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会设计《华夏有大爱,少年当自强》主题班会设计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班会设计《华夏有大爱,少年当自强》主题班会设计教案

资源简介

初中班会设计||《华夏有大爱,少年当自强》主题班会设计教案
一、学情分析
青春期的学生在生理、情感、思维、人际关系、社会化等特征方面不断向成人靠近。
情感上,青春期的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对许多事物都有自己的见解,逐渐开启独立自主的人生;思维上,高级推理能力逐渐巩固,解决问题的有所提高;伴随着自主自立意识的发展,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各种媒体中出现的价值导向偏差,容易引发学生更多的心理冲突,青春期的学生也容易出现价值选择的迷惘。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和精神关怀。
二、班会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社会环境、事件存在复杂性,知道在复杂情况下冷静解决复杂问题。
能力目标:学会独立思考,运用批判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青春成长的力量,体会青春的责任和担当;善于思考,培养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
三、班会准备
了解学情:熟悉班级孩子们的情况,并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好调查,做好课前铺垫。
搜集素材:课前搜集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一些平凡人的感人故事;素材包括视频、图片、情景故事等。
设计班会:准备班会课所需的教学电子文本,包括班会设计表,班会教学课件。
四、班会过程
环节一:此生无悔入华夏
1. 情境导入:春节本应是辛勤了一年的人们感受阖家团圆的美好日子,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肆虐着华夏大地,牵动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
2.情境和视频结合:
①教师引入视频“国家领导人一直在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两分钟见证火神山医院的建成”
②教师引入方舱医院的情境:“2月3日中央指导组决定设立方舱医院;2月5日,武汉首个方舱医院开始收治病人;2月27日,中央指导组在武汉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公布方舱医院已经实现床等人”。
③教师旁白(看视频时同时旁白):国家领导人一直在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一个紧急命令,在5万平方米的坡地上指挥7500人,向全体国人立下军令状10天建成一所1000张床位的救命医院。紧接着国家要从设计研究院在78分钟内将17年前的北京抗击非典的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图纸全部整理完毕,24小时内出设计图,60小时之内敲定施工图稿;同时国家召集国家电网260名员工不眠不休24小时连续工作完成8000米电力电缆铺设;国家召集华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电子、中国信科、中国铁塔的前后方企业紧密配合,在36小时内完成5G网络的覆盖,并交付云资源,并建成与解放军总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这就是中国速度。
3.教师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中国速度为何如此迅速,它依靠什么力量?
4.教师总结:
①中国速度来源于制度优势:疫情面前,中国如此高效的组织能力,让国际社会再次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既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应急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法宝,向世界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的,“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可以预见,经历这次疫情防控,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也进一步增强,制度自信更有实践依据。此生无悔入华夏。
②中国速度来源于综合国力:GDP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伟大的祖国正在高质量发展。同学们,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
③中国速度来源于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他们冲锋在前。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活跃在抗疫一线;一帧帧精彩的感人画面,定格在瞬间。他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视频2来源:网易视频)
环节二:岂因祸福避趋之
1.情境过渡:分享“钟南山院士深夜奔赴武汉的高铁照片”“医生逆行宣传图”“解放军第一时间奔赴武汉”的图片文字情境。
2. 播放视频:播放人民日报“谢谢你,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通过视频中菜农、外卖大姐、退伍军人、汶川村民、10岁小女孩……等平凡的人物在疫情下的不平凡的举动,从视觉上让学生明白:我们做人应有大爱,有担当。
3. 教师总结:同学们,普通的平凡人也可以像英雄一样做出不平凡的举动,不会因为疫情中危险和困难而退缩,中国人有大爱,岂因祸福避趋之?
环节三:逆行因信仰无畏
1. 教师情感渲染:抬头看看天,我们的心灵会得到洗涤。清澈的蓝天,它可以让我们忘记疲惫,除去浮躁,可以让我们从痛苦中挣脱,也可以让我们更懂得做人的道理。英雄为什么愿意英勇“逆行”?
2.播放视频:播放人民日报“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严峻的疫情、亲人的牵挂,我们普通医疗工作者的行为选择。
3.教师提问:“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这些英雄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教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回答问题,引导得出“担当”“坚守”“无悔”的可贵品质。
4.教师引导:所有逆行的英雄,他们是为人父母,他们是为人儿女,我们的英雄也不过普普通通的人,引导学生萌生“平凡也可以创造伟大”
(环节二视频,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环节三视频,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环节四:【吾辈少年当自强】
1.引入情境:展开情境讲述故事。
①上海市学生赵珺延背口罩回国:上海市民办新黄浦实验学校八(2)班学生赵珺延“火了”。1.5万只口罩,年仅15岁的他,在无人愿意“冒险”的情况下,只身一人,带着5个重重的行李箱,从印尼“人肉”背回国内。人们纷纷为他的义举点赞。
②武汉少年陈琪方“云书信”鼓励国人:武汉16岁姑娘陈琪方,妈妈和外公都是医生,都奋战在抗战疫情的第一线,饱含对外公和妈妈想念和担心的她写给患者的一封信,鼓励对患者。
③南中学子邓子峰:广州市南海中学根据学校粤剧特色填词的粤曲《全民抗疫必胜》,演唱者是粤剧特长生邓子峰,他利用一天时间录制了这首曲子致敬抗疫英雄,表达南中学子的责任与担当。邓子峰自6岁起学习粤剧粤曲,师从国家二级演员何宇青老师学习,曾三度获得全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花称号。
(原创粤剧录音)
2. 设置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我们可以怎样向这些自强少年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生成对疫情的正确的行为选择。
3.教师总结:①读懂生命,心存敬畏。②亲近社会,大爱担当。③富有胆识,自立自强。(联系当前网课学习谈自律)④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总结:【青春自强,不负年少】
播放歌曲:央视经典咏流传张杰演绎的《少年中国说》,通过诗歌曲进行情感的共鸣和升华,发愤图强作栋梁,少年应有大爱,有担当,与国家一起用爱打赢这场“战疫”。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种花家,中国大爱,青春自强,不负年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