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研讨 】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案例研讨 】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资源简介

【案例研讨 】如何帮助孩子戒除网瘾?
【案例陈述】
15岁的奇奇因为沉迷游戏被家长没收了电脑和手机,只有周末才能接触到电子产品。但疫情期间,老师组织大家在线上学习,电子产品成了奇奇的学习标配,最近他的家长发现奇奇的网瘾太深了。
每天他都关好房门,不让家长进去,老师在线上学习的考勤过程中,发现有些科目奇奇是完全没有参与学习,有些科目奇奇的学习时长只有短短的十来分钟。作业也没能按时完成,交上来的作业也是敷衍了事,质量很差。
后来家长发现奇奇在线上学习期间,在电脑的一端打开了直播,一面将学校线上学习直播的软件缩小,一面打开电脑桌面的游戏软件。老师介入后,奇奇表示自己会改变,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制定了学习计划,但是没能坚持几天,他的注意力又完全转移到了电子游戏上。
【案例分析】
问题诊断:案例中给我们呈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1. 奇奇在学习生活中深受网瘾的毒害
2. 奇奇在学习方面的自制力比较差
【诊断网瘾】
目前,网络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形成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社会,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成瘾现象也开始出现,并有增加的趋势。
如果要判断学生有没有网瘾,可以从如下表现进行判断,超过三种则证明该孩子存在网瘾。症状表现如下:
①耐受性不断提升:要每天上网满足一定的时间才能感到满足,网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大。
②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变得非常烦躁,感到盲目,心理感到空虚,担心自己一会没有上网会错过什么。
③上网频率很高,本来计划好减少上网时间,但是实际情况却是相反的。
④心理清楚知道频繁上网是不好的,也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总是事与愿违,最后还是要花大量的时间上网。
⑤平时一有时间就上网,上网时间占据了一天绝大部分时间。
⑥由于频繁上网,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
综合奇奇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奇奇存在的症状超过了三种,可知他现在深受网络的毒害,上网成瘾。
【青少年上网成瘾的成因分析】
心理学家认为,网瘾的形成是通过操作条件实现的,首先是反射形成,通过犒赏牢固化所致。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只要玩游戏,就有“甜头”犒赏。犒赏在身体内部表现为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会有一种特殊的快乐吗啡分泌出来,那是一种非常惬意的感觉,很容易上瘾,并产生依赖。
为什么作为青少年的奇奇会深受网络的诱惑从而上瘾呢?我们也可以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深层次原因。马斯洛把个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① 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最强烈的、最明显的需要,即对生存的需要。
② 安全需要:生理需要满足以后会出现一种新的需要,即避免危险和生活有保险的需要。
③ 归属与爱的需要:也称社交需要,是在前两种需要满足后产生,即把友爱看得非常可贵,希望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渴望得到一定社会与团体的认同和接受,并与同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④ 尊重需要:在上述三种需要满足后产生,包括自尊、自重和希望来自他人的敬重。
⑤ 自我实现需要:在上述需要都得到满足以后,动机的发展就会进入最高阶层——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要是生来就有的,是内在的、下意识的,即使小孩子也具有;这五种需要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上升,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的。他还认为:当低一级需要没有满足之前,高一级需要就不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行为动力了;而当低一级需要满足之后它就不再是激励人们行动的动力了,此时,只有满足高一级需要才能进一步提高积极性。而且,需要层次越高,心理治疗就越容易,并且越有效。
所以结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我们可以推断青少年网瘾者沉溺于网络的深层次原因——寻找缺失的需要,而缺失的需要又可以分为:缺乏关爱、缺乏自信、缺乏自尊以及在现实生活没能满足自己的自我实现的愿望。它们对应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里面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层次。
我们要探究学生网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才能有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比如学生平时沉迷游戏,没办法控制玩游戏的时间,没办法从游戏当中抽身出来。作为老师和家长,一定不能够用暴力的方式去制止学生,而是要学会冷静分析孩子沉迷网络的深层次的心理原因。
第一,寻求关爱(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青少年网瘾者沉溺于网络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家人对自己关心不够,或者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而造成孩子在溺爱中失去爱的情况。由于在生活中感到自己不被家人重视,或者家长没时间关心他们转而从网络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关心。
第二,寻求自信与自尊(满足尊重需要)。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或者学习压力大,孩子往往具有自卑心理,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大人)的承认和尊重。他们往往感到没有自尊,缺乏自信,于是就去网络中去寻求它们。
第三,追求自我实现(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状态不理想,学习成绩不够理想,人际交往不够畅通,家人又对他们寄予厚望,或者在其他方面也得不到别人的承认。所以他们感到压力很大。于是他们就会去网络中寻找自我实现,会迷恋上网上的互动游戏,在游戏中能够获得虚拟的奖励、自我得到肯定,从而满足了自我实现的愿望。
【戒除网瘾的解决措施】
由于造成青少年网瘾的原因有自身、学校、社会和学校环境等很多方面,在这里,重点针对家长和孩子自身所能做的,提出几点对策:
(一)立足自身,观照自身,才能更好地前行
1.引导学生正视危害、自我警示
列出沉迷网络的危害,如:意志力差、懒散、丧失目标和追求,成绩低下,不善于沟通、精神恍惚、内心孤独、生活兴趣降低、人格扭曲、偏离等危害!贴在自己容易看到的地方,不断提醒以此弱化自己上网的念头,还可以通过列项对应进行综合测评,了解自己受损程度,从而引起警惕。
2.引导学生寻找归因、对症下药
找出自己上网成瘾的原因:厌学、缺少关爱、自制力时间观念弱、承挫能力差、过分的溺爱、缺乏兴趣等等,然后对症下药进行有针对性治疗。
3.引导学生自我评估 、积极暗示
画两幅自画像贴墙上,一是心中理想的阳光上进的自己,一是连自己都讨厌的深受网毒侵害的萎靡的自己;并分别列举各自的成长养分和侵害毒素,每天进行直观比较,看自己今天补充的养分多还是毒素多,从而激励自己创造更多的”养分“让自己渐渐转型,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鞭策自己积极去做,增强自信。
4.引导学生制定计划 、自我强化
可以和家长或老师共同商定科学用网的协议,为自己定出正常使用手机必须遵守的条款,明确上网的任务和目标,把每天使用手机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清晰的列出来,课余不迷恋网络游戏,在计划试行阶段要作优化和调整,可以给自己几天的适应期,一旦适应期满,即可按照优化的计划实施。为了更好地履行计划,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奖惩。通过执行协议不断约束和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
5.引导学生扼住弱点、因势利导
每个人都存在他最为敏感的弱点,可以就这个点和家人或老师、朋友达成积极的协议,给自己施压,让自己尽快摆脱网络泥潭。
6.引导学生规范生活、自我监控。
打破因沉迷网络而紊乱了的生活节奏,为自己制定出学习、休息、上网等每天的作息制度。让每天的作息时间科学化有序化,此外可以利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的统计功能、定时和健康保护功能,每天睡前关注一下自己的使用情况,评估一下自己的使用表现,做好自我监督。
(二)家长满足孩子缺失的需要
1.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
家长在忙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一起活动。溺爱孩子的家长,要注意教育孩子早点懂得做人的责任,不要事事都为孩子操心,要让孩子学会操心自己的、家庭的事情。
2.满足尊重的需要——相信鼓励并尊重孩子
家长应该耐心地帮助孩子分析犯错误的原因,不要歧视他,更不要给他乱贴标签,伤害他的自尊心,应该和他一同去矫正它。在日常生活,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关注孩子,倾听孩子的想法和建议,并作出相应反应,让孩子感到被尊重。
3.满足自我实现的愿望——在行动中体会成功
首先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个坚定、正确的目标,并把目标分解成为很多容易实现的小目标,这些目标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特点设定,由易到难逐步实现;然后带领孩子去实现这些目标,让孩子在实现这些小目标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鼓励孩子参与其他活动,在参与集体活动中贡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4.懂得网络知识,做好引导工作
对于孩子使用网络一无所知或者完全禁止,都不能对改善网瘾有多大帮助。对于家长来说,真正的挑战在于了解网络究竟是什么,并在适当时机做好引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