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活动设计 | 预防小学生网络成瘾团体辅导(小学四年级)活动理念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大中小学采用网课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每天不可避免地大量接触电子产品。父母没有时间管控孩子,很多孩子在上网课时偷偷玩游戏,父母为此焦虑和无奈,几乎尝试了所有的办法,收效甚微。现在复学已一年有余,仍有学生因为网络依赖迟迟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小学四年级是意志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不成熟,沉迷网络会使他们模糊对道德的认知,对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根据“自我控制资源”理论和“使用—满足”理论,巨大的能量资源可以促进更高的自我控制水平。手机作为一种大众媒体,如果过度依赖其带来的快乐和满意的心理体验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以控制,最终将会发展为手机成瘾。随着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防止学生网络成瘾迫在眉睫。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掌握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避免网络成瘾。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了解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对自己的危害。2.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上网行为,讨论预防过度使用问题,掌握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方法,学会正确有效地使用电子产品。活动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电子产品的益处和危害。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有计划有目标地使用电子产品。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活动方法采用活动体验、讲授指导、影视赏析、情境体验、团体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活动准备PPT;小组记录纸;“陷入‘网夜’的小唐”录音;美食视频;网络调查问卷。活动过程一、团体暖身——寻找网络密码1. 课前师生互动首先分组,6 人一组,每组选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分发课前问卷。2. 课前约定出示心理约定:认真倾听;积极参与;乐于分享;保守秘密。3. 热身小游戏——寻找网络密码故事背景:我叫小唐,现在上小学四年级。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父母给我买了一个ipad让我上网课。今天是我第一天上网课,但是我并不知道ipad 密码。妈妈说密码就藏在大屏幕的密码堆中,你们能帮我找找吗?活动规则:(1)密码堆是由“1、4、6、8”按顺序排列组成,里面藏着和1、4、6、8 不同的数字,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出不一样的数字,合在一起就是正确的密码。范例:1468514681468146812468146814368(2)活动时间为2分钟。公布答案:930729。问1:你能够完成任务的关键因素在于什么?生1: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行行看过去。生2:不看美食视频。问2:你为什么没完成任务?生3:美食视频实在诱惑太大。生4:数字太多太小,太难找了。生5:时间太短,吃播的声音实在太响。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视频是诱惑,游戏也是诱惑。今天,我们一起看看网络的诱惑。(出示课题:当诱惑成为“网事”——预防小学生网络成瘾团体辅导)设计意图:热身暖场,形成一种相互支持的团体氛围,较好地建立同学间、师生间的心理联结,初步形成积极取向的班级动力,巧妙地引入主题。二、团体转化——漆黑的“网夜”(一)陷入“网夜”的小唐播放录音并在PPT 中呈现案例的文字内容。知道了密码后,我开始网课之旅。刚开始几天,我上课比较认真,觉得有了ipad 真好,我可以通过它提交作业、听课、与同学联系,还可以培养好习惯,每天阅读打卡。后来我发现,可以一边开着钉钉,一边玩游戏,于是我就开始偷偷玩游戏,课也经常不听了。接下来,上课没几分钟就想玩,一玩就是几个小时,不玩就浑身不自在。问1:小唐刚开始是如何接触到ipad的?生: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问2:为了玩游戏,他想出什么应对方法?生:一边听课,一边玩游戏,俗称分屏技术。师:小唐向网络诱惑低了头。面对网络诱惑,我们又会有什么反应呢?课前我们做了份调查,请同学们拿出调查问卷,统计总分。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根据老师的指令行动,老师说睁开再睁开。请总分在20分以下的同学举手,请总分在20~30分之间的同学举手,请总分大于30分的同学举手。PPT 出示结果:如果总分小于20 分——普通网络用户。如果总分在20 分到30 分——有网络依赖倾向。如果总分大于30 分——可能患有网络依赖症。小结:老师观察到,我们班有一部分同学存在网络依赖的现象。当然,问卷的结果不是绝对的,只是一个参考。网络已经侵蚀我们的生活,它在给我们带来便利和好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二)网络依赖的危害播放录音并在PPT 中呈现案例的文字内容。现在,复学已有半年了,上课时我还会想着游戏,注意力不集中,放学回家就想找ipad。爸爸妈妈问我干什么,其实我已经听见他们在叫我,可我就是不想理他们。我和爸爸妈妈的关系越来越僵,学习成绩开始下滑,我好像陷入了漆黑的“网夜”中,不能自拔……问1:沉迷于ipad 给小唐带来了什么不利影响?生:注意力不集中,人际关系变差,成绩下降,厌学。问2:网络依赖还会有什么危害?预设:视力下降;情绪不稳定,易发脾气;具有攻击性,变得暴力;记忆下降;脊椎病……问3:如果网络依赖变得更严重了呢?会变成什么样?生:网络成瘾。小结:如果网络依赖更严重,可能会达到网络成瘾的地步,这是一种精神疾病,需要入院治疗。日本专家森昭雄研究了300名4岁至20多岁的游戏玩家,记录了他们在玩游戏时的脑波变化。实验发现,从幼儿期就开始打电玩,一天玩两至三小时,每周四次,长达十年以上的人,大脑前额叶的β波呈低落状态,他们的脑电波同老年痴呆症患者相似,学术界称之为“电玩脑”。设计意图:通过现场调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反观自己的网络使用情况,了解网络依赖的害。三、团体工作——走出“网夜”的小唐问1:小唐为什么会陷入“网夜”中,无法自拔?生:外界网络诱惑很强;享受游戏带来的放松;游戏升级后的快乐;不需要动脑;很多同学都在玩……问2:有没有同学在用手机查资料时,能忍住不点开游戏软件?你运用了什么方法?生:我可以忍住不点开游戏软件。我每次都会设定规定时间,时间一到,我就马上关掉手机,我的自控力还是非常强的。师:这位同学的自控力很强。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个体为坚持长期目标而抵抗内部欲望和外在诱惑的能力。问3:外在的网络诱惑能完全清除吗?让电子产品完全消失?生:外在网络诱惑不能完全清除,电子产品也不能完全消失。小结:当然,电子产品还是有一些好处的,它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面对网络诱惑,我们需要做的是提高自控力。而提高自控力的关键在于抵抗内心想玩电子产品的欲望,设法减少外部的网络诱惑。(一)走出网夜的“小唐”过渡:如果你真的很想玩电子产品,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解决呢?下面小组讨论。活动规则:1. 小组讨论提高自控力的方法,记录员以简要语言记录,并备注是哪位小组成员想出的方法。2.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或表演。3. 时间为3分钟。学生分享。下面是大家想到的具体方法。他人监督:如果你的自控力较弱,很难说到做到,那么你可以求助他人监督提醒。替代活动:当你感觉强烈地想玩电子游戏时,请你起身离开这个房间,去外面活动或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运动、阅读、练习乐器,和朋友们玩耍聊天。减少干扰:拿走干扰物品,或离开有干扰的环境,拔网线,学会远离电子产品。限制时间:利用手机自带的APP,设定屏幕使用时间,防止沉迷网络游戏,管控上网的时间和内容。思维叫停:当你已经超出预设时间,还是非常想玩网络游戏时,你和自己说“一、二、三,停!”直到关闭电子产品。(与同桌一起练习“一、二、三,停!”)自我奖励:如果成功地控制或减少了自己想要玩电子产品的行为,给自己一定的奖励。当然奖励不能是电子产品。少玩升级类游戏:多玩一局一局的休闲小游戏,玩完一局随时可以停。设立无电子产品日:跟父母约定好,每周设一天为无电子产品日,除了接听电话,谁都不可以拿手机、ipad 等电子产品,体验生活中除网络游戏外的其他乐趣。小结:谢谢大家的真知灼见。相信经过大家的帮助,小唐能够提高自己的自控力,摆脱电子产品的控制。其实,帮助小唐就是帮助我们自己。(二)当诱惑成为“往事”活动规则:(1)忆一忆:回忆自己过去曾经被网络诱惑的事例;(2)想一想:现在的你会采用哪些方法提高自控力;(3) 绘一绘:用你喜欢的方式,把提高自控力的方法绘制在学习单上,时间为6分钟。学生分享。小结:其实网络是把双刃剑,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事物。如果我们提高自控力,适度使用网络,相信你从网络中有所收获。网络中有很多有价值的APP,例如喜马拉雅中的凯叔讲故事;英语趣配音;百词斩;阿U 学科学;Plantale;Star Walk;烧杯。设计意图: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发现提升自控力的方法,不做低头族,并将学习到的方法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四、 团体结束——当诱惑成为往事学生们分享收获。生1:原来网络依赖有那么多危害,能危及健康,还会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学习。生2:提高自控力是王道,今后我要试试思维叫停的方法,提高效率。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网络依赖的危害,以及面对网络诱惑,提升自控力的方法。总结:相信各位同学在未来能够掌控好自己的人生,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学会理性对待网络,让网络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被网络操控。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的休闲放松方式!让网络诱惑成为往事,随风而去!设计意图:总结课堂,升华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