3℃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7. 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10℃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g;(2)30℃时,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选填“NaCl”或“KNO3”);(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A.10℃时,能够配置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B.20℃时,20g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C.20℃到30℃之间,能配置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D.将KNO3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NO3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原溶液相比,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8.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2)题。(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D 蔗糖(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A 乳化、乳化 B 乳化、溶解 C 溶解、乳化 D 溶解、溶解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3)(4)题。(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乙>甲>丙 D 甲>乙>丙(4)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有2-3个选项符合题意)。A.加固体丙 B.加水 C.降低温度 D.蒸发浓缩9. 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3)50℃时,将80.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A 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 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C 20℃时,向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氢化钠溶液D 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10.已知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若把4.6g金属钠投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的质量是40g,请计算:(1)生成的NaOH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课题3 溶液的浓度一、学习目标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2.正解理解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3.初步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二、重难点重点: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溶液的配制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溶液与化学方程式综合计算三、考点精讲溶液的浓度1.溶质质量分数(1)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溶液是浓还是稀。颜色深的是浓溶液,颜色浅的是稀溶液。但这种分发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有多少溶质。(2)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率。可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注意事项:①溶质的质量是指溶解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没有溶解进入溶液的溶质不应考虑。在计算溶质质量时要考虑溶解度。②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的质量。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S/(S+100g) ×100%。2.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1)溶液的稀释①计算原则: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②计算表达式: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质的质量分数 = 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2)溶液的浓缩(蒸发溶剂)①计算原则:蒸发溶剂,溶质的质量不变。②计算表达式:浓缩前溶液的质量×浓缩前溶质的质量分数 = 浓缩后溶液的质量×浓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2)实验步骤:以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为例。①计算:计算所需溶质、溶剂的质量,并将液体质量换算成体积。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液体。③溶解:将液体倒入放有溶质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溶质完全溶解。④装瓶存放:把配置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好瓶塞,贴上标签,注明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3)误差分析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a.药品、砝码倒置并使用了游码b.量筒量取水的时候仰视读数溶解时,用的烧杯不干燥食盐不纯净有杂质或潮湿e.天平未调节平衡,指针偏左(2)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a.量筒量取水的时候俯视读数b.向烧杯中加水时不慎将水洒在烧杯外c.天平未调节平衡,指针偏右4.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1)由于溶液是混合物,在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出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时,要用溶质的质量列比例式,而不能用溶液的质量或体积。(2)解答时要明确以下几点:①明确题目涉及的化学反应,并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②准确确定解题所需的已知量。③如果涉及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还应该注意反应过程中是否有气体、沉淀生成或反应物中是否有不参加反应的杂质等。④如果一种反应物不纯,加入另一种反应物的生成物恰好是原有杂质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应为反应生成的质量与原杂质的质量之和。典型例题1:有40 g质量分数为5%的CaCl2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2 g CaCl2固体B.把溶剂蒸发掉一半C.加入20 g溶剂D.加入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CaCl2溶液【答案】C【解析】A、增大溶质质量分数的方法有蒸发溶剂、加入溶质、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等,40 g质量分数为5%的CaCl2溶液中氯化钙的质量为40g×5%=2 g,水的质量为40g-2 g=38 g。加入2g CaCl2固体后,溶质质量分数=(2g+2g)/(40g+2g)×100%≈9.5%,错误;B、把溶剂蒸发掉一半后,溶质质量分数=2g/(2g+19g)×100%≈9.5%,错误;C、加入20 g溶剂后,溶质质量分数=2g/(20g+40g)×100%≈3.3%,错误;D、加入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CaCl2溶液后,溶质质量分数=(40g×15%+2g)/(40g+40g)×100%=10%,正确。典型例题2: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操作示意图如下、请回答:(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2)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4)取10g配制好的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需加水______g。【答案】(1)烧杯 (2)②①⑤③④ (3)加速溶解 (4)20【解析】(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2)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⑤③④;(3)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4)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1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的NaCl溶液质量为,10g×3%÷1%=30g,故需加水30g-10g=20g。【巩固提升】1. 向100 g 10%的NaOH溶液中加入12.5g 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12.5% B.20% C.22.5% D.25%【答案】B【解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100g10%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g,再加入12.5g,纵溶质的质量为22.5g,溶液的质量为112.5g,所以22.5g/112.5g×100%=20%。2. 将2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稀释、装瓶存放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C.溶液稀释: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事故处理: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答案】C【解析】A、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步骤包括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正确;B、量取液体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混匀需要烧杯玻璃棒,装瓶存放在细口瓶需要细口瓶,正确;C、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错误;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正确。3.将100g25%的硝酸钾溶液用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求稀释所需水的质量。(按要求两种方法做题)方法一: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方法二:设稀释所需水的质量为y【答案】150g【解析】方法一:解:设稀释前后溶液的质量为x100g × 25% = x × 10%x = 250g250g - 100g = 150g答:稀释需要水的质量为150g方法二:解:设稀释需要水的质量为y100g × 25% =(100g + y) × 10%y = 150g答:稀释需要水的质量为150g【课后练习】1. 下列关于“10%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00 g水中溶解了10 g硝酸钾B.100 g硝酸钾溶液中有10 g硝酸钾C.将10 g硝酸钾溶于90 g水中所得的溶液D.将硝酸钾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制的溶液【答案】A【解析】10%的硝酸钾溶液表示的是在100 g溶液中含有10 g硝酸钾,即90 g水中溶解10 g硝酸钾,其中硝酸钾与水的质量比为1∶9。2. 无土栽培所用的某种营养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7%,某蔬菜生产基地欲配制该营养液200 kg,需要硝酸钾的质量是( )A.7 kg B.14 kg C.70 kg D.140 kg【答案】B【解析】欲配制含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7%的营养液200 kg,需要硝酸钾的质量为200kg×7%=14 kg。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 g,15 ℃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0%B.24%的氢氧化钠溶液取出一半,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2%C.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一定变成不饱和溶液【答案】A【解析】A、15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5 g,15 ℃时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25g/(100g+25g)×100%=20%,正确;B、溶液具有均一性,24%的氢氧化钠溶液取出一半,其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4%,错误;C、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D、有些物质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不能变成不饱和溶液,错误。4. 对于t℃时的30%KNO3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透明 B.每100g水中溶解30gKNO3C.某种条件下,可转化为悬浊液 D.若再加30g硝酸钾,则变为60%KNO3溶液【答案】AC【解析】A、溶液的特性均一、稳定、透明澄清,正确;B、100g水溶解30gKNO3,浓度为30g/(100g+30g)×100%=23.1%,小于30%,错误;C、通过降温或蒸发析出晶体,就是悬浊液,正确;D、再溶解30g硝酸钾也得不到60%。5. 实验室选用下列仪器配置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2)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______。(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对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答案】(1)3.0 (2)漏斗 (3)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解析】(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50g×6%=3.0g;(2)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及所需仪器为:计算、称量(托盘天平、药匙)、量取(量筒、胶头滴管)、溶解(烧杯、玻璃棒)、装瓶贴标签,不需要漏斗;(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俯视读数,读取数值大于实际数值,会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偏大。6.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2)t3℃时,将20 g物质丙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保留到0.1%)(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___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b.t2℃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c.将t3℃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答案】丙甲乙 16.7% 降温 bc【解析】(1)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甲乙;(2)t3℃时丙溶解度20g,将20 g物质丙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溶解溶质20g×50g/100g=10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g/60g×100%=16.7%;(3)甲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降低温度;(4)a.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丙甲乙,故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正确。b.溶液质量不确定,无法比较溶质质量,错误。c.将t3℃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甲溶解减小还是饱和溶液,丙溶解度增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甲降温之后溶解度,大于丙降温之前溶解度,故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丙,错误。d.乙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正确。7. 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回答下列问题:(1)10℃时,NaCl的溶解度是______g;(2)30℃时,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选填“NaCl”或“KNO3”);(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A.10℃时,能够配置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KNO3溶液B.20℃时,20g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C.20℃到30℃之间,能配置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NaCl饱和溶液和KNO3饱和溶液D.将KNO3溶液经过某种操作后,析出KNO3晶体,过滤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原溶液相比,可能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35.8 (2)KNO3 (3)BCD【解析】(1)从NaCl溶解度表中可知10℃时,NaCl的溶解度为35.8g;(2)根据NaCl和KNO3的溶解度数据表,30℃时,溶解度较大是KNO3;(3)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0.9g,此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值是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9g/(100g+20.9g)×100%=17.3%,故不能配制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9%的硝酸钾溶液,说法错误;B、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0g,20gNaCl固体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得到NaCl的不饱和溶液,说法正确;C、20℃到30℃之间,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36.0g,小于36.3g,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31.6g,小于45.8g,在此温度之间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等,故能配置出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和硝酸钾饱和溶液,说法正确;D、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蒸发水时,溶质硝酸钾的质量不变而溶剂水的质量不断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随蒸发时间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因溶剂水的减小而增大,直到硝酸钾达到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在不断增大;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时,硝酸钾晶体不断析出,由于水和硝酸钾同时按一定比例减小,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结晶时,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在减小,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减小,说法正确。8.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请回答(1)-(2)题。(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_______。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D 蔗糖(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A 乳化、乳化 B 乳化、溶解 C 溶解、乳化 D 溶解、溶解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3)(4)题。(3)现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乙>甲>丙 D 甲>乙>丙(4)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有2-3个选项符合题意)。A.加固体丙 B.加水 C.降低温度 D.蒸发浓缩【答案】B C C AD【解析】(1)大烧杯中加水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说明溶解吸热,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硝酸铵,硝酸铵溶解吸热;(2)汽油去除油污,属于溶解,洗涤剂含有表面活性剂去除油污属于乳化;(3)t1℃时溶解度乙>甲=丙,故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有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到t2℃,甲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丙溶解度减小溶质结晶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乙>甲>丙;(4)丙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为了将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9. 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2)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3)50℃时,将80.0g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恒温蒸发,溶液的质量随蒸发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则a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标号)。A 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 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C 20℃时,向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0g氯化钠,可得到40%的氢化钠溶液D 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答案】45.8g 加溶剂/水(或“升温”“加KNO3的不饱和溶液”等) 18.5g ABD【解析】(1)由表可知,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2)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使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3)由图可知,a点以后,继续蒸发溶剂,溶液的质量减少幅度变大,说明a点以后,有溶质析出,a点恰好达到饱和,a点时,溶液质量为:80.0g-11.5g=68.5g,5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7.0g,该温度下,68.5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5g×37.0g/137.0g×100%=18.5g;(4)A、由表中数据可知,与氯化钠相比,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正确;B、硝酸钾、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钠额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除去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C、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40.0g质量分数为25%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0g×25%=10g,溶剂质量为30g,该温度下,3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8g氯化钠,故加入10.0g氯化钠,只能继续溶解0.8g,得到的是饱和溶液,得到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0g/136.0g×100%=26.5%,错误;D、 40℃时,分别向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等量的水,由于溶液的质量不确定,可能会出现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的情况,正确。10.已知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若把4.6g金属钠投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溶液的质量是40g,请计算:(1)生成的NaOH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8g (2)20%(1)解:设生成的NaOH的质量为x2Na+2H2O=2NaOH+H2↑46 804.6 g x46/80 = 4.6g/xx=8 g(2)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g/40g×100%=20%答:(1)生成的NaOH的质量是8 g;(2)反应后所得NaOH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课题3溶液的浓度-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原卷版).docx 课题3溶液的浓度-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