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2课时)【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教材分析】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的第四节自然灾害,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自然灾害的概念,常见自然灾害的种类,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主要灾害的分布及成因,防灾减灾知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种类是学习的基础,重点内容是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分布及成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形成“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地理国情之一”的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自然灾害和破坏环境的关系,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教材编写紧扣课标的要求,重点突出三个方面。第一,在认知程度上把握“了解”,不涉及较深的原因分析。第二,在认知内容上立足“中国”,以中国的自然灾害为案例讲述自然灾害的一般知识。第三,在认知方法上从“身边”入手,以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相结合。【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从自然灾害的角度探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能够被学生轻松的接受,对于自然灾害学生并不陌生,本课是将学生的零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并提高认识程度,难度不大容易被学生掌握。【课程标准】2011版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2022版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针对某一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掌握一定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技能。【教学目标】能够运用资料说明我国常见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2. 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学会自我避灾。【教学方法】自然灾害,学生经历的不多,因此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陌生的地理事物展现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难度较大,通过读图识图、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利结合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分解难点,层层递进,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通过问题驱动,放手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与思考;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增强互动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九寨沟地震相关资料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截至8月13日20时,地震造成25人死亡,525人受伤,6人失联,176492人(含游客)受灾,73671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倒塌76间)。地震让人们失去生命,失去家园。其实在我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灾害还有很多。结合教材图文资料,说说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地震:我国西南地区位于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多发地震。(特征)地下深处岩层发生断裂,产生震动的现象(危害)房屋倒塌、交通和通信中断、人员伤亡滑坡、泥石流:我国中西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多山,坡陡,相对高差大;降水多暴雨。这些地区易发滑坡、泥石流灾害。滑坡(特征)坡地上不稳定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泥石流(特征)在坡度较陡的沟谷中形成的饱含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危害)冲毁农田、房屋、道路等,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归纳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活动: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想想看,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可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洪水可引发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在山区的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两岸岩体不稳定,形成崩塌灾害,在适当的降雨条件下,可进一步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大量岩石、土体在河谷堆积,会阻断河道,形成洪水灾害等。阅读教材,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工作。1.防灾运用遥感卫星等技术,能够比较精确地预报台风、寒潮等灾害。为预防自然灾害,修建了大量的防灾工程。2.减灾建设一大批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以保证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供应救灾物资。3.避灾了解避灾方法: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了解避灾方法:遭遇泥石流山洪如何自救?课堂活动:你见过哪些自然灾害,它们造成了哪些危害?知道如何避灾吗?【课时检测】1.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 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完成下面2~3小题。2.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A.① B.② C.③ D.④3.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由于连降暴雨,某地发生了重大的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如图是逃生线路选择示意图。据此完成 4~5 题。4.此次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连续多日的强降水 ②地形坡度较大 ③植被茂密 ④土质疏松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5.泥石流发生时,最佳的逃生线路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 / 9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