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心理课】人际交往里的学问人际关系影响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青少年思想活跃、感情丰富,获得人际支持、拥有积极稳定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极为强烈,每个人都渴望真诚和友爱,大家都力图通过人际交往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积极的人际交往行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需要费心经营的人际交往和紧张的学习生活,由于缺乏经验或本身性格原因,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心理矛盾和困扰。因此,引导学生看到人际交往中的学问,学习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技巧对于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意义。这堂课更适合心智成熟、理解能力更强一些的高中生,具体环节思路供大家备课参考~也期待获得更好的建议!【活动目标】1、认识人际关系的概念和规律,理解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心理需要与原则。2、探索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人格品质与消极人格品质,觉察自己的人际交往表现与人际关系取向类型。3、感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升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人际交往中的基本原则,认识人际关系的概念。教学难点:觉察自己的人际交往表现和人际关系的取向类型,不断提升人际交往的信心。一、人际关系有规律(一)某个假日的下午,你怡然自得地走进饮品店点了一杯可口的奶茶想坐下来休息一下,店内只有图中黑点的位置坐了一个顾客,图中的字母代表空位置。(图是自己用word画的)1、Ta是与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你会选择坐在哪里?2、Ta是你很欣赏的校友,但ta并不认识你。你会做点什么?坐在哪里?3、Ta是你比较熟悉的同班同学,你会怎么做?坐在哪里?4、Ta是与你相识很久的最好的朋友,你会怎么做?坐在哪里?(二)总结人际交往的概念及规律:人际交往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心理上的联系,如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不同关系之间的心理距离、人际关系状态、互动频率都会不同。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了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方便他们更好理解,这里的表格内容我根据原始理论做了一点修改,大家可以根据原始内容考虑是否需要修改。)二、人际吸引有品质人格品质是影响人际关系重要的因素之一,想要与他人建立积极稳定的人际关系,首先需有具备受欢迎的人格品质。同样,不受欢迎的人格品质也会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一)请每个同学先分别写出5个在人际交往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格品质,3分钟后小组内进行集中讨论,组长将小组成员写下的品质进行汇总并排序,分别总结出小组内排名前5的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格品质。学生代表分享,教师板书。(二)美国心理者安德森研究发现,人际交往中排序在最前面、受喜爱程度最高的人格品质是:真诚、诚实、理解、忠诚、真实、可信,排在最后、最令人厌恶的品质为:说谎、虚伪、邪恶、冷漠、不老实等。可以发现,受人喜欢和被人厌恶的品质或多或少都与“真诚”这个品质有关。三、人际互动有需要好的人际关系能给我们带来积极的感受,满足我们的心理需要,使人精神愉快,情绪饱满,充满信心,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对你来说,你的好朋友做些什么会让你感到舒心愉悦?你希望ta能为你带来些什么呢?(二)人际关系的三种基本需要:对于这三种需要,人们有主动表现和被动表现两种满足方式,构成了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取向:(三)小结:人际交往过程中,过于被动容易使我们错失许多珍贵的情谊。想要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需要我们主动地释放包容,主动表达情感,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互相引导和追随。四、人际交往有原则(一)每个人都希望交许多的朋友,收获真挚的友谊。经过这节课的探索,你认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想要建立并维持好一段亲密的友谊关系,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小组进行讨论,代表发言。(最好可以请同学举例说明)(二)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最后总结,教师寄语:人们生活的根本目的就是追求快乐和幸福,而人际关系的融洽更是感到幸福快乐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这节课我们探索了人际交往中的学问,其实生活没有套路和公式,一切都源自真心。希望同学们能够打开心扉,对人释放真诚、友爱、理解和包容,祝愿大家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快乐和幸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