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 ——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学困生”是现代教育客观存在的一个群体,能否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衡量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学困生”在班里所占比例虽小,但影响甚大,直接影响班风、纪律和正常的教育工作,若教育不当会给学校、家庭、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后果。所以,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迫切要求,也将对小孩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案例:XXX:男,9岁。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总是管不住自己,要做小动作,甚至是离开座位。做作业马虎,字迹潦草,速度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但是一到下课,他就生龙活虎玩耍开了,随地丢垃圾,有时还会欺负打骂同学,经常用各种途径赚取同学零花钱,惹来其他孩子告状。老师教育他时,经常不服气,把过错完全归咎于他人身上,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就去玩耍,根本不会自觉地做作业。老师多次尝试与家长沟通,但效果甚微,家长不重视娃娃的学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一、成因分析(1)态度不够端正。XXX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很正常,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基础不够扎实。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没有认真学习,基础不扎实,很多知识没有巩固。拼读音节的能力很差,很多要求会读的字不会读,很多要求会写的字不会写,基础非常差。基础知识的不巩固,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2)家庭因素家长不够关心。 XXX家庭比较困难。父母文化不高,工作比较辛苦,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感的缺失,造成娃娃很难和同学正确相处,也就更加不懂尊重老师和团结同学。(3)学校因素教师对孩子过高的要求,过高的期望,又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加上同学不喜欢他,造成孩子有点自暴自弃。二、转化措施(1)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优点,用所小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2) 用“偏爱”去激励。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让他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时,对他要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让他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的不断进步,教师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直至达到与别的孩子相同的要求,最终实现转化。(3)课外辅导认真分析孩子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重点进行拼音的辅导和识字的辅导,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努力提高他们的基础知识水平,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开展“一帮一”活动。安排学习成绩优秀、各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为他的同桌,做他的榜样,让他学有榜样;当他的“小老师”,必要时,提醒、督促他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课余时间,“小老师”还可以帮助教师辅导,向他介绍良好的学习方法,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4)重视与家长沟通交流,形成有效合力。 通过家访、电话、书信、开家长会等形式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向家长传达现代教学理论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改变家长以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多俯首倾听孩子的心声,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聊聊,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生活。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教育孩子要慎批评、多鼓励。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改掉自身自身不良的习惯,做孩子的好榜样。(5)学会如何去爱。老师要经常找这个学生谈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也逐渐学会自己如何去爱别人,利用班会、分享会、班级接力赛等多种集体活动,大家分享同学的优点,用集体的力量影响学困生,让他学会通情达理,学会包容、学会感恩,学会如何去爱。李镇西老师曾说过: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即使是很巧妙的“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