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整体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开启节日探寻之旅》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2.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3.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初步产生对传统节日探究的兴趣。评价设计学与教活动设计活动一:我们和古人一样过节1.自读,识节日符号之物要求:自由读古诗,圈画出表示不同传统节日中特有的物或事的词语。春节:爆竹、屠苏、桃符重阳节:登高、插茱萸清明节:雨纷纷、断魂在圈画寻找中注意停顿、平仄,读出节奏。2.共读,知节日符号之义(1)想一想。你对春节、清明和重阳这三个节日的印象。(2)说一说。诗中的人们是怎样过春节、清明和重阳节的?3.诵读,悟节日符号之情《元日》“话屠苏”环节:(1)端起酒杯,你会对爷爷、奶奶说什么?(2)端起酒杯,爷爷、奶奶会对你说什么?(3)端起酒杯,大人们还会说什么?在对话之后,引导学生诵读,一诵节日气氛,二诵美好心愿,三诵和谐吉祥景象。《清明》出示《清明》的三个不同版本,(宋词版,元曲版,杜牧版),比一比你最喜欢哪个版本的《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想象画面,体悟诗情。一想象异乡画面,二想象异客画面,三想象故乡画面。(2)创设情景,诵读诗句。中秋佳节,留学美国的学生思念自己的祖国,会情不自禁地诵读什么?爷爷奶奶在老家,在外地的你想念他们会情不自禁地诵读哪句诗呢?4.延读,解节日符号之广拓展阅读,补充苏轼的《守岁》,陆游的《除夜雪》;散文林潇的《忆清明》(节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描写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的古诗还有很多,接下来要开展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会了解更多的中华传统节日,收集更多的描写中华传统节日的古诗。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所学重点,并提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任务,能引导学生主动收集中华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二:综合性学习的启动1.明确活动任务知道收集资料的范围有节日名称、过节时间、节日习俗;收集的途径可以看日历、问长辈、查资料等。2.成立活动组织3.进行活动提示(1)弄清楚哪些节日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可以引导学生从时间特点,传统节日以农历为主,以及文化重视程度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归纳出本次活动要了解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腊八、除夕等。(2)各小组成员共同确定要研究的节日,并以节日给小组命名。教师加强指导,避免重复。(3)要引导学生制定活动计划。(以端午节为例)为了让学生能自主有效地开展活动,我们可以提供“收集整理资料自评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各自开展活动,完成任务。设计意图:师生分享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将常见的传统节日进行详细介绍。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注重对设计活动方案的引导与评价,设计了“收集整理资料自评表”,并创造了一个美妙的设计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