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海水的运动——潮汐 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3海水的运动——潮汐 教学设计(表格版)

资源简介

海水的运动——潮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数据,了解洪水的原因;利用案例和视频图形数据,表明洪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 潮汐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潮汐的成因
教学过程 导读:观看二战经典记录片《诺曼底登陆》节选。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战争。1944年,盟军聚集在英国,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这场战役涉及多种军事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采取行动,以破坏德国在海岸带布置的障碍物,保护登陆舰的安全靠岸;陆军登陆部队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采取行动,以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空降部队要求在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以便于识别道路目标。海军、陆军、空降部队的行动要求各不相同,最终指挥部选择了6月6日(农历闰4月16日)作为登陆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思考:为什么指挥部选择6月6日(农历闰4月16日) 这一天作为登陆日 1、概念:潮洪是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一般来说,你可以在一天内看到两次海水涨落。白天的海水涨落叫潮,晚上的海水涨落叫潮,合称潮洪。 2、原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 3、规律:阴历一、十五前后,潮汐现象最为明显,潮汐涨得最高,落得最低。 答:为什么指挥部在诺曼底登陆时选择6月6日(农历闰4月16日)? 这一天作为登陆日 因为这一天(农历十六)是满月,恰好是天文潮流,海水水位最高,可以大大减少士兵暴露在海滩上的时间,有利于部队抢滩登陆。 4、洪水和人类活动 在沿海地区,每天潮起潮落的时间是准确的,可以检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的收集和繁殖、沿海港口的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深入了解和利用潮汐规律。 潮间带:指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汐吞没的海岸地带。 每个人都用竹竿来制作繁殖紫菜的网帘。潮汐落下,紫菜幼苗暴露在空气中,光合作用;潮汐上升,紫菜侵入海水,能吸收营养。 浙江温岭江厦潮汐电站是我国最大的潮汐发电站。 利用潮洪规律,准确把握进出港的船舶工作,快速装卸,减少船舶吃水,尽量选择高潮工作和离港,防止事故发生。 案例:钱塘江浪潮 从杭州湾到钱塘江,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外宽100公里;追溯河流,河流越来越窄,海宁周边河流急剧收缩,总宽度不到3公里。 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流,水质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叠叠,水位飙升。 阅读图文材料,总结钱塘江浪潮“壮观天下无”的自然原因? 农历八月十五,地、月、日的位置是一条直线,合成的引潮力最大。 杭州湾外宽内窄,为喇叭状河口。潮水涌入狭窄的河流,水质涌积,水位飙升。 东南风在这个季节盛行。江水东流与浪潮西进相遇,风助浪涌,潮流借风威。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