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有两个框题:一是农业及其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农业,农业的四个主要部门,揭示农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农业的地区分布,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的东西及南北差异,来引导学生探讨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例如:地形、降水、温度带的关系,为下一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打下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在预习中看就懂的知识例如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不同部门,不在课堂过多讲解,把课堂重点放在了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的分析上。【学情分析】学习农业地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有些陌生而感到比较困难。所以通过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课程标准】2011版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2022版借助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并用实例说明科学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2.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由农业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农业产生兴趣,进而去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及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任务1 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的生产部门有哪些?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教师: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列举自己知道的相关农业类型的产品。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种植业。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林业。靠放牧或饲养牲畜及家禽等而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畜牧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渔业。知识拓展:农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部门。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练习:连一连:把各农业生产部门与获得的产品相连。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最基本的生活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农业,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运用相关资料说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完成教材活动1。1.收集相关资料,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①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②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材料,比如畜牧业的皮毛和种植业的棉花为毛纺织工业和皮革工业提供原材料;肉、奶、蛋、粮食、水果等为食品加工工业提供原材料;林业为造纸工业和家具制造业提供原材料等。教师(精讲点拨):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我国才真正实现了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的奇迹,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教材活动第2题,分析图片反映的信息是否能够证明我国的这个成就。2.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读图,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在四个国家中我国耕地面积,最少约1.1亿公顷(美国约1.6亿公顷,印度约1.6亿公顷,俄罗斯约1.2亿公顷);但粮食总产量却最高,约5亿吨(美国约4亿吨,印度约2.3亿吨,俄罗斯约0.6亿吨)。教师: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仍然比较薄弱,国家也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资料,了解不同的农业形式。(承转):农业有不同的类型,我们是不是可以在某一地区随便发展农业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农业的分布及特点。任务2 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我国各地逐渐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稳定的农业部门和生产对象,在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不同。读图,说说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题目。(1)我国西部以什么农业类型为主?分别分布在什么地区?教师(精讲点拨):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地形崎岖,农业中的畜牧业地位重要,那里有我国的四大牧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2)我国东部以什么农业类型为主?分别分布在什么地区?教师(精讲点拨):东部地区降水较多,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其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南方地区淡水渔业发达。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即使同在东部地区,由于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我国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异仍然比较明显,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探究我国南北农业的差异。小组一:探究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和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北,耕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小组二:探究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的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和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耕地多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等。教师(精讲点拨):由于我国南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我们南北方地区农作物的种类和成熟次数有显著的差异。根据农作物的用途不同,农作物一般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等。如小麦和水稻属于粮食作物,棉花属于经济作物,油菜和花生属于油料作物,甜菜、甘蔗属于糖料作物。教师: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的分布和当地的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比较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分布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教师(延伸):我国农业文化历史悠久,很多俗语反映了南北的差异,同学们阅读教材资料,分析“南稻北麦”“南甜北咸”等俗语的含义。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教材活动题,认识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1.读图说出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地形特征?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2.说出我国西部地区的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分布状况。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什么?山麓地带的平原;夏季光照强烈、水热充足、昼夜温差大。3.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主要农产品有哪些不同?试举例说明这样规划依据的自然条件。北方-小麦、玉米、大豆,南方-水稻、油菜、甘蔗、水产。南方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丰富,水源充足,所以南方盛产水稻、甘蔗。南方河湖多,所以水产品产量大。而小麦、玉米、大豆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不是很高,需水量也不是很多,所以主要分布在北方。【课时检测】【生活情境题】近年来,一幅幅价值观宣传画释放社会正能量,右图为其中的一幅,含义深刻。读图回答1~2题。1.该宣传画描绘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种植业 B.畜牧业C.林业 D.渔业2.这幅画告诉人们要 ( )A.计划生育 B.保护耕地C.珍惜粮食 D.科技强农读中国农业分布图,完成3~4题。3.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符号分别表示四种农作物,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甜菜 ②—甘蔗 ③—花生 ④—油菜B.①—甜菜 ②—花生 ③—油菜 ④—甘蔗C.①—花生 ②—甜菜 ③—甘蔗 ④—油菜D.①—花生 ②—油菜 ③—甜菜 ④—甘蔗4.下列关于图中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是农耕区与畜牧区的界线,接近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山脉B是我国旱地、水田的界线,也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界线C.牧区D的优良畜种是细毛羊D.在我国畜产品生产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农耕区畜牧业下图为2022年我国春播期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5.甲地为 ( )A.水田农业,春播时间为2月下旬B.绿洲农业,春播时间为3月上中旬C.灌溉农业,春播时间为3月下旬D.河谷农业,春播时间为4月中下旬6.我国东部地区春播期 ( )A.较低纬度地区早 B.沿海地区早C.自南向北越来越早 D.海拔较高地区早7.丙地春播期比同纬度地区早,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水源 C.地形 D.土壤8 / 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