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锁秦楼,恨离愁。海棠花下坠相思。孤夜里,谁哭泣。一代才女,不解风姿。叹叹叹。卷独帘,黄花瘦。旧时重梦梦几重。婉约派,独步中。往事依旧,怎懂心痛。愁愁愁。声声慢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为当时时著名学者,母亲王氏也是擅长诗文。李清照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是位才华出众的女词人。十八岁嫁给太学士赵明诚为妻。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谐,情趣相投,家庭美满,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人的铁锤砸烂了京都汴京的琼楼玉宛,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高宗赵构仓皇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李清照夫妻二人也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辗转南渡到建康(今南京市)。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被金兵洗劫一空。 公元1129年8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 接着金兵深入南下,孤身一人的李清照同南渡的难民一样,到处流亡。还曾被人诬陷通敌,险些入狱。再后来,清照随身携带的凝聚了他们夫妻两人毕生心血的十余车金石古玩书画,也在颠沛流离的逃亡途中丧失殆尽。 晚年的李清照无儿无女,孑然一身,始终居无定所,饱尝了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痛、孀居之哀,最后在杭州凄然死去,确切死期竟无人知晓,足见清照晚年之孤独凄凉。终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此词为作者后期作品,1126年金人入侵的战火毁了李清照静谧幽静的书斋和高洁平静的学者生活,国破、家毁、夫死,只身奔亡、颠沛流离。在民族沦亡的大灾难中,她倍受磨难与打击,经历了一连串不幸的变故,这首词更体现出了词人无边的痛苦和深刻的忧郁之情。诗歌背景“千古创格,绝世奇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词。赏析词中意象,感受意境。知人论世,把握词人思想情感。感受本词的语言魅力,赏析、借鉴本词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歌艺术魅力。课前预习,课上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词人的悲怀愁绪,产生情感体悟和思考。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整体感知整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词人是如何抒发这种“愁”的?直接抒情(首句、末句)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后人评价:“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梁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动 作环 境感 受若有所失寂寞凄清凄苦无告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叠词的运用内容上:分角度有层次言情,奠定感情基调;表达效果上:强调了词人的愁苦之深;音韵上:富有音乐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表面是对愁欲说还休, 实则倾泻无遗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次第”之一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1、天气忽暖忽寒,最难以调养。2、这句是说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觉得难以适应。酒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次第”之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结论: 酒是“愁”的象征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为何说是“淡酒”?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晚年凄凉惨淡雁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次第”之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结论: 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象征。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1、雁声凄惨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此处雁的作用?黄花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次第”之四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结论: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1、独坐窗前,我该怎么挨到天黑!2、这句话照应了前文“冷冷清清”的生活情境,可见词人的孤寂清冷的生活状态,可想其内心的孤独之愁。3、这个感叹句可见词人内心无尽的孤单又无法排解的情感。“次第”之五梧桐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次第”之六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结论: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愁直接抒情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间接抒情淡酒浇愁秋风劲吹征雁南飞黄花憔悴雨打梧桐写作背景: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或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声声慢》相比《醉花阴》作者的感情有何变化?(1组、2组、9组)开头用叠词有何作用?(2组)如何赏析首句?(3组)如何赏析“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组)“梧桐”、“黄花”、“雁”的意象有何好处?(6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包含意思的理解?(7组、8组)“守着窗边(儿)”的“守”有何用意 (7组)《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此处的愁,有何蕴意?(1组、组)首句的好处。(6组)本诗中常见的意象及意义。(2组)词人为何要坐窗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组)“守着窗儿”日常小事,有何表达效果?(5组)如何理解“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中的“淡酒”一词?(5组)如何理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6组)“梧桐”有何深意?(7组)为什么词人会以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生活?(7组)顿号在词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8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