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城市化教学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城市化教学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题 城市化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一课时
学科 地理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高一、七 班
教具 多媒体、教材、黑板 教法 读图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 点拨引导法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主要因素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阅读图文,获取相关地理信息;通过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归纳出城市化的概念,并理解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能够利用曲线图分析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且能够结合案例分析归纳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对比分析,从中找出一条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为国家富强而学习。
重点 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及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难点 城市化的过程和各阶段的特点
教学环节 授课时间 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出示目标 3′ 2′ 课件出示视频 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观看视频 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自主学习 教师点拨 学生汇报 教师过渡 总结归纳 过渡转承 读图思考 学生汇报 教师过渡 图文分析 案例分析 合作交流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作业布置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7′ 6′ 3′ 2′ 5′ 4′ 3′ 6′ 2′ 3′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31—35页,思考课件出示的问题,有疑难问题组内合作解决。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上标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请问这是依据什么划分的? 读图2.16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200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有哪些变化? 请2—3名同学回答问题 一、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数量增加,范围扩大,人口增加,以及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这种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那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农村人口前往城市集聚呢? 请同学们结合图2.17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图,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城市化有哪些意义? 请2—3名同学回答问题,其他同学补充。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请同学们读取图 2.19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结合图2.19和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案例资料,小组合作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城市化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展趋势常见的问题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我们已经了解了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分析对图2.18和图2.23进行分析,思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 对照图2.18和2.19,分析教材第35页图2.23中几个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国家类型起步时间现在发展速度城市化 水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利用图文简单解释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课件出示相应的练习题,请同学们完成检测题,教师适当的讲解。 城市化在我国正在展开,各地城市化水平迅速上升。请你结合当地城市化的情况,谈谈其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自主阅 读教材,提取地理信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加强与已学知识的联系 训练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能力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讨论,得出相关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归纳表达能力 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突破重难点;采用表格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掌握;限时记忆,及时理解、识记、掌握、巩固所学知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学有所得,标注重点 巩固所学知识,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2.3 城市化 概念 城 什么是城市化 动力 市 标志 化 初期、中期、后 世界城市 期阶段 化的进程 发达国家、发 展中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