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教材分析】本课研究的是气候要素之一:气温。这一部分内容安排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更重要的是:内容处理的基本模式是地图与活动题配合使用,活动题没有现成的答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是非常有益的。【学情分析】地理对初一孩子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与小学的知识衔接较少,所以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就能在地理上学有所获。学困点是初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少,理解能力较差。【课标要求】2011版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2022版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教学目标】1. 回顾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2. 根据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分布规律。3. 结合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教学方法】比较法、计算法、探究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讨论下面3个实例,思考气温分布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分布。任务1 回顾等高线的判读方法,学会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讲述: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旧知回顾: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由等高线的定义引申到等温线)等温线呢?(在地图上,将同一时间内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思考:如何阅读等温线图?(由等高线的判读引申到等温线的判读,让学生通过已知的知识进行理解)总结等温线的判读方法。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承转: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任务2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气温的分布规律。指导学生读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提问:①从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②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地区的主要纬度范围。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指导学生读图3.19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和图3.20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①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②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③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提问:古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有“高处不胜寒”,这说明气温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计算练习。总结: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3、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 ℃ 。任务3 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教师提问: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数值的变化,影响因素是什么?(纬度因素)同纬度大陆和海洋气温的差异,影响因素是什么?(海陆因素)青藏高原地区形成一个低温中心,影响因素是什么?(地形因素)练习总结: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纬度因素: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地形因素:同一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课时检测】(2021· 平顶山质检)读等温线图,完成1、2题。1.图中标注的温度数据有一个地方不正确,请你找出不正确的数据( )A.28℃ B.20℃C.10℃ D.8℃2.在改正之后的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是高温中心 B.丙地是低温中心C.乙地是高温中心 D.丁地是低温中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①②在同一纬度的陆地上。读图,完成3、4题。3.①地比②地气温( )A.相同 B.高 C.低 D.无法比较4.该区域( )A.位于北半球,①点的海拔高于②点B.位于南半球,①点的海拔高于②点C.位于北半球,①点的海拔低于②点D.位于南半球,①点的海拔低于②点读某月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完成5、6题。5.对比回归线附近海水温度可知,此时处于( )A.北半球夏季 B.南半球夏季C.南半球7月 D.北半球1月6.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是( )A.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稀疏B.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C.北半球等温线与纬线平行D.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低于大洋东岸7 / 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