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第十五讲 水的组成(原卷)课程要求 1. 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2. 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3. 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4. 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一、氢气1. 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 常温下的状态 气味 水溶性 密度气体 无臭 于水 氢气最轻的气体,密度 空气(2)化学性质——可燃性①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 。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1)装置:(2)原理:氢气+氧气水(3)现象:烧杯 生成,烧杯变热;发出 火焰。(4)实验结论: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水,放出热量;水中含有 。3. 氢气的验纯如图所示, 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 住管口,管口向下, 近火焰, 开拇指,如 到尖锐爆呜声表明气体不纯,如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Ⅰ.用拇指堵住集满 Ⅱ.靠近火焰,移开氢气的试管口拇指点火4. 氢气的用途(1) ——填充探空气球。(2) ——作燃料。二、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1. 水的电解实验实验原理:水氢气+氧气 。(1)实验装置:或(2)实验现象: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极相连的试管中都收集到了一定量的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且体积比约为1:2。(3)检验气体:b( )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 ,则是 ;a( )管中产生的气体能 ,火焰呈 ,则是 。(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5)注意事项:纯水不导电,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 或 。规律小结: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可将电解水的规律巧记为: 。2. 水的组成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水的电解实验可知:(1)宏观:水是由 组成的。(2)微观:水是由水分子 的,每个 构成的。如图所示。三、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概念 由 元素组成的 由 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 元素的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判断依据 ①必须是纯净物;②只含一种元素 ①必须是化合物;②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 ①必须是纯净物;②至少含有两种元素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关系注意:(1)由 ,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2)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统称为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常见物质的颜色红色:氧化汞(HgO) 黄色:硫(S) 黑色:四氧化三铁(Fe3O4)白色:氧化镁(MgO) 五氧化二磷 (P2O5)1.(2023·山东青岛·统考二模)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没有影响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冰水是混合物2.(2023·山东青岛·统考二模)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U形管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d两支试管容积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U形管的a管应连接电源的正极B.试管c中的气体先收集满C.U形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D.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3.(2023·安徽池州·统考三模)2023年“中国水周”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对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B.铺设透水路面增加地下水储量C.革新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D.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4.(2022年上海中考化学模拟)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B.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1:2D.此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5.(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6.(2022 济源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环保理念,交通工具、火炬等都使用液氢作燃料。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 ;液氢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 ;相同质量的氢气比液氢体积大很多,原因是 。1. (2022·湖北孝感·中考真题)如图是教材中两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①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其纯度B.实验②a,b两管上方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的为2:1C.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2. (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可以将海水转为淡水D.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的2倍3. (2022·辽宁丹东·中考真题)运用物质的分类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混合物 B.碘酒—化合物C.纯碱—碱 D.生石灰—氧化物4.(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海水 B.四氧化三铁 C.氧气 D.氢氧化铝5.(2022·辽宁大连·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Mg B.CO C.CaSO4 D.Cu(OH)26.(2022湖南邵阳中考)“”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 B.C. D.7.(2022陕西中考A)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 红色的葡萄酒B. 紫色的高锰酸钾C. 淡蓝色的液氧D. 银白色的不锈钢8. (2022·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 O2、0.57L O3。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9. 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至充满管A和管B。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所示,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钠在水中解离出Na+和SO42﹣,可增强导电性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电解过程中,电极M附近产生的微粒有O2和H+D.管A中的气体与管B中的气体体积比1:210.如图所示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A. B.C. D. 11.有关电解水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C.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D.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12.经测定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 )A. 一定是纯净物 B. 一定是单质 C. 不可能是化合物 D. 不可能是纯净物13. (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水是生命之源。(1)对于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2)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图中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3)生活中我们常用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4)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正确的有_______(填序号)。①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②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④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14.(2021 建邺区二模)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1)图1中的陆地淡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除去海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是 。(2)图2中水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图3试管b内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此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填符号)。15.(2022天津中考)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水。(1)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 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C. 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若b试管中产生3mL气体,则a试管中产生气体约为______mL。试管______(填“a”或“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16.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用电源是 (填“交流电”或“直流电”)。(2)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 ,若a中的气体体积是20mL,则b中的气体体积是 mL 检验a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3)科学家通过验证氢气燃烧产物的方法,也证实了水的组成。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中会混有水蒸气(会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先将其缓缓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具有吸水性,且遇水变蓝)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17.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B中水发生了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用什么检验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水是由______构成。还可以说明该反应还说明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可分,______不可分:写出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2)C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______,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_____(填“是”或“不是”)纯水,原因是是______。某同学想检验自家的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在实验室中要把硬水转化为软水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若加入后发现烧杯中泡沫丰富,则说明该井水是____(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3)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的“ ”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_,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4)用下列序号填空:A、自来水;B、二氧化碳;C、空气;D、冰水混合物;E、金刚石;F、铁粉;G、液氧,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18. (2022云南中考)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1)地下水是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可加入___________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3)宇航员一部分生活用氧可通过电解水制得。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玻璃管___________(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4)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固体颗粒可选用___________,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___________。(5)如图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用一句话谈谈你对该标志的理解或得到的启示___________。九年级化学暑假衔接讲义第十五讲 水的组成(解析卷)课程要求 1. 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2. 掌握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3. 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4. 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一、氢气1. 氢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 常温下的状态 气味 水溶性 密度气体 无臭 于水 氢气最轻的气体,密度 空气(2)化学性质——可燃性①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 。②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 。2.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1)装置:(2)原理:氢气+氧气水(3)现象:烧杯 生成,烧杯变热;发出 火焰。(4)实验结论: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水,放出热量;水中含有 。3. 氢气的验纯如图所示, 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 住管口,管口向下, 近火焰, 开拇指,如 到尖锐爆呜声表明气体不纯,如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 Ⅰ.用拇指堵住集满 Ⅱ.靠近火焰,移开氢气的试管口拇指点火4. 氢气的用途(1) ——填充探空气球。(2) ——作燃料。二、探究水的组成——电解水1. 水的电解实验实验原理:水氢气+氧气 。(1)实验装置:或(2)实验现象: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极相连的试管中都收集到了一定量的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大,且体积比约为1:2。(3)检验气体:b( )管中产生的气体能使 ,则是 ;a( )管中产生的气体能 ,火焰呈 ,则是 。(4)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5)注意事项:纯水不导电,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常在水中加入少量 或 。规律小结: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可将电解水的规律巧记为: 。2. 水的组成通过氢气的燃烧实验和水的电解实验可知:(1)宏观:水是由 组成的。(2)微观:水是由水分子 的,每个 构成的。如图所示。三、单质、氧化物和化合物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概念 由 元素组成的 由 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 元素的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判断依据 ①必须是纯净物;②只含一种元素 ①必须是化合物;②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 ①必须是纯净物;②至少含有两种元素类别 单质 氧化物 化合物关系注意:(1)由 ,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金刚石和石墨。(2)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统称为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常见物质的颜色红色:氧化汞(HgO) 黄色:硫(S) 黑色:四氧化三铁(Fe3O4)白色:氧化镁(MgO) 五氧化二磷 (P2O5)【答案】一、1. (1)无色 难溶(2)①爆炸 ②淡蓝色火焰2.(2)2H2+O22H2O (3)内壁有水珠 淡蓝色 (4)氢元素和氧元素3.收 堵 移 松 听4. (1)密度小 (2)可燃性二、1. 2H2O2H2↑+ O2↑(3)正极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 负极 被点燃 淡蓝色 氢气(5)NaOH Na2SO4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2. (1)氢元素和氧元素 (2) 构成 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三、同种 纯净物 两种 氧 元素(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1.(2023·山东青岛·统考二模)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离不开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没有影响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C.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冰水是混合物【答案】C【解析】A、因为硬水中含有的钙、镁离子以及氟等化学元素比较多,如果长期饮用硬水,会导致人体摄入此类化学物质过多,说法错误;B、氢、氧原子构成水分子,水分子碍聚集而构成水,因此,水由水分子构成而非由氢、氧原子构成,说法错误;C、水由水分子构成,所以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说法正确;D、冰水混合物是由水组成的,是纯净物,说法错误。故选C。2.(2023·山东青岛·统考二模)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U形管中预先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c、d两支试管容积相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U形管的a管应连接电源的正极B.试管c中的气体先收集满C.U形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D.该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答案】A【解析】A、c试管通过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则收集的是氢气,所以U形管的a管应连接电源的负极,选项错误;B、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c、d两支试管容积相等,则试管c中的气体先收集满,选项正确;C、U形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加快反应的速率,选项正确;D、水电解后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选项正确,故选A。3.(2023·安徽池州·统考三模)2023年“中国水周”主题是“强化依法治水,携手共护母亲河”,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对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 B.铺设透水路面增加地下水储量C.革新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D.水体有自净能力,生活污水可任意排放【答案】D【解析】A、对饮用水水源的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可以防止水源污染,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B、铺设透水路面增加地下水储量,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C、革新工艺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可以使水多次重复利用,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水体有自净能力,但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4.(2022年上海中考化学模拟)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先在水中加入少量含酚酞的硫酸钠溶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现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B.在此反应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气体a和气体b的质量比为1:2D.此反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答案】A【解析】A、由实验的装置图可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色,所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附近的溶液中存在大量OH- ,故A正确;B、电解水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错误;C、由实验的装置图可知,a气体的体积较少为氧气,b气体的体积较多为氢气,二者的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故C错误;D、此反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D错误。故选A。5.(2022·山东日照·中考真题)用如图所示装置电解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N两导管口处收集的气体质量之比是1:8B.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C.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答案】A【分析】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M出生成的是氧气,N出生成的是氢气。【解析】A、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M、N两导管口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质量比为8:1,故错误;B、蒸馏水不能导电,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故正确;C、电解水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M导管口处产生的是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口处,木条会复燃,故正确;D、N处生成的是氢气,所以N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不纯,故正确。故选:A。6.(2022 济源模拟)2022年北京冬奥会秉持绿色环保理念,交通工具、火炬等都使用液氢作燃料。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 ;液氢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是 ;相同质量的氢气比液氢体积大很多,原因是 。【答案】产物无污染(或燃烧放出热量多等);分子构成相同(或同种分子性质相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解析】液氢作燃料的优点是氢气燃烧只生产水,无污染;氢气与液氢都有氢分子构成,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氢气和液氢都具有可燃性;从分子的角度分析,相同质量的氢气比液氢体积大很多的原因是分子间的间隔不同;1. (2022·湖北孝感·中考真题)如图是教材中两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①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其纯度B.实验②a,b两管上方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的为2:1C.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答案】C【解析】A、氢气具有可燃气,点燃氢气前要检验纯度,否则可能会发生爆炸,故说法正确;B、电解水实验中,a管连接负极,负极产生氢气,b管连接正极,正极产生氧气,且体积比为2:1,故说法正确;C、氢气燃烧实验生成水,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产出两种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气和氧气分别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 (2022·江苏南通·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通过活性炭的吸附可以将海水转为淡水D.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的2倍【答案】A【解析】A、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气泡,所以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选项正确;B、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氢原子统称氢元素,氧原子统称氧元素,即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选项错误;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将水中的可溶性物质与水分离,即通过活性炭的吸附不可以将海水转为淡水,选项错误;D、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连接电源正极的玻璃管中生成氧气,负极玻璃管中生成氢气,所以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负极的1/2倍,选项错误,故选A。3. (2022·辽宁丹东·中考真题)运用物质的分类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混合物 B.碘酒—化合物C.纯碱—碱 D.生石灰—氧化物【答案】D【解析】A、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不正确;B、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化合物,故B不正确;C、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C不正确;D、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D。4.(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海水 B.四氧化三铁 C.氧气 D.氢氧化铝【答案】B【分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O的化合物。【解析】A、海水是水与氯化钠等物质形成的混合物;B、Fe3O4由Fe与O两种元素组成,则属于氧化物;C、氧气中只有一种元素O,则属于单质;D、Al(OH)3由Al、O、H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故选B。5.(2022·辽宁大连·中考真题)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Mg B.CO C.CaSO4 D.Cu(OH)2【答案】A【解析】A、镁是由镁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硫酸钙是由Ca、S、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铜是由Cu、O、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故选A。6.(2022湖南邵阳中考)“”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A、图A中只有一种分子,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图B中有两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图C中有两种化合物分子,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D、图D中只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符合题意。故选D。7.(2022陕西中考A)化学物质使世界异彩纷呈。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 红色的葡萄酒B. 紫色的高锰酸钾C. 淡蓝色的液氧D. 银白色的不锈钢【答案】B【解析】A、葡萄酒含有酒精和其他物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高锰酸钾是由钾元素、锰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C、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D、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8. (2022·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1800年,人类电解水获得成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该实验时,发现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已知:①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②常温常压时,1L水可溶解0.031L O2、0.57L O3。A.水在通电时能发生化合反应B.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C.从实验结果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也会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答案】A【解析】A、水在通电时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发生了分解反应,选项A错误;B、由于NaOH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实验中若加入少量NaOH溶液,则导电性增强,选项B正确;C、如果在相同条件下,氢气和氧气的溶解度相等,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该是2∶1,但实验结果是: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因此可以确定相同条件下,H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的小,选项C正确;D、若右侧试管内产生少量O3,就会减少O2的生成,从而右侧试管内气体分子个数减少,因此使左右两侧试管内气体体积比略大于2∶1,选项D正确。故选A。9. 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至充满管A和管B。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所示,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钠在水中解离出Na+和SO42﹣,可增强导电性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电解过程中,电极M附近产生的微粒有O2和H+D.管A中的气体与管B中的气体体积比1:2【答案】B【解析】A、硫酸钠在水中解离出Na+和SO42﹣,可增强导电性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错误,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电解过程中,电极M附近产生的微粒有O2和H+正确,因为M是正极,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管A中的气体与管B中的气体体积比1:2正确,因为管A中的气体是氧气,管B中的气体是氢气,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1:2,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10.如图所示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A. B.C. D.【答案】B【解析】A、该图所示为两种原子的共存状态,原子并未构成分子;故A不正确;B、该图所示的五个分子构成相同,属于同种物质的分子,并且每个分子都是由两个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故B正确;C、该图所示的六个分子为构成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子,所图示物质为混合物;故C不正确;D、该图所示的五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但每个分子却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故D不正确;故选:B。 11.有关电解水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C.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D.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答案】D。【解析】A、由于稀硫酸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叙述正确;B、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叙述正确;C、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叙述正确;D、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质量比是8:1,叙述错误。12.经测定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 )A. 一定是纯净物 B. 一定是单质 C. 不可能是化合物 D. 不可能是纯净物【答案】 C【解析】A、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是混合物不是纯净物,A不符合题意;B、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中只有氧元素,是混合物不是单质,B不符合题意;C、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化合物,C符合题意;D、氧气只含有氧元素,是纯净物,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3. (2022·湖南邵阳·中考真题)水是生命之源。(1)对于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2)下图是电解水的示意图,图中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3)生活中我们常用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4)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正确的有_______(填序号)。①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 ②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④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答案】(1)蒸馏(2)氢气或H2(3)肥皂水(4)③④或④③【解析】(1)沉淀、过滤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吸附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而蒸馏可以除去水中几乎所有杂质得到纯水,由此,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2)在电解水过程中,与电池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3)生活中我们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为软水,泡沫少为硬水,故填:肥皂水;(4)①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故①不符合题意;②农业上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减少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引发粮食安全问题,故②不符合题意;③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符合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故③符合题意;④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符合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故④符合题意;故选③④。14.(2021 建邺区二模)水是生命之源,是地球上最普遍、最常见的物质之一。(1)图1中的陆地淡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除去海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是 。(2)图2中水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图3试管b内气体,观察到的现象是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此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填符号)。【答案】(1)混合物;过滤;(2)物理;(3)木条燃烧更旺;2H2O2H2↑+ O2↑;H、O。【解析】(1)陆地淡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过滤可以除去海水中难溶性杂质;故填:混合物;过滤;(2)水蒸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3)试管b内气体体积较小,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 O2↑;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在此反应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填:木条燃烧更旺;2H2O2H2↑+ O2↑。15.(2022天津中考)人类生命活动离不开水。(1)地球上的总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如图所示,其中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A. 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B. 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C. 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若b试管中产生3mL气体,则a试管中产生气体约为______mL。试管______(填“a”或“b”)中产生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答案】(1)2.53%(2)C(3)6 ; b ;2H2O2H2↑+ O2↑【解析】(1)根据图示,陆地淡水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故填2.53%;(2)A、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A错误;B、淡水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利用,不能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以免引起其他地质灾害,故B错误;C、农业上以喷灌或滴灌形式浇灌可节约用水,故C正确;故选C;(3)电解水实验中,电极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根据图示,b管内气体较少为氧气,且氧气体积为3mL,则a管内气体为氢气,氢气体积为3mL×2=6mL,故填6mL;氢气能够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故填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H2↑+ O2↑;16.科学家用通电的方法使水分解,从而证明了水的组成。(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用电源是 (填“交流电”或“直流电”)。(2)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 ,若a中的气体体积是20mL,则b中的气体体积是 mL 检验a管中产物的方法是 。(3)科学家通过验证氢气燃烧产物的方法,也证实了水的组成。电解水产生的氢气中会混有水蒸气(会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先将其缓缓通过装有足量无水硫酸铜(具有吸水性,且遇水变蓝)的仪器c,在导管口d处点燃,然后把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直流电(2)氢气 10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3)c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 d处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解析】(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用电源是直流电;(2)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氢气;b中的气体是氧气,根据电解水实验产生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氢气体积为20mL,则氧气体积为10mL;检验氢气的操作是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3)氢气中的水蒸气被无水硫酸铜吸收,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氢气燃烧生成的水蒸气在干冷烧杯内壁冷凝成水,所以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c中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d处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17.请回答下列问题。(1)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B中水发生了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B中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________,用什么检验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组成的,水是由______构成。还可以说明该反应还说明在化学变化中_______可分,______不可分:写出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2)C中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______,经过此净水器得到的水_____(填“是”或“不是”)纯水,原因是是______。某同学想检验自家的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在实验室中要把硬水转化为软水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若加入后发现烧杯中泡沫丰富,则说明该井水是____(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______。A.水的沸腾 B.水的电解 C.水的净化(3)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的“ ”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_,表示单质的是________,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4)用下列序号填空:A、自来水;B、二氧化碳;C、空气;D、冰水混合物;E、金刚石;F、铁粉;G、液氧,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答案】(1)C(2)①过滤 引流 ②AB(3)Ⅰ①C ②B Ⅱ煮沸【解析】(1)化学 氧气 带火星的小木条 氢元素和氧元素 水分子 分子 原子(2)过滤 不是 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或难溶性杂质,无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肥皂水 蒸馏 软水 煮沸(3)C D AB (4)AC BDEFG BD EFG【解析】(1)实验3为电解水的实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水发生了化学变化;正极产生的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的为氢气,故试管2内得到的气体为氧气(O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用火星的木条来检验;电解水的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通过本实验还可以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电解水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 ;(2)C装置水的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水中不溶性杂质,经过过滤后的水,只是除去了不溶性杂质,所以仍然不是纯水;检验是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然后震荡,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得为硬水;将硬水软化时,在实验室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在家庭中常用煮沸的方法;(3)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它由多种不微粒构成,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它由同种微粒构成,并且只含一种原子,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它由同种微粒构成,并且含有多种原子。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C,表示单质的是D,表示化合物的是AB;(4)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指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自来水、空气属于混合物,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金刚石、铁粉、液氧属于纯净物,其中二氧化碳、冰水混合物属于化合物,而金刚石、铁粉、液氧属于单质。18. (2022云南中考)2022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其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1)地下水是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实验结束,可加入___________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3)宇航员一部分生活用氧可通过电解水制得。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玻璃管___________(填“a”或“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4)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杂质,固体颗粒可选用___________,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___________。(5)如图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用一句话谈谈你对该标志的理解或得到的启示___________。【答案】(1)混合物(2)防止暴沸 肥皂水(3) b 氢元素和氧元素(4)活性炭 消毒杀菌(5)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应节约用水【解析】(1)地下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可加入肥皂水比较水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3)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用于吸附杂质;紫外线照射可使蛋白质变性,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5)圆象征了地球,每个人手中只有一滴水,暗示大家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大家要节约用水,故填: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应节约用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