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讨】如何矫正非智力型后进生的消极心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案例研讨】如何矫正非智力型后进生的消极心理?

资源简介

【案例研讨】如何矫正非智力型后进生的消极心理?
【案例陈述】小轩,曾是一个很棘手的后进生,懒散、顽皮、早恋、沉迷网络、个性张扬,喜欢在发型、服饰上“标新立异”。
每次科任老师谈到他,都说他课堂自控力差,纪律散漫,有时上课还趴桌子睡觉,下课疯玩疯闹,经常迟到。除此以外,还是班上有名的作业“老赖”,他的成绩一直很差。因为表现差,总是犯错误,和我这个老班的接触就很多。
在多次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小轩的妈妈长期在外市工作,不常回家,小轩的爸爸是一个厨师,从小学开始,父母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管他,奶奶年迈,没能力指导他学习。慢慢地,他的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总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没有意思的事情。
小轩苦恼地说,刚升入初中,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他也一度想改变,有时自己也很想学习,但由于很多知识听不懂,有的知识太枯燥,所以怎么学也学不进去。他想和老师说一说自己在学习上的困难,但看到那些老师从不重视他,便打消了念头,在学习上开始破罐破摔。
一、问题诊断
1. 小轩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因学习成绩差,他对学习彻底失去信心、存在畏学、厌学心理。
2.小轩存在自暴自弃心理。他认为自己在学习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双差”已积重难返,即使自己想努力,也未见得有什么作用。
3.小轩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小轩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由于认知偏差,他与老师、家长的感情疏远,产生对抗和敌意的负面情绪。
这些消极心理不利于小轩的继续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
二、产生消极心理的原因分析
韦纳成败归因理论认为: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会对其以后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那么以后的考试还会期望失败;如果把考试失败归因为运气不佳,那么以后的考试就不大可能期望失败。这两种不同的归因会对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导致小轩在学习上积重难返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不当、学习动机不强、注意力差、干扰较多、意志薄弱、自信心不足、过分追求娱乐等,这几方面是互相联系,互为因果。
但小轩在遇到学习上的失败和挫折后,并不是认真客观地总结原因,而是归结于“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以期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逃避外来的压力,他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取得优异的成绩,于是便放弃努力,厌学,弃学。
小轩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肯定。但在实际行动中,他却又经常因“行为习惯不好”被老师批评,久而久之,与老师感情疏远,甚至产生对抗和敌意,如老师要求做的事,他偏偏不做,即使强迫做了也做不好,而老师要求不做的,他反而积极去做,跟老师唱对台戏。
小轩内心渴望被人重视。因为“成绩垫底”,所以要想在学习上引起关注是不可能的,他整天无所事事,可又不甘心被人忽视。于是把精力放在发型、服饰,早恋、网络游戏等方面,来体现自我的存在,求得心理上的暂时平衡。
三、矫正非智力型后进生的消极心理的对策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育阶段,他们的心理性格、行为习惯均有极强的可塑性。要改变小轩的“问题”行为,最有效的办法应从“心”开始。下面我结合这个案例来谈谈如何矫正后进生的消极心理。
1,情感偏爱,消除师生心理隔阂
小轩从小到大屡屡遭到老师的批评训斥,甚至惩罚,造成内心敏感,他主观地认为教师轻视和嫌弃他,对老师产生不信任甚至对抗心理。为消除这种心理隔阂,我常利用课外时间找他谈心,上课时给他多个“优先”,即发言优先,质疑优先,辅导优先,训练优先,对他在学习或纪律上的一点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和表扬,但同时又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让他感受到老师没有歧视他,把他和优等生一样看待,而且对他是“偏爱”的。使他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可信,因而赢得他的热爱和拥护,进而转变对老师的看法。
由于非智力型后进生常常处于被孤立、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他们养成自卑和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老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偏爱”能更好地沟通师生情感,密切师生的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障碍。
2.发现“闪光点”,认识自我价值
小轩的转变,就是从我意识到用他的闪光点激发他的正能量开始的。小轩在音乐、体育上表现不俗,我经常有意识地为他搭建展示台,如在集体活动中表演节目,担任班球队队长等,让他提供个性张扬,特长展示的机会,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
在对非智力型后进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还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让他们认识到“我哪点行” “我哪点更行” “我哪点最行”,从而认识自我的价值,逐步发挥内在的潜力。
3. 调整自我认识,悦纳自己
小轩由于长期得不到别人正面评价,其内心很自卑,总认为自己“样样不如人,自己是废物”,基于此,笔者引导小轩全面地认识自我,学会多看自己的优点。并在批改他的作业时更用心,抓住恰当的时机表扬他。上课时经常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正面鼓励和赞赏。同时,引导他正确看待学习成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绩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学会和过去的自己比进步,告诉他“提高就是100分,进步就是好孩子。”渐渐地,他有了一些变化。
“后进生”一般品德认知存在偏差,智力情绪消极,对学习的信心不足,潜意识里总认为自己不如他人,也无法赶上班级先进同学,常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行事。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后进生”提出一些他们能够达到的小要求,布置一些他们能够完成的作业,使他们在大脑中产生 “只要努力,我也能成功”的意识,从而改变原有认知,端正心态,树立自信。
4.实行心理干预,提高自控力
小轩也有很多坏习惯,对此我对其持续进行了“阳光干预”——以鼓励为主要手段,以激发内在动力,培养信心为目的的“心理干预”。对小轩实施的“阳光干预”主要有以下形式。
(1)非正式沟通。多以聊天的方式与他沟通,尽量少用或不用“你站我坐”的“办公室模式”。
(2)借力读物影响,每周向他推荐优秀文章或励志故事,听他谈读书心得,帮助他吸收读物中的正能量,并努力改变他的心智模式。
(3)将愿景转变为可执行的目标任务。如经得小轩同意,我帮其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如课堂去除“三闲”、远离“手机”侵扰、主动参与班务、组内和谐互动、遵守班级公约、坚持健康作息等。帮助其形成清晰的行动路线,在现实与愿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4)安排小老师帮学,让小老师主动关心他的学习和行为表现,督促他认真听课,及时帮助他解决学习和行为规范上的不足。
非智力型后进生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他们的精力很少集中到学习上,这一点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很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缺少自控力的后进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对他们的情感、欲望、情绪等施加正确的控制,提高后进生的自控力。
5、多方协作,同步教育
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人唱独角戏,而是要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和思想动态。二要经常与任课教师联系,提出一致的教育要求,争取任课教师的支持,发挥任课教师教育转化后进生的积极性和特殊性。三要教育班干部和全体同学正确对待后进生,尊重、关心和帮助他们,把他们吸引到集体活动中来,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自觉接受教育和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