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索人际边界感——你和我的距离活动目标1. 理解人际交往中人与人都需要的界限,并且每个人的人际边界感都不同。2.学会觉察与保持自己的界限,并懂得尊重他人的界限。3. 感悟适当的人际交往距离对于拥有舒适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导入活动——人际距离实验(这个环节参考了赵蕾老师在《界限我心知》这节课里的导入,这是一个心理学教授做过的心理实验,用作探索边界感的课题导入为学生创设现实情境。)小结引出课题:我们发现在一个场合里,需要靠近他人的时候,我们会自动地形成与他人之间的安全距离,这个距离能让自己感到舒服自在。靠得太近了,就像有些同学说的我们会感到紧张有些压抑,不舒服。这就是我们身上存在的人际交往距离的需求。音像店的冲突观看视频——音像店的冲突这个视频片段主要说两个好朋友的爱好不同,在逛音像店时其中女生强行要求对方跟自己喜欢同样的东西,贬低对方的爱好,对方不同意,认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选择,最后两人引发矛盾,不欢而散。教师提问:1、看完视频后,你此时的感受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这次冲突呢?2、如果你的朋友这样要求你,你愿意接受吗?你会怎么回应他?师:我们都感觉到这个女生的行为没有理解和尊重她的朋友,让人不舒服,其实这就是因为侵犯了对方的心理边界,也是在朋友交往中最常出现的现象。(由此引出边界感的定义)我的边界在哪里?当一个人欠缺边界感,常常会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会把自己的意愿强行加于别人,强行跨入别人的边界感。在我们的日常人际交往中,可能发生冲突和不愉快的原因不止有上面视频里的情况,还有很多其他的情况,你了解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界限吗?请大家用5分钟时间,思考后写出你心中的回答(不限于一个答案)。(打磨教案的过程中,我在学习和查阅资料时看到其他老师诠释边界感用到了“我讨厌…行为”,第一稿教案里我借鉴了这个设计,但我师傅听了课后被她否决了,她提出在心理课堂中不出现类似这种明显带有负性评价的词语,用“不舒服”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会好一些。)完成后学生进行分享。(分享时教师在回应中可以追问:遇到不舒服的情况的当时你是如何应对的?后来有没有影响到你们的关系?)教师小结:同学们分享到的自己在与朋友相处中那些令我们不舒服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自己的人际边界。有些同学说到令自己不舒服的情况有:开过分的玩笑、不经过同意就拿走自己的东西、不遵守答应自己的承诺等。也有同学分享到舒心愉悦的时刻:对方尊重自己的选择、凡事有商有量、自己难受是会悉心陪伴和倾听…我的边界感表现要拥有一段舒适的友谊关系,明确自己的需要和界限还不够,我们还需要能够感知到他人的边界感。请同学们准备纸和笔,将纸对折成左右两部分。老师会呈现一些关于生活中边界感表现的陈述,若符合自己请你画一个相应的符号。(请同学们带着理性客观地态度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不用在意它的好坏,平静地觉察自己。)教师提问:你画了几个○与△?你此时的感受是什么?(学生进行分享)维护我们的边界感教师:从同学们的分享中,我们能发现朋友之间把握不好相处的边界感可以说是一件大部分人都经历过的事,不是个例。(让学生看到这是大部分人会发生的情况,看见即疗愈。)有人的自我边界感很模糊,常常让自己很难过,但又无从改变。有人边界感太过严重,可能也会让他人感到冷漠、难以接近。还有人感知不到他人的边界感,伤害到他人而不自知。可见把握恰当的与人相处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那如何才能守护好这份相处的边界感呢?小组进行讨论,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教师进行归纳:(上课时我发现学生的分享远比老师的归纳要丰富和精彩,那是他们自己的经验生成,是最珍贵的,这样分享下来老师的归纳就不那么重要了,一笔带过就可以了。)教师总结:我们今天所总结的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就是理解、觉察、守护、尊重。理解人际交往中界限的重要性,觉察自己与他人的边界,守护自己的边界,并尊重他人自由意志,彼此关心但不需越界。祝愿大家通过这节课,在自己之后的人生中,拥有更舒适、和谐的人际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