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地理位置和范围。2、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防治的关系。3、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基地。4、重要的城市。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空间定位、对比分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三、教学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四、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欣赏诗歌朗诵《沁园春 雪》以及“北国风光的图片”北方地区山川壮丽、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北方地区。【联系旧知】一起复习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气温方面:一月0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河流有无冰期的分界线降水方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南方水田与北方旱地的分界线【自主学习】读北方地区地形图: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2、找出渤海、黄海、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黄河、淮河以及京杭大运河。3、结合中国政区图,找出北方地区内的主要省级行政区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中国北方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请几位同学带我们一起学习学习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学生主动发言讲解,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会形成特定的气候。同学们请看屏幕。教师讲授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引导学生读图找到北方地区的自然资源活动1: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根据所学知识以及课本内容,比较北方和南方的自然差异,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自然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山地 平原、丘陵、高原、盆地一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温度带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亚热带、热带年降水量 400-800毫米 800毫米以上干湿区 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区 湿润区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流量 小 大典型植被类型 针叶林、落叶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是平原广阔。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又赋予了农业发展的哪些条件?阅读课本、共同探究活动2:探究1、找出北方常见的农产品2、北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如何解决?北方地区平原广阔,适于发展农业,那本区的农业概况及作物熟制是怎样的呢?学生讨论连线,教师总结。教师简单讲解北方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活动3:教师给出目前北方地区中低产田的现象,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北方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低洼地的治理2、盐碱地的治理【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工农业的发展情况,不同的自然环境下适宜发展的工业和农业类型又不一样,人类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人类活动,适应自然、顺应自然。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