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本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明确我国降水的突出特点就是时空分布不均。通过表格对比分析了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特点、分布和植被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体现了新的教材观:“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组织、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具备了学习气候的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七年级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能够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课程标准】2011版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2022版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原因。2.读图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年际变化特点。3.通过阅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掌握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对应降水量的范围。4.通过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差异,树立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教学重难点】理解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启发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候的一大要素,气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降水。创设情境同样在中国,为什么景观差异如此之大呢?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自燃原因是?学生回答,教师启发点拨。降水的差异导致不同地区植被的差异。我国的降水分布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任务1 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原因。读图回答:1、找出1600mm、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并用彩色笔把这几条线加粗。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其中800mm等降水量线与1月哪条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它大致沿 秦岭 (山脉) 淮河 (河流)一线分布 。2、观察整幅图,总结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总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教师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东南沿海超过1 600毫米,西北内陆部分地区不足50毫米。总体上,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其中,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1月份0℃等温线接近,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在图上找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台湾岛东北部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达6 558毫米。1912年更创下年降水量8 409毫米的记录。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承转)为什么我国降水会有这样的分布规律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承转)尽管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但有个别地区并不符合这个规律。你能在图中指出在降水普遍较少的西北地区,有哪些多雨区吗?教师举例:乌鲁木齐以西的多雨区。想一想,这里是什么地形区?学生回答。教师讲述:天山是地势高峻的山脉,能抬升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形成地形雨,比周围降水多。(承转)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在时间上,降水的分配也也是不均匀的。任务2 读图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年际变化特点。教师:下面我们以广州、武汉、北京和哈尔滨为例,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首先,在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定位,找出这四个城市。一般来说,一个月的降水超过100毫米,可以认为是雨季。读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完成下面的思考题:1.降水超过100mm的月份,广州为4、5、6、7、8、9月,武汉为3、4、5、 6、7、8月,北京为7、8月,哈尔滨为7、8月。2.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夏秋季降水多、冬春季降水少;明显的差异是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学生读图完成这些问题。教师小结。教师讲解:中国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及对气候的影响思考:降水的这种分配规律,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承转)我国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集中在夏季。那么,不同的年份,降水差异大不大呢?不同的年份降水的差异,我们称为降水的年际变化。以北京为例,读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说说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思考:降水年际变化大,对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补充视频: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教师小结: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导致旱涝灾害,少雨年份容易导致旱灾,多雨的年份极有可能导致涝灾。小结:任务3 阅读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掌握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对应降水量的范围。教师讲述: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根据年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我国可以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这四类干湿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练习:熟悉不同地形区所属的干湿地区。(承转)气候的干湿程度对植被、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读图归纳以下问题:任务4 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相关资料,说说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1.各类干湿区以哪种植被类型为主?2.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干旱区各发展哪种农业类型?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最后回答。教师小结。思考:除了植被、农业类型和农作物的分布深受干湿地区影响外,干湿地区还会影响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哪些方面?拓展视频:暴雨来了怎们办?【课时检测】读我国四城市1月、7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2题。1.四城市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比重最大的是 ( )A.哈尔滨 B.北京 C.武汉 D.广州2.从图中可得出,我国南北温差较大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读图,回答3~4题。3.该建筑物为平顶,造成这种建筑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 B.风力大C.降水少 D.日照强4.这类传统民居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云南 B.广东 C.浙江 D.甘肃5.(2021·普宁期中)“北方是冷,冷的是皮;南方是冷,冷的是骨”,影响这种体验差异最可能的因素是 ( )A.气温 B.气压 C.湿度 D.阳光今年暑假,小珍随父母坐火车外出旅行,按照火车行进的路线,他们沿途先后看到下列景观。读图回答6~7题。6.图中依次排列的植被景观图,反映了我国( )A.从南往北的热量变化 B.从东往西的热量变化C.从东往西的降水变化 D.从南往北的降水变化7.根据图中植被景观的变化判断,小珍一家的旅行路线最可能是( )A.从吉林向南到香港 B.从辽宁向西到新疆C.从广州向北到黑龙江 D.从新疆向东到山东9 /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