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习惯养成计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升入初中之后,学习的课程种类增多,课程内容的难度增加,作业量逐渐加大,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提高了。因此,一些学生可能会出现学习方法、学习节奏、学习习惯的不适应,比如上课跟不上老师节奏,作业无法按时完成等。而微习惯是习惯的大幅缩减版,微习惯可以大大减轻大脑的负荷,更容易付诸行动,也更容易成功。基于此,本节课通过学习微习惯,旨在树立同学们学生建立良好的习惯的信心,有勇气去开始行动,从而帮助学生按照科学、有效的方式适应高中生活,实现自己的目标。教学目标:认知层面:了解习惯产生的心理机制;认识微习惯情感层面:通过培养微习惯,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成就感。行为层面:掌握培养微习惯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教学重难点:掌握培养微习惯的方法,并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实践教学准备:学生活动单、ppt教学过程:团体暖身:我的信心指数1、教师提问;对于自己培养一个好习惯,你的信心指数是多少?请给自己打个分。2、教师总结:有同学说,曾经想培养阅读、运动、早睡早起、写作的习惯,结果很多都没有做到。为什么养成一个习惯就这么难呢?二、团体转换阶段:什么是微习惯1、教师介绍:习惯养成的脑机制高效的重复者——基底核:负责执行指令,行动力强,能不断重复。也就是我们的习惯模式。聪明的管理者——前额叶:负责计划与决策,做出判断,帮助人们完成“更难” 的任务。比如放弃刷视频去写作业。前额叶容易疲劳,若任务量大或艰巨时,前额叶无法很好的工作,这个时候基核就接管了工作,也就自动回到了原来的运转模式。2、介绍微习惯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微习惯的特点:足够微小、容易完成、每日坚持。三、团体工作阶段:如何养成微习惯(一)第一步:选择你想培养的习惯1、教师举例:2、从“好习惯”清单中选取1—3个你想培养的好习惯,填在任务单上,并简单描述这个好习惯可以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二)第二步:制定每日计划1、把你的习惯变成“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这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同学们先在任务单上写下,为了养成你的这个习惯,你每天需要做什么。2、教师总结:制定计划的三原则(微小、具体、可衡量)(三)第三步:行动(四)第四步:记录与追踪四、团体结束阶段:总结升华1、呈现数学公式,引出“积跬步,以至千里”。3、作业:“挑战30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