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课中职篇:向变化SAY YES!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心育课中职篇:向变化SAY YES!教案

资源简介

心育课中职篇:向变化SAY YES!
设计理念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中明确指出:中职生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直面困难和挫折,掌握抗挫折的方法,提高耐挫力。变化是生活常态,疫情之下,中职生既体验到疫情带来的诸如亲子、学习、交往等方面的变化与冲击,也增加了对未来职业生活不确定性的迷茫。如何协助中职生面对、适应这种变化和冲击,提升中职生心理复原力成为十分迫切的工作。
根据心理复原力的优势视角理论,心理复原力具有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因素以及效能因素三个部分,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接受并战胜现实的能力;2.在危机时刻寻找生活真谛的能力;3.随机应变想出解决办法的能力。基于此,本课旨在发掘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外在资源和内在资源,协助学生形成积极有效的应对变化的策略,提升适应变化、赋予意义、寻求方法为关键点的心理复原力。
教学策略
本课紧扣“变化”,以表达性艺术中的身体表达、绘画、卡牌作为教学媒介,以“呈现变化——感受变化——认识变化——应对变化——拥抱变化”为教学主线,通过艺术活动隐喻现实变化,营造假想真实的心理场域,在心理保护前提下激发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变化情境,进一步拓展学生认知深度,缩短学生知行距离。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支撑课前、课中、课后教学,进一步提升了教学的交互性和延展性,优化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变化的恒常性,掌握适应力的内涵和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变化的正面感受和意义,树立积极应对变化的心态,并进行自我赋能和为他人赋能。
运用目标:掌握积极应对变化的三种锦囊策略,并尝试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教学准备
1.教师在“云班课”发布头脑风暴活动:请围绕“变化”,写出近期感受比较深刻的2-3个生活情境。
2.学生登录“云班课”,完成头脑风暴。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呈现变化
游戏布景:“变化应对我表态”
1.邀请学生活动身体,练习用以下三种身体姿势表示自己不同的内心状态。
①双手胸前交叉:内心拒绝、丧气
②双手分开高举:内心接受、欢喜
③双手交叉平放:内心平静、无感
2.根据老师读出以下四种情境,学生迅速以身体姿态作出“变化应对我表态”。
(根据课前头脑风暴的高频情境,提炼出四种情境)
①周边城市突发疫情,从今天起必须佩戴口罩上课。
②防疫形势紧张,请大家今天收拾好行李返校回家上网课。
③网课期间睡到自然醒,没打到卡,又被科任和班主任批评。
④马上恢复线下教学,请同学们做好复学准备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搜集到的典型生活变化情境,设计学生肢体动作进行情绪表达活动,引出变化主题,了解学生情绪反应,同时预热课堂气氛。

绘画接力:感受变化
活动介绍:每位同学自由描绘“向往的生活”的画面,然后根据10秒限时指令,在组内完成绘画接力。
1.活动准备:分组围成一圈,每位同学拿到一张A4白纸、彩笔等。
2.绘画导语:在这段时间里,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我们从“校园模式”迅速调整为“居家学习模式”,现在又要切换回“校园模式”,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生活巨大的变化。如果可以实现的话,你向往当下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请你安静地构思一幅《向往的生活》的画面,画面中是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哪些事和物等。
3.独立绘画:在3分钟内,独立完成自己的《向往的生活》绘画作品,在右下角签名。
4.绘画接力:根据老师的10秒限时指令,每发出一次指令,则将手中的绘画作品顺时针传递到下一个同学手里,该同学在10秒内,继续围绕主题针对作品进行画面修改(调整或添加),指令结束后(轮完一圈),请每位同学拿回自己的绘画作品。
5.标明感受:看到变化后的画面,你的感受和情绪是怎样的?请用一种颜色标注你当下的情绪。
【设计意图】采用接力绘画表达性艺术形式,增加组内成员互动,设置变化情境,激发学生对变化的直观感受,为认识变化做情绪铺垫。

绘画探析:认识变化
1.自由分享:你的画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和你原本设想的“向往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引导)
2.认识变化:讲解变化是生活的常态。世界著名作家、大思想家斯宾塞·约翰逊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一书中提到:“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在活动中,由于外力因素,我们“向往的生活”也被动地发生了变化,正如在这段时间,我们面临着社会、家庭和自己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等各种变化。
3.头脑风暴: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考,谈一谈“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变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正面影响。
4. 正向引导:不确定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压力,这考验我们应对变化的能力。心理复原力是指“在面对压力事件时恢复和保持适应性的行为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复原力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变化,还能有助于将来适应从“校园模式”到“职场模式”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前后画面,引发对变化内涵的讨论,明晰变化和心理复原力的内涵,树立应对变化的积极心态。

绘画重构:应对变化
向变化SAY YES,积极应对三锦囊:
锦囊一:积极关注,安顿情绪
1.接纳练习:邀请学生关注自己的作品画面,写出“还不错”(让你觉得满意喜欢的点)的3个理由,首先尝试接纳这幅画。
①我觉得这幅画还不错,因为_______。
②我觉得这幅画还不错,因为_______。
③我觉得这幅画还不错,因为_______。
2.接纳运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有类似情绪出现的变化情况出现过?面对以下变化你如何通过积极关注来安顿情绪?
①情境1:去了学校,没懒觉睡,没手机玩,我太难了,我不要上学。
请找出积极关注点:________。
②情境2:以前没认真学习,没打好基础,就来了职中。
请找出积极关注点:________。
③情境3:在家待久了,同学们肯定都忘了我。
请找出积极关注点:________。
锦囊二:聚焦应对,学习变通
1.重构画面:自己的绘画作品还有哪些地方让你觉得不够满意,请在画面上进一步处理,让它更符合你心目中的“向往的生活”。处理后给这幅画命名。
2.处理分享:
①处理画面并命名后,你现在有哪些不一样的感受?
②问题聚焦与解决聚焦的区别是?各自带来的后果有什么不一样?
3.变通训练:请结合刚才提到的三种变化情境,小组讨论如何应对与变通?
①情境1:去了学校,没懒觉睡,没手机玩,我太难了,我不要上学。
应对与变通思路:调整作息,提前熟悉学校的复课指引,减少戒断反应。
②情境2:我以前没认真学,基础没打好,就来了职中。
应对与变通思路:学习态度和投入很关键,当下我能做些什么?我可以向谁获得帮助?
③情境3:在家待久了,同学们肯定都忘了我。
应对与变通思路:我很重视人际关系,当下我能做点什么来增进与同学的熟悉感?
锦囊三:构筑资源,获得支持
1.教师引导:观察这幅画,看看你做了哪些处理?这些处理中设计哪些人、事、物?这些人、事、物对你的理想生活画面有怎样的帮助和意义?
2.构筑我的复原力资源圈:联系自己生活的变化,你觉得可能协助自己适应变化的资源有哪些?一起构筑自己的复原力资源圈,主动获得更多支持。
①绘制复原力资源圈:
第一步:在白纸的中央画一个实心圆点代表自己。
第二步:以实心圆点为中心,画三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代表三种资源圈。同心圆内任意一点到中心的距离表示你利用资源的优先程度。
第三步:将你可以利用的资源名称写在图上,越靠近中心点,表明你在有困扰时越愿意使用该资源,或者越愿意向其求助,以帮助自己走出困扰。同时也要记得,自己本身是自己生命中的关键资源。
②分享复原力资源圈:
邀请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复原力资源圈,教师给予反馈和肯定。
3.教师总结:
第一圈:写在最小同心圆内的属于你的一级复原力资源。在你应对变化的压力时,你首先想到的是这些资源,它能够给你最大程度的心灵支持,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成长力量。
第二圈:写在第二大同心圆内的属于你的二级复原力资源。在你遇到困扰的时候,这些资源对于你来说仍然重要,来自他们的支持和帮助能够让你时常感到人生的温馨。
第三圈:写在最大的同心圆内的属于你的三级复原力资源。这些资源平时不怎么想得起来,可一旦你需要帮助,他们愿意尽力提供帮助或能发挥积极作用。
【设计意图】根据复原力优势视角理论模型,利用对画面重构生成的课堂资源,结合学生生活中变化的典型情境、典型反应,协助学生发掘变化的积极情绪、积极思维、积极资源,与学生梳理应对变化的三个策略,突破教学重点。

赋能升华:拥抱变化
1.自我增能:每人抽取一张珍爱卡,读出卡片上的文字,并想象与自己应对生活中的变化有什么联系?这张卡片带给自己怎样的启发?将这句话抄写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上。
2.互寄心语:将自己想对组员说的祝福语写在TA的绘画背后,作为礼物送给TA。
3.结语升华: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周围的环境始终在变,我们始终在环境中不断地适应各种变化,才能不断地改善自己,改造生活。所以,当变化来临时,请主动向变化SAY YES!
【设计意图】利用卡牌游戏进行自我增能,利用组内资源进行同伴增能,呼应与升华“拥抱变化”主题。
课后延伸
1.教师在“云班课”发布头脑风暴活动:请分享你在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并用一张图片(可以是自己画,也可以是网络图片或表情包)直观地表达你在顺利适应变化后的感受。
2.学生登录“云班课”,提交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促进学习复盘和运用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