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讨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案例研讨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资源简介

【案例研讨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
【案例陈述】初中生小杰,家庭条件不错,自小奶奶对他特别宠溺,事无巨细都一手包办,在家里,小杰不做任何家务,也不为家里的任何事情操心。
在学校里,小杰的表现很懒散:学习用品摆放杂乱无章,课桌下总是满地垃圾,凡是清洁劳动、或要搬搬抬抬出力气的活,他不出勤也不出力,常常东躲西藏,事不关己;上课爱开小差,小动作多,喜欢顶撞老师,做错事也不愿意承认;面对老师的批评,他总死活不愿意承认;和同学产生冲突时,他总推脱责任,或者逃避丢给父母处理。
久而久之,同学们对他的怨言颇多,认为他是一个极其自私自利的人,所以没人愿意与他同桌、值日,一起玩。小杰感到非常苦恼,作为班主任,怎样帮助他解决这种困境呢?
【案例分析】
一、问题诊断:案例中给我们呈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1.家长过分纵溺导致孩子责任感缺失。
2.小杰在学校表现缺乏责任意识。
二、成因分析:
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人格特质。青少年的责任感包括自我责任感(如对自己学习、行为、未来负责等情感);人际责任感(如对家人、朋友、长辈负责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如对集体、民族、国家负责等情感)。
个案中的小杰,已是初中生的他所表现出的行为让人觉得心智很不成熟,对自己没有责任感,对家庭和集体更无责任感可言。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作为中学生的小杰正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也是身心发育的重要转折点,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继幼儿期之后的又一次飞跃期,这个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又有极大的依赖性和幼稚性,这种心理发展的矛盾性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特别强,中学生的这种反抗有时并不表现在外显的行为上,而是表现在对其他事物漠不关心、冷漠相对上。可以说中学生的这种反抗心理是造成目前中学生普遍责任感缺失的一项重要原因。
(2)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人的过分溺爱让小杰失去承担责任、锻炼自己的机会。对一个孩子而言,没有承担责任的行为,自然也煅炼不出自我责任感,更不可能成为一个懂得担当的人。
(3)当前学校责任感实践教育的缺失使部分青少年知行脱节。学校只注重成绩,责任心的培养没有得到教育者的足够重视。特别象小杰那样成绩差的学生由于感觉自己不受重视而更容易变得自卑、消沉,甚至麻木。
(4)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对青少年的责任感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譬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员腐败等社会现象对正处于责任感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培养青少年责任感的途径:
(一)通过培训或讲道理,增强主体的责任感
通过责任培训,使被教育者意识到自己的职责范围,对于不履行职责将给自己和集体带来的后果做到心中有数,树立对自我责任的正确认识。
对于小杰来说,需要班主任,家长,班干部给予明确的指导。家长可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等;可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班主任可列举班级生活中,正反面的例子说明责任心的重要性。可由身边小事说起再到社会的义务与责任,最后上升到家国责任。全方位诠释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
(二)树典型,立榜样,通过观察学习提高责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少年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负责任的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示范者而习得。在责任感的培养与教育中,应以正面教育为主,提供良好的、有影响力的、能被大众普遍接受的榜样或示范性行为,并用榜样去教育和影响人的行为,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从认知和情感上,潜移默化地认同榜样的行为,欣赏榜样的人品。
对于小杰来说,家长、班主任及班干部的榜样作用很重要。家长要树立为家庭、为社会负责任的榜样。班主任营造良好的班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指定组长进行一对一帮扶,让孩子学习榜样,可克服懒散习惯。最美的逆行者,为社会负重前行的人等会是较好的教育素材。如列举各行各业的人员在工作中的担当,再引申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自省应尽的责任。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尽自己本分之责,这样的社会、这样的民族才会越来越兴旺。否则,面对如此巨大的疫情,我们中国人又怎能打赢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战呢?
(三)运用期望效应,赋予培养与教育对象压力的同时,更给予其希望与前进的精神动力
期望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教育者积极的期望和信任会促进被教育者积极的成长一个人朝着自己认可的方向前进,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肯定他现在的行为。如家长在孩子取得进步和做好一件事的时候,多向孩子表露你的满意之情,并加以肯定和表扬,会强化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能让孩子在尊重信任中体验到自我的存在价值,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活动的任务,而这种责任能力将非常有利于形成相应的责任感,使其主动去承担责任。班主任应善用期望效应,时刻关注孩子思想动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关注,要多表扬鼓励,使之充满信心地去完成学习任务。
(四)巧用自然后果惩罚法,树立责任意识
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班主任应巧用自然后果惩罚法,争取家长的支持,给小杰确立短期小目标,提出适合他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如果不达标就给予一定的惩罚,达标就给予一定的奖励。
当然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教育者持之以恒,将责任感的培养寓于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使学生成为从不负责任到被动负责到最终能主动负责的人,自觉做好每一件事,养成负责任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成就美好的人生。
(五)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正确的舆论指向很重要
社会是比家庭和学校更大的塑造人的熔炉,所以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尽责为荣、不负责任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采用大众传媒和个人的口语方式,对组织、个人的行为进行褒贬评价,从而使人们的责任感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