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五一劳动节”主题班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五一劳动节”主题班会设计

资源简介

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五一劳动节”主题班会设计
一、学情分析:
劳动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中重要的一环,在中小学生中依然存在着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由于现在的学生多为家中独生子女,家务多由家长包办,缺乏应有的劳动意识。因此,趁着特殊时间点的到来(五一劳动节)开展培养劳动意识的主题班会是大有裨益的。
二、班会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劳动,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培养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
2.厘清学生认为劳动影响学习的错误观念。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情况,形成正确的劳动观,自觉、自愿的在家庭、学校、社会进行劳动,并能收获劳动带来的快乐。
三、班会课准备:
1. 教师准备:素材搜集、ppt准备、调查统计、新闻搜集等。
2. 学生准备:五一期间在家里进行劳动的照片或视频。
四、班会重、难点:
重点:了解劳动对于自身的意义,能够体会到劳动成果带来的快乐。
难点:帮助同学养成自觉、持久的劳动习惯,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是本节班会难点;通过制订“劳动挑战书”、评选最美劳动者进行突破。
五、班会过程:
环节一:引劳动之识
教师展示两组图片:
1.班级一角:(1)讲台上的物品仍然摆放凌乱,粉笔灰积了厚厚一层。(2)另一间教室,讲台上的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桌面洁净清爽。
2.xx同学的书桌:(1)整理前,凌乱不堪。(2)整理后,干净清爽。
【设计意图】在两组截然不同的图片对比中,学生明显感受到劳动能带来整洁舒适的环境,教师适时引出话题:劳动意识。
教师展示调查结果:
教师提前进行“家务劳动(洗衣、拖地、做饭等)问卷调查”,并绘制成饼状图,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统计,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在家和在寝室的生活,让学生知道自己劳动意识缺乏,有理有据,为后面环节的展开作铺垫。
环节二:感劳动之美
教师展示三位同学五一期间在家进行劳动前和劳动后家里的对比照片,并请同学谈自己的劳动感受。
三位同学谈到的都说到了有点累,但能够帮助家人,并且看到劳动结果后都感到开心。
教师展示抗疫工作者相关照片,并说道:“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也是最美的劳动者,同学们看到他们时是什么感受呢?”
同学们都提到了对抗疫工作者的钦佩,并且真正感受到了劳动者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身边的同学和身边普通的抗疫工作者的例子让同学们一次次感受到劳动之美?
环节三:破劳动之惑
教师提问:“既然劳动如此之美,为什么大部分同学没有劳动意识呢?”
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影响学习、有的说自己在家没机会、有的说自己不会做等等。
教师给出下面三个案例,让同学们参与并讨论:
1.活动“找东西”:以小组为单位,看看哪个小组能最先找齐五样东西——圆规、跳绳、英语默写本、上周末的数学试卷、第二单元的物理试卷。
2.案例:小芳回家打算洗衣服,但妈妈说:“你好好学习就行,衣服让妈妈洗。”如果你是小芳,接下来会怎么做?
3.案例:某高中生勤奋苦读,母亲为了他的学业来校陪读,替他洗衣做饭,包办一切事务。他高考发挥出色,如愿考上名校,母亲激动落泪。进入大学,该生因母亲不能继续陪读,生活不能自理而被迫休学。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的参与、讨论中让他们意识到劳动不会影响学习,没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
环节四:践劳动之行
在老师及同学的见证下,每位同学为自己制订劳动挑战书
劳动挑战书
我要做一个劳动达人,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好:
1.
2.
3.
监督人:(父母、同学、老师)
我想对自己说:
签名:
教师宣布,一个月后举行班级“最美劳动者”评比,收集同学劳动的照片,贴在班级展示墙内。
【设计意图】通过制订挑战书,促进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班级“最美劳动者”评选活动和照片展示能激励学生投身劳动。
六、设计感想
本次班会希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导之以行,整节课素材的选取都尽量贴近学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最后“最美劳动者”的评比让本次班会落到了实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