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的认识与绘制 教学设计教材 分析 本节课是基于新教材、新课标的相关要求,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根据2022年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内容分析,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力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不仅有很强的知识性,是地理的基础,更重要的的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和方法,虽然2022年新课标将该部分内容单独成章,但是对地理工具的运用以及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贯穿整个课程内容,体现了地理教学“做中学”的要求。学情 分析 “做中学,学中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学科,学习兴趣较高,积极参与地理课堂,善于思考,且本节课时具有较强的地理实践力,更能吸引学生参与。教 学 目 标 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 结合地形观察,了解等高线地形图中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 了解等高线的定义。教学重点 了解等高线的定义。结合实践,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利用模拟、虚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验。教学难点 掌握如何绘制登高线地形图。教法 读图分析法 启发式教学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教具 地图册 地形模型 PPT学法 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读图分析 学具 地图册 教材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备 注课前播放《山川秀丽》视频,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导入】 龙泉山研学主题导入 在正式上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锦江师大一中地理组将组织同学们于本周六前往龙泉山开展“赏山川秀丽,感地势起伏”的研学活动。 那么出发前,我们应该准备哪些东西? 学生:地图 老师:对了,那我为大家准备了以下三幅地图,同学们觉得哪一幅最适合本次研学主题? 学生:龙泉山地形图 老师:这幅图是如何使用的呢?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图是如何表现地形的高低起伏》 【新课学习】 一、等高线地形图 针对同学们选择的地形图,图上的数字是什么?数值之间的差值代表这什么? 学生说出海拔 相对高度 考察实践 考察学生说出图中1000m、1500m、500m的实际含义,据此让学生总结海拔,相对高度的定义 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再次回到同学们所选的地图,发现该图中最多的是什么? 学生:等高线 通过视频了解等高线并学生总结定义 等高线: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自主思考 那如此复杂的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的?通过小程序进行模拟,展示等高线的绘制过程 既然我们了解了如何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材料来进行绘制呢? 【等高线地形图小结】 海拔: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对: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地形图绘制方法: 视频直观、研学主题激发 学生兴趣及好奇心。 通过学生自选地图,引出学习主题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引出海拔、相对高度概念 通过概念了解,实际运用,随机检测 实验操作,更为直观,有利于学生清晰明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