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讨 】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如何对孩子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案例研讨 】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如何对孩子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资源简介

【案例研讨 】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值如何对孩子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教育个案或现象陈述】
当代的中学生很辛苦,可以说他们大都生活在期望的环境中,在家有家长的期望,在学校有老师的期望,而且他们的期望值都很高。但并不是所有高期望值下的孩子都会如我们期望的那样顺利成长,也就是说"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一定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对孩子报以期望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避免高期望下负面效应的出现。同时也要学会用期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
【教育现象分析】
一.问题诊断
① 孩子的成长会受到老师、家长期望值的影响;
② 科学合理的期望才能真正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教育现象成因分析】
为什么孩子的成长会受到老师父母期望的影响呢?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期望效应。期望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或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于上世纪60年代末期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如果教师认为某些孩子聪明,对他们有积极期望,认为他们以后智力会发展很快,那么若干个月后,这些孩子的智力果真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相比之下,没有得到教师这种积极期望的孩子智力的发展并不明显。而两类孩子原来并没有什么差别。两类孩子几乎是在完全相同的教育环境中成长。因而他们智力发展的差异只能由教师期望的不同来解释。
罗森塔尔借于皮格马利翁神话,称这种现象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该研究成果于1968年由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 1933-)等在《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中提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效应。如教师寄予很大期望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测试,他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有明显提高。
皮格马利翁效应有四个理论基础:
1) 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
该理论强调学生积极看待自我的能力。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个体,可以通过外部力量尤其是教育者的激励变得更完善。
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而需要与激励内在统一,个体的内在需要和外部激励相结合可以增强个体动机强度,达到激励效益。而期望与赞美是满足需要、激励人自我实现的有效方式。
3) 巴甫洛夫的阳性强化法
该理论认为,人们会因奖励而加强为他人所赞赏的行为;因惩罚而减少不为人们所认同的行为。当“阳性强化法”被用于教学中,期待效应就会显现。
4)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强化是使学习行为表现的必要因素。教师的激励对学生的行为形成外部强化。学习除了强化外,还可以通过观察获得,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要从激励和自身榜样两方面关注自身行为。
期望效应在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和他们这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点有很大关系。首先青少年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相信和接受周围人的判断,特别是来自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和期望。
面对老师和家长通过语言、行为和情感有意无意传达的期望,他们往往就会不知不觉中顺着这个方向发展。在青少年阶段,孩子自尊感的发展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而此时老师家长的积极期望对孩子自尊的建立和维护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此外,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会很迫切建立自我认同感,对自己和自己目标做出评价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参考他人的观点进行判断,所以老师和家长此时对孩子的期望往往会对孩子将来产生深刻影响。
【教育者的期望对孩子成长产生积极影响的有效方法】
父母的期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能够极大的促进孩子的成长。但期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期望值过高,脱离了实际,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会对孩子 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期望值过低,不经努力就能实现,则对孩子没有太大的激励作用。
① 建立适度的期望值,期望要尽量做到具体可以操作。大而空的期望会让孩子觉得遥远而且没法行动。家长可根据孩子目前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对他有略高于现状的期望并相信他能够完成。比如因为疫情的“停课不停学”,老师布置的作业会比较灵活松动,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完成作业之后再增加半小时的复习时间,同时督促孩子一起巩固旧的知识。这个要求并不太高而且有具体明确的要求,通过孩子的努力能够实现,并容易保持下来。高大上的期望固然诱人,但如果达不到,它既伤孩子的心,也伤家长的心,给彼此都带来压力。同时,期望太“力不能逮”也会使孩子产生倦怠而中途放弃。
② 对孩子的期望要和对孩子的鼓励、信任联系在一起。在孩子为合理的期望而努力的时候,家长要对他有足够的信任并且鼓励、认可他的努力过程。家长对孩子的信任和认可是对他莫大的支持。达不到的时候不要去嘲讽孩子、贬低孩子,而要尝试坐下来一起分析没有达到的原因,允许孩子重新来过。积极的评价可以让孩子获得良好的自尊体验和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利于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成长。
③ 家长必须有值得孩子佩服的地方。家长为了自己的事业,设计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不断地努力付出,最终收获回报,达成所愿是件很快乐的事情,也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孩子会以此为榜样从中学会努力奋斗并享受它带来的收获、成就感。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垂范胜过千言万语。
教师对于学生的期望值,在学生的发展、成长中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设置合理期望的基础上,教师也应该积极垂范,带领学生,发生师生之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④ 教师要增强专业素质,研究学生,与学生有共同的时代感,做让学生喜爱和信任的教师。并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杜绝体罚和言语伤害,应注意避免伤害学生心理的行为,无论是短期伤害还是长期伤害都应当避免,坚决杜绝伤害“队友”的现象发生。
⑤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尤其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鼓励,多关怀,相信“队友”,并且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进步,达成所愿。教师应当注重激励的方式和手段,提倡“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⑥ 教师应使用客观合理的评价机制来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带“有色眼镜”对待学生,不以分数论英雄,始终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目的。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关心关爱学生,能够在言行中流露出对学生真诚的激励,从而打动学生,带领“队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