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星球版七上] 第二章 地 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掌握海拔、相对高度的概念、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判读、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和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可以说这节课是七年级上难度最大的几节课之一,本课涉及的概念多,难度大,大多数知识都是学生未接触的,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其中,关于地形图的分析是以后学习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以及地理思维养成的重要基础,同时,等高线还是一个难点,等高线知识也是后面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在以后地形图的判读中会用到它,对等高线的理解还有助于后面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知识的学习,对以后地里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课堂上就要给学生思维、参与、当堂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
【学情分析】
本校七年级的学生,他们走出家乡的机会很少,很难形成空间、立体的概念和野外活动的经验,缺乏对山谷、山脊、鞍部等地形概念。要学生理解用等高线的形式表示地形的起伏,即将立体的转化为平面表示,还要学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做到看图识地形,图在眼里,心中有图。
【教学目标】
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计海拔和相对高度;
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
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并能判断坡度的陡缓;
2.能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地形。
【教学难点】
能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不同的地形部位
【教学方法】观察演示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自然美丽神奇,千姿百态。在我们的地球表面,高低起伏不平,构成不同的地表形态,我们如何在平面上将它们描绘出来呢?
讲授新课
海拔和相对高度
高度的定义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高8844米,可是生活青藏高原上的人们说它只不过油4500米高,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能帮我解开这个疑惑吗?
(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什么是海拔高度?(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称绝对高度)
什么是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算一算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约-415米,它们的相对高度大约是多少?(9259米)
地表的五种基本地形
小组活动:观察地图,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陆地表面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
这些地形类型的异同。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并完成表格。
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的定义
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这种用多条等高线表示地表起伏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观看动画演示,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小组活动:观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图中A、B、C、D四点的海拔高度是否相等?(同线等高)
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相等吗?(同图等距)
每条等高线是开放的还是闭合的,相互交叉吗?(闭合,不交叉,可重叠)
你发现等高线的疏密与山坡的陡缓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稀疏,坡度缓;密集,坡度陡)
思考: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知识回答从哪边爬坡更容易呢?
等高线表示的山体部位
展示图片“山体部位”图,思考自然界中山脉连绵起伏,一座山有不同的地形部位,该怎样用等高线表示呢?
(2)参照课本图,观察各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归纳山体不同部位的特征并用语言描述。
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稿、四周低;
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出凸出;
山脊:两边低,中间高,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鞍部:两座山峰中间的低地;
陡崖:两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找出山体的不同部位。
等深线地形图
结合教材,读图回答:什么是等深线?等深线地形图的作用是什么?
动手操作,制作等高线地形图模型。
分层设色地形图
结合教材,读图回答:
1.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与等高线地形图相比更有什么优势?
预设:1.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不同的颜色,以表示地面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作分层设色地形图。
2.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更强,既可以了解某一地区的海拔和相对高度,还可以直观的看出地势高低起伏的大致趋势,识别出不同的地形类型。
【拓展延伸】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而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的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四、板书设计
2.2地形图的判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