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零花钱》(教学设计)-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如何看待零花钱》(教学设计)-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资源简介

《如何看待零花钱》小学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班级工作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贯彻国家“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其明辨是非,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的零用钱也随之增加,那么小学生如何合理支配零花钱,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因为零花钱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淡薄的金钱观念,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比较严重,有些孩子没有节约意识,偷拿家长的钱,问同学借钱,甚至因为金钱发生校园欺凌现象。
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小学五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自主生活能力,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以后,爸爸妈妈们开始担忧到底该不该给孩子零花钱,或者什么时候给,给多少。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都有固定的零花钱,一般都在 50~100 元左右,大多用于生活和娱乐上,用于学习的占少数,学生的零花钱大都来源于家长平日所给和过年时的压岁钱,可是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够用,因为零花钱的多少,让一些孩子形成了攀比心理。
作为班主任,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看待并且使用零花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们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本班实际,我设计召开主题班会《如何看待零花钱》,旨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科学合理的理财观念,培养学生勤俭节约、不乱花钱的好品质和生活习惯。
班会目标(从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方面分析,目标要具体)
1.正确看待零花钱的“有”与“无”,“多”与“少”,知道如何正确规划使用自己的零花钱。
2.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树立“勤俭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的是非观念,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自觉培养节约美德。
3.结合自身实际,正确看待零花钱,并在家长指导下合理规划、正确使用,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和宣传者。
班会准备(从学生准备、教师准备等方面分析)
教师准备:
1.制作调查问卷,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2.查找收集班会相关资料 ,并对资料进行整理筛选。
3.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学生采访家长关于零花钱的观点,并录制小视频。
2.在同学或者身边小朋友中展开访问调查,并完成调查表。
班会过程
(每个环节的过程要具体展开,有生成材料)
环节一:播放视频 引入话题
同学们,今天这节班会,我们来聊聊零花钱这个话题,先请大家观看一个短剧《办公室里的一幕》。
1.观看短剧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想呢?
2.学生交流观后感悟
在这里,老师也想就零花钱进行一次调查与了解(PPT出示)。
(1)你有零花钱吗?
(2)你的零花钱的来源是——
(3)你的零花钱主要用于——
……
从刚才的调查看来,我们大部分同学每月都有固定的零花钱,零花钱的来源和用途也各不相同。
设计意图:班会主题一般由学生思想品德或者习惯中存在问题进行辅导,本环节旨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充分了解学生零花钱多少、来源、去向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展开教育活动。
环节二:展开辩论 各抒己见
同学们,关于零花钱,我们的家长有着不同的观点,请大家看采访视频,观看后告诉老师,你赞同哪一位家长的看法,为什么?
1.观看视频,了解家长的看法。
2.全班交流,了解学生的观点。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与辩论,让学生明白:由于每个同学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每个人的零花钱多、少也不同,零花钱的多与少无关紧要,关键要学会合理使用。
环节三:小组交流 制定方案
(一)小组讨论:
我们的零花钱都可以用在哪些方面?怎样使用才更合理,更有意义?
(二)全班交流
(三)班主任小结
设计意图:发挥集体智慧,让孩子们通过交流集思广益,明白零花钱可以用在哪些方面更有意义。初步懂得要合理规划。并在交流的基础上汇集大家的建议,筛选整理,相互学习。
环节四:榜样引领 学习典范
(两位爱心少年讲述自己如何使用零花钱的故事)
1.同学一,家庭生活条件较好,母亲是某企业集团的董事长,平日生活节俭,从不乱花钱,在河南水灾和疫情中,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平日积攒零花钱一千多元人民币,捐给了区慈善协会。他的事迹被报道。被评为区“新时代好少年”。
2.同学二,用自己的零花钱为班级购买创可贴、爱心口罩、爱心纸卷,被评为学校“学雷锋标兵”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学习身边的榜样,引导学生懂得零花钱除了用于个人所需之外,还可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节约美德和乐于助人的“大爱”精神。
环节五:诵读名言 传承美德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屏幕出示相关名言警句,全班齐读)
老师衷心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通过今天的班会学会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从小养成不乱花钱,不攀比的好习惯!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家庭都要有勤俭节约的作风,引导学生从合理规划零花钱开始,自觉培养节约美德。
班会后延伸教育活动
1.召开家庭会议,和家人交流如何合理支配零花钱,形成方案。
2.班长收集整理好大家的建议,写一份《合理使用零花钱》倡议书交到大队部,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推送。
设计意图:通过写倡议书,网络宣传等形式,影响更多的青少年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使教育效果由课堂延伸至课外,由校内延伸至校外,通过召开家庭会议“小手拉大手”引起家长对孩子的理财观念和节约美德的重视与培养。
班会反思
班会是对学生进行良好品德教育和习惯培养的主阵地,班级工作中,我们看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品质。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一定的零用钱,却很少关心零用钱的去处和用途。工作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管理能力差,不具备相应的理财能力,更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做正确的是非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金钱观和理财观。
经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本班学生年龄特点,我精心设计这节班会课,通过多次打磨,在各班轮流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取得更广的教育教学效果,我设计了调查实践活动,因为此话题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对调查活动很感兴趣,很多调查结果让老师也感到惊奇,学生在课堂上成果交流时发言积极,班会课上,通过资料阅读和身边榜样示范引领,各小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我们收集大家的建议并通过整理形成倡议书,通过张贴在学校大门口的张贴栏,网络宣传等形式,影响更多的小学生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美德。
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班会课教学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性,班主任要有平日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班会课思想教育更“走心”,班会的主题和素材一定要是来自于学生生活实际,来源于学生成长中真正存在的问题,班会的教学方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巧妙而灵活。同时,围绕主题,借助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渠道,增强班会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家庭与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教学中明白事理,并落实于行动。将“大思政”“三全育人”理念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