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项目 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学考评价——夯实·测控·演练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酿酒的过程中经过窖池发酵的老熟酒母,酒精浓度很低,需要经过进一步操作,才能得到较高浓度的白酒,该操作是( )A.分液 B.蒸馏C.过滤 D.萃取2.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地方至今仍用传统工艺来制作米酒。家酿米酒的转化过程为( )A.淀粉→蔗糖→葡萄糖→乙醇B.淀粉→麦芽糖→葡萄糖→乙醇C.淀粉→麦芽糖→果糖→乙醇D.淀粉→蔗糖→果糖→乙醇3.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需要加入下列试剂中的物质:①NaOH溶液;②碘水;③新制的Cu(OH)2悬浊液;④BaCl2溶液。组合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C.①②④ D.①③4.葡萄可用于酿酒。(1)检验葡萄汁中含葡萄糖的方法:向葡萄汁中加碱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其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2)葡萄酒密封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酯,酯也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制备。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备乙酸乙酯:①试管a中所加试剂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试管b中所选用的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机物E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可由葡萄糖发酵得到,也可从酸牛奶中提取,纯净的E为无色黏稠液体,易溶于水。将9.0 g E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并使其产物依次通过碱石灰、无水硫酸铜粉末、足量石灰水,发现碱石灰增重14.2 g,硫酸铜粉末没有变蓝,石灰水中有10.0 g白色沉淀生成;向增重的碱石灰中加入足量盐酸后,产生4.48 L 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9.0 g有机物E完全燃烧时,经计算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生成的水的质量为________g。5.某制糖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同时得到大量的甘蔗渣,对甘蔗渣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综合效益,而且还能防止环境污染,生产流程如下:其中,E为CH3CHO。请回答下列问题:(1)“C6H12O6”的名称是________,F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2)H→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F→G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若从甲、乙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选择的装置应是________(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球形干燥管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在试管②中加入的X试剂为饱和________(化学式)溶液。反应结束后能观察到试管②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微项目 自制米酒—领略我国传统酿造工艺的魅力学 考 评 价1.解析:由低浓度酒精转化为高浓度酒精,采取蒸馏操作,故选B。答案:B2.解析:家酿米酒是以富含淀粉的物质为原料在酶的作用下逐步转化而成的:淀粉→麦芽糖→葡萄糖→乙醇,故B正确。答案:B3.解析: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检验水解有无葡萄糖生成的,应取水解后的溶液先用NaOH溶液调节溶液至碱性,然后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最后另取水解后的溶液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故选A。答案:A4.解析:(1)葡萄糖含有醛基,能够将氢氧化铜还原成氧化亚铜,所以向葡萄汁中加碱调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会产生砖红色沉淀。(2)①浓硫酸密度比较大,且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大量热量,所以应该先加入乙醇,然后再慢慢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②试管b中所选用的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是反应消耗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解析:(3)碱石灰增加的14.2 g为生成的水与部分二氧化碳的质量,10.0 g白色沉淀为生成的碳酸钙,产生的4.48 L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为碱石灰吸收的二氧化碳,所以碱石灰吸收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0.2 mol,生成的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2 mol+0.1 mol=0.3 mol,生成的水的质量为14.2 g-0.2 mol×44 g·mol-1=5.4 g。答案:(1)产生砖红色沉淀(2)①乙醇、浓硫酸、乙酸 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②吸收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3)0.3 5.45.解析:(1)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C6H12O6”的名称是葡萄糖,F为乙酸,含有的官能团为羧基。(2)H→D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得到乙醇,F→G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3)CH3CH2OH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CH3CHO和H2O,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 2CH3CHO+2H2O。(4)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为了防止倒吸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所以选乙装置;球形干燥管可以起到防倒吸作用。试管②中加入的X试剂为饱和Na2CO3溶液;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Na2CO3溶液,所以反应结束后能观察到试管②中的现象是液体分为两层。答案:(1)葡萄糖 羧基(2)加成反应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3)2CH3CH2OH+O22CH3CHO+2H2O(4)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 防止倒吸 Na2CO3 液体分为两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