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海陆变迁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海陆变迁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星球版七上] 第三章 海洋与陆地
第二节 海陆变迁
【教材分析】
通过前两节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海陆面貌,那么全球的海陆分布及面貌是怎样形成的,是否能一成不变呢?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沧海桑田”的变化及成因,与前两节知识存在着因果关系,是这一章节的核心内容。“板块运动”是大陆漂移的原因,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感性、具体,对很多新鲜的地理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通过电视节目、网络等都接触过与火山地震相关的科普知识,对其形成有一些了解与好奇。教师要给学生传递学习地理的乐趣,利用地理相关视频、图片、课堂活动等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精心设问启发教学、循序诱思,逐渐引导其变机械记忆为有意义学习。要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
能够讲述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观点;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的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举出海陆变迁的实例;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分析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星球上,不论是多姿多彩的陆地,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你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 播放动画,学生讲授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海陆变迁的问题。
讲授新课
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的证据
(1)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考队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800米处的岩石中发现了“鱼龙”。据考证,这种鱼龙生活在距今1.9亿年前的海洋中。这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为什么会被掩埋在今天的世界屋脊上?
预设:喜马拉雅山脉所在的位置曾经是海洋,后来变成了陆地。
教师总结:海洋—陆地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森林遗迹、人类活动遗迹等。这反映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预设:陆地—海洋
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它的国土面积再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预设:围海造陆,使得海洋变为陆地。
海陆变迁的原因
阅读教材,结合海陆变迁的证据,小组讨论并回答: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地壳运动和海平面上升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海陆变迁的例子
黄河三角洲在不断生长,平均每年以1.5-3千米的速度向渤海推进。
珠穆朗玛峰现在每年“长高”0.33-1.27厘米。
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的证据
(1)在东西半球图上,用透明纸描绘出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的轮廓,并用剪刀把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剪下来,试着把它们拼合在一起,说出你的发现。
预设:非洲大陆与美洲大陆大致吻合,好像可拼为一个整体。
过渡:是的,魏格纳也发现了这一奇特的想象,并提出了一个大胆地假设:大西洋两岸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裂变、漂移,最终到达现在的位置。
2.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证据支撑了魏格纳的假设。
动物的相似性
古老底层的相似性
3.魏格纳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说的建立,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讲解:两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周围是一片海洋。后来,大陆分裂成数块,并缓慢地漂散分离。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这种海陆分布的变化至今还在极其缓慢的进行着。
过渡:那么大陆为什会漂移?是什么推动它漂移的呢?根据科学家分析,大陆漂移是板块运动的结果。
板块运动
阅读图文资料,小组回答问题:
板块运动学说是怎样提出来的?
板块运动学说的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