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星球版七上] 第一章 地 球第三节 地球的自转【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静态地球后转向动态地球学习的开始,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承接;同时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球运动的方法,为下一节地球公转的学习做好铺垫,起到了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地理思维较欠缺,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对于他们来说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转转方向及动态角度解释昼夜交替现象比较困难。但是,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联系生活中太阳东升西落、昼夜的变化等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感悟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2.运用地球仪演示昼与夜和昼夜更替,并感悟其产生的条件及晨昏线的存在;3.用准确的方法推算时差,用实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应具备的基本时差知识。【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2.地球自传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教学方法】 演示观察、启发诱导、读图思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晨,我们迎着朝阳开始了一天的活动,夜晚,满天星辰伴随我们进入梦乡。日月星辰为何每日东升西落,白昼和黑夜如何交替出现?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地球的自转的奥秘吧。 [设计意图]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二、讲授新课 (一)自转方向和周期1.教师演示地球仪自转的正确摆放及自转方法 :l正确摆放地球仪;l正确演示地球自转;l从侧面、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学生分组演示,并根据观察和演示结果,用箭头在图中标注出地球自转的方向。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演示,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及时记录。2.动画演示地球自转,验证学生的观察结果并归纳地球自转周期。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上的人每天随着地球自转也在不自觉的运动。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地球在自转呢?预设:昼夜更替,太阳东升西落,时间差异等(二)昼夜交替1.教师演示: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先平形照射静止的地球仪,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转动地球仪,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地球上为什么会昼夜交替?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在自转过程中,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随着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就不断的交替出现。2.假如地球透明?假如地球不自转?预设:地球透明则不存在昼夜;地球不自转则不存在昼夜交替。3.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l在地球仪上找到北京和伦敦,拨动地球仪使北京朝向手电筒的光线,看看伦敦此时是白天还是黑夜。l学生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北京和伦敦两地的昼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l学生找出位于我国背面的国家并回答问题。过渡:在某个国际酒店大厅的时钟上,结合刚才的实验,思考:同一时刻,世界上不同的地点为何时间不同?(三)时间的差异1.时差的产生模拟自转,感受时差。小组讨论:在地球仪的赤道上标注A、B两点,用手电筒的光模拟太阳光,安地球自转的方向转动地球仪。观察A、B两点,哪一点先迎来黎明的曙光,哪一点先送走黄昏的落日?小组汇报后,教师总结:由于地球自转,所以我们总是从东边迎来日出,自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一般来说,地球上同一纬度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这样地球上时间就有了早晚。不同经度的地方也就出现了时间的差异。2.时差的推算(1)不同经度的地方时刻不同结合图片,进行简单的计算。(2)时区l地球每小时转过的角度是15°l经度每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l结合世界时区图,了解国际上对时区的划分3.国际日期变更线为了避开180°经线附近的地区日期出现混乱,日界线不完全与180°经线吻合,而是绕开了一些半岛和岛屿,大部分从海洋经过,显得有些曲折。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与东侧的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相差一天。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