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星球版七上] 第一章 地 球第四节 地球的公转【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种形式。地球公转是自转的延伸,也为以后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围绕“地球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特点和意义”这一主线展开,图文并茂,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强,但是空间思维和抽象能力较差。本节课是内容比较抽象,因此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动手演示,观察记录,明确地球公转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公转,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通过观察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生活体验,比较北半球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太阳照射情况的变化,理解四季的变化;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及地理特征。【教学重点】学会模拟演示地球公转,在参与演示的过程中认识并理解地球公转;能够用四季更替及不同纬度地区热量差异等地理现象说明地球公转。【教学难点】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为止及当地昼夜长短情况【教学方法】观察演示法,小组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图片:我们生活的地区一年内有着明显的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在不同的季节同学们的穿着有变化吗?早晨起床上学的时间一致吗?正午你的影子等长码?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设计意图】联系身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讲授新课公转方向和周期1.学生观看地球公转动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归纳:什么是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怎样的?公转一周要用多长时间?预设: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其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周期是1年,约365天。过渡:摄影爱好者小明同学在去年的不同季节给家门口的枫树拍摄了一组照片。为什么一年中会产生季节变化呢?(二)四季的变化1.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观察各点太阳照射情况。教师结合公转示意图讲解。2.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分析:9月25日地球公转到二分二至中的哪个节气?北半球的白天长度有什么变化?元旦这天,地球公转到那两个节气之间?北半球白天长度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 ,加深学生对地球公转过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演示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观看演示实验并记录: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分别直射哪条纬线?太阳直射点如何在南北半球移动?师生小结:由于太阳斜着身子公转,造成了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才会使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不同,才会有寒来暑往,于是产生了四季。思考:1.假如地球公转时地轴不倾斜,还会有四季变化吗?学生联系生活谈体验:(1)你所生活的地区,一天中什么时候太阳高度较高,温度较高,什么时候较低,温度如何?(2)你所生活的地区,一年中什么季节太阳高度较高,温度较高,什么季节较低,温度如何?介绍四季的划分。过渡: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地方,季节不同,太阳光照不同。那在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地方太阳照射情况相同吗?例如,在夏季,赤道地区、北纬35°地区、北极地区的太阳照射情况一样吗?底面冷热状况一样吗?学生根据生活常识思考问题。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地球上的五带读“地区上的五带”图,回答问题:看看划分五带的界限及范围。说出我国大部分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通过三组图片,加深对热带、温带、寒带的热量及植被的认识。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1.4地球的公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