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多变的天气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能力目标】 1.能看懂卫星云图。 2.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与天气和气候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卫星云图和常用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 学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 引入话题: 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话题一: 岑参(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话题二: 妈妈:今天天气真好,蓝天白云,风和日丽。 小女孩:是呀妈妈,昨天天气都还乌云密布呢,天气变化可真快呀! 设计意图 : 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一、天气和气候的特点 (一)天气、气候的概念 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和大气活动的综合状况,它是比较稳定的。例如:我们说北京的气候:春季温暖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1)天气: A、持续时间短 B、变化快 (例如:夜来风云声,花落知多少;明天大风降温) (2)气候: A、持续时间长 B、变化慢,比较稳定 (例如:昆明四季如春;极地全年严寒) 二、读懂天气预报 问题导入:老师,妈妈说明天不下雨,就带我去游乐场玩,可我怎么提前知道明天的天气呢? 结论:这就要用到天气预报的知识了,首先我们得了解获取天气信息有哪些途径。 (一)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观看电视、翻阅报纸、收听录音机、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查询等方式获取我们想知道的一日或几日内的天气情况。 天气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对即将出现的天气状况做出准确的预报,就可以及早做出准备,合理安排生活和生产,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二)学看卫星云图 过渡: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卫星云图,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在卫星云图中: A、蓝色代表是海洋 B、绿色代表是陆地 C、白色代表是云层(云的颜色越白,表示的云层越厚,而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三)认识天气符号 过渡:为了读懂便于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的符号表示天气状况,你们知道这些符号对应是什么天气吗? (顺口溜:一个太阳是晴天;云朵遮挡是多云;太阳不见是阴天;一串雨滴是小雨;二串雨滴是中雨;三串雨滴是大雨;四串雨滴是暴雨;雨和雪花是雨夹雪;一朵雪花是小雪;两朵雪花是中雪;三朵雪花是大雪;三角形是下冰雹;三条横线是下雾;冰箱的下半部分是霜冻;沙的拼音首字母是S,箭头穿过它就是沙尘暴符号) 补充:在电视天气预报画面上,天气符号一般和城市名称一起出现,有时一个城市名称旁边有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例如:图中第一个符号是多云,第二个符号是小雨,合在一起表示今天的天气为多云转小雨。 课堂小结: 一、区分天气和气候的特点 二、读懂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 2、不同天气符号 这些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