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案例研讨】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远离“小白眼狼”?【案例陈述】因工作调动关系,陪伴班级两年的李老师不能陪伴大家升入初三。在一次微信朋友圈里,小艾同学言语中提到两年间对李老师的不舍。同班小黄同学进行了回复,表示赞许,还同时感谢了曾经代课同科的徐老师。小钟同学因曾被老师批评对徐老师有些不满,曾经也与小黄有摩擦,于是回复抨击了徐老师,并且言语间把自己科目成绩不理想归结在李老师和徐老师身上,还把班级科目分数不高扣在李老师头上,言语十分不尊重。平常李老师对小钟的辅导竟然换来小钟的厌烦,李老师每日补充的材料练习小钟也不以为意,小钟丝毫没有对两位老师的感谢和感恩。同时,他也对李老师的离开非但没有感到惋惜,反而是庆幸。小黄同学和小艾同学对小钟的行为感到十分不满,于是找班主任薛老师反馈此事。薛老师虽然出面教育了小钟,而且批评了他对老师不尊重的不恰当做法,但是收效甚微。后薛老师把这件事和家长进行委婉的沟通,希望家长平时能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但家长却反馈孩子自小家长都很迁就他,现在大了更加说不得了,他们对孩子的这种表现表示无奈。【案例分析】问题诊断:案例当中给我们呈现的问题有三个:1.小钟并未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当成帮助,反而曲解,不懂感恩;2.小钟未能正确认识到自己成绩不理想的自我因素,并且赖在他人头上;3.家庭教育的不当导致小钟失孝于父母、失敬于师长、失和于同学。【成因分析】“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感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感恩的故事在中小学生的各种读物中比比皆是,但现实中关于现在的孩子不感恩的报道却不绝于耳,家长和老师们满腔的热忱和关爱很多时候换来的只是孩子的冷漠和反感。而小钟的表现只是众孩子中不懂感恩的一个极普通的案例。一项对中学生的调查发现,“认为父母对自己非常关心”的学生比例高达90%,而能对父母心怀感恩的且懂得回报的却仅有30%。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不顾父母的养育子女的艰辛,总抱怨父母给予的太少,索取无度,毫无体恤之情。有的孩子不念老师对学生的良苦用心,总抱怨老师要求太严厉、对老师不谦恭,甚至出言不逊,毫无感恩之心。有的孩子对身边的朋友或他人的礼让和帮助视为理所当然,蛮横霸道,感恩更无从谈起。莎士比亚说:“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心。近年曾发生湖南12岁少年拿刀弑母的新闻,不久前,又有一位13岁少年锤杀双亲后逃逸。我们在震惊与愤怒之余,忍不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白眼狼?为什么这些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如此冷漠,没有一点感恩之心?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从天使堕落为魔鬼?首先,我们必须从家庭方面去寻找答案。家庭教育的不当或缺失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缺乏感恩之心,从与小钟父母的谈话中可知家长自小对孩子事事迁就,说明家长经常会无条件满足孩子一切愿望和要求,舍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和挫折,正是父母过度的溺爱,对孩子而言是慢性毒药,孩子在家庭中享受着特殊的待遇,被宠成“小公主、小皇帝”,习惯了高人一等的姿态,自然不会有换位思考之心,久而久之,就变得目中无人、自私自利。他们想要什么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必然不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父母付出的艰辛及别人对他的好都会诠释为是理所当然的。所以小钟对父母不恭对老师不敬与同学失和的行为也就容易理解了。其次我们还必须从社会层面去寻找原因。在市场经济浪潮的不断冲击下,社会上金钱至上的价值观汹涌而来。一些人价值观念开始错位,过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只想索取,不思回报,自私自利,这对于尚处于成长时期、鉴别能力较弱的初中生会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特别在精英文化盛行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把个人财富的增加、成就的获得、权力的增长归咎于纯粹的个人奋斗。大家都认为回报是付出的必然,而当回报没有达到付出效度时,人们便会抱怨,不满和指责。而青春期当中的孩子处于叛逆期,渴望得到他人认同,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容易承认自己的错误,因此小钟认为自己的奋斗不存在问题,只能从客观原因上找理由。因此,老师的教诲他并不放在心上,反而倾向从老师身上找原因。再次我们还必须从小钟身上去寻找答案。小钟处于初中青春期,在很早以前,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之为“消极反抗期”。由于身心的逐渐发展和成熟,个人在这个时期往往对生活采取消极反抗的态度,否定以前发展起来的一些良好本质,否定身边的一些美好过往。这种反抗倾向,会引起少年对父母、学校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要求、规范的抗拒态度和行为。基于小钟青春期的消极反抗的态度,以致他没有体会到过去李老师的美好,反而是一味地想挣脱李老师和徐老师,想反抗。此外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健康趋于定型的时期,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加上感恩情绪既有先天固有的,也有后天教育形成的,孩子感恩情绪的形成离不开人们的认知评价,通过后天教育,孩子的感恩情绪不断积累则促使较为稳定的感恩情感。感恩情感的形成则需要相应的认知上的提高和深化。成人只有通过有意识地培养使孩子形成稳定的感恩情感,才能让孩子由衷地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心怀感激和敬意。而基于后天感恩情感教育的不足及小钟思想的不成熟,导致小钟面对问题的认识既强调自己的见解,同时也十分片面,不能通观全局。所以,他无法全面地认识到一件事情发展是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其中自身因素在学习成绩当中占主体,而是极为简单把个人情感用于对他人的判断。所以,他对两位老师的行为产生了误解,并且无法正确认识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因素。【解决小钟“白眼狼”问题措施】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识恩:首先让家长明白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孩子,就等于赋予了他战胜世间一切险阻的能力。让孩子因感恩而知足,因知足而快乐,从而轻而易举收获幸福人生。此外班级还可以开展一些与“感恩”为主题的有启发、有意义的活动,以此唤醒孩子的感恩情感。目的让小钟认识到感恩是做人的根本,不懂感恩的人,再优秀也没用。要他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老师及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同时明白自己所受到的教育来之不易,让小钟先学会正确分析的学习成绩成因,明白到老师只是其中一个非决定性作用因素,而两位老师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同学,并且给大部分同学带来了收获。同时,借助同学们的口表达对两位老师的认可,让小钟认识到两位老师为班级带来了恩。知恩: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让孩子体验生活,了解父母工作的不容易,从而有志承担自己乃至家庭的责任,这个过程虽然艰辛,孩子却能感知人间冷暖,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理解他人,他的感恩之心将被彻底唤醒。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展示和统计小钟任何在此科目当中的进步以及两位老师的辅导,让小钟先认识到除却自己努力以外,两位老师都有为自己付出过努力,不受精英文化过多束缚。提供可视化的统计,让小钟知道自己受的恩是什么。报恩:最后给予小钟改过的机会,让其通过写信或者在线钉钉等的形式化解小钟和李老师之间的误会。同时,也提供给小钟一些备选方案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歉意,给他一个台阶下。施恩:通过感恩教育以后,小钟必定对感恩有新的看法,下一步引导小钟如何自己表达对父母及李老师和徐老师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引导小钟对其他美好事物产生感恩之情,重新热爱起自己身边的一切,热爱自己的生活。更进一步的是,如何对其他人,包括与自己有摩擦的小黄施恩,忘记前嫌。有人说:“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深以为然。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让孩子明白在面对人生路上的挫折时,心怀感恩便不会埋怨周围的一切,心中有感恩的光,便能照亮更远的地方。懂得感恩的孩子,即使不站在舞台上,也能格外闪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