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案例研讨】 都说疫情是契机,居家生命教育怎么做?【案例陈述】14岁的李春来平常是个爱说爱笑、遵纪守规的初二学生,成绩中上,虽然有时上课走神、作业偷懒拖欠,但督促一下,还是可以跟上大部队、补回作业的。给老师们的印象,还算是个聪明也比较懂事的孩子。然而,李春来的老家在湖北(非武汉),疫情爆发以来他被困在家中。线上学习启动后,他的情绪日益反复,时而如常说说俏皮话,时而学习态度消极,拖欠作业,作业质量一落千丈,对学校的防疫摸查工作有抵触情绪。有过一次,班主任在班群布置填写问卷时,挑衅说“不会哦”。班主任体谅其身处疫区,多有关照,本以为回到广州情况会好转。事与愿违,返穗后李春来对防疫摸查工作的抵触情绪不减反增。班主任告知他,需要自愿隔离14天,他回复道:“我家这边的居委会说不用隔离。”在广州外来输入病例增加的情况下,曾发表言论“在广州这个重灾区,我一个湖北人当然要好好保护自己。”【案例分析】问题诊断:案例中给我们呈现的问题主要有:1、李春来线上学习期间出现情绪反复、言行异常的现象。2、李春来对防疫摸查工作有抵触情绪。【居家生命教育】在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的时候,防疫工作是社会每一个人都该负起的责任。任何一环的忽视都有可能造成防疫工作的溃堤。因此,疫情期间,居家生命教育的首要知识就是要让学生懂得防疫你我有责。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自疫区返穗的学生,心态是否能够调整过来不单对其学习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甚至还影响到他的生活甚至日后的成长。【成因分析】根据班主任与本人及其家长的沟通,有以下几个因素:1.身处疫区的时期,虽然李春来全家包括亲朋好友都没有染疫,但每日接收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有些甚至危言耸听,部分当地信息戾气很重,导致李春来包括其家人的精神压力极大,产生了焦虑情绪,一方面忧心感染,惶惶终日,另一方面,由于禁足在家,渐渐生出愤懑,无处宣泄。李春来又正值青春期,半大的孩子还没形成成熟的三观,最容易愤世嫉俗。2.其家长在三月下旬曾尝试凌晨返穗,在高速入口被劝返。班主任也请示过学校,曾劝过家长服从防疫要求,不必急于返穗,再加上一系列对湖北的封禁措施,导致李春来认为非湖北籍的人都歧视他们,包括学校和老师。于是对防疫摸查工作产生抵触情绪。3.据家长向班主任诉苦,李春来一家因湖北籍的身份在所居住的小区业主群里遭到个别广州业主的“特殊关注”。未返穗前,有业主私聊其家长,历数返穗后种种不便和自费隔离,“劝”其不要返穗。李春来家长就此报警,称对方恐吓。返穗后,有业主在业主群要求他们全家在家隔离满14天才可出外,态度蛮横。面对这一切表面看来不“人道”的待遇,家长在家中当着李春来姐弟的面前大吐苦水,这对孩子心理造成很大影响。眼下,李春来认为广州人都歧视他们,因而不单对防疫摸查工作抵触,甚至对广州人产生敌视情绪,对广州疫情防控形势有变,有些幸灾乐祸。【解决措施】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深刻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疫情期间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各种不适应让李春来及家人产生了敏感、消极对抗的情绪也是能理解的。所以对李春来一家人首先要采取安抚及心理疏导,以便舒缓调节这种焦虑恐慌、消极对抗的情绪,采取一些措施调节压力,并能尽快调适好心理,尽快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老师在和李春来家长沟通时可以给予如下建议一. 做好积极的心理调适①走出恐慌,选择正面信息我们每天会被各种铺天盖地的媒体信息包围,会被情景代入甚至难以抽身,这很可能会产生替代性创伤(目击大量残忍、破坏性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所以老师首先要建议李春来家人尽量关注官方平台发布的权威信息,主动关注简单易懂的信息,减少未经证实的信息输入,不信谣不传谣,促进理性思考,减少恐慌心理,并相信自己一定能保护好自己!②科学防护,保护自己应对恐慌最好的办法就是按规律行事、坚持以科学的应对方式采取行动。我们要按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个人、群体防护措施和方法保护自己的身体,维护生命不受伤害,同时也不给社会添乱。所以开导李春来家人对湖北的封禁一系列措施及回到广州被要求隔离等做法要能换位思考,以平常心态去理解并能积极支持,明白齐心抗疫是抗疫最终取得成功的关键!③互助互爱,保持良好的沟通心理学中有一个法则:当你感到痛苦,就去想想身边有没有需要帮助,去帮助他们,自己的痛苦也会缓解。心与心的连接会产生慰籍作用,建议李来春家人和朋友保持沟通、互相关爱与支持,这可以让彼此不孤单,有时哪怕一句微小的问候,一个善意的开导,都能增加彼此心理力量。④调整认知,树阳光心态当人过分焦虑时,往往容易忽略事物的多面性,倾向于将思维聚焦于负面结果上,部分焦虑来自灾难化认知,这样会更让人感到坐立不安。所以建议李春来一家人可以通过有规律、有计划的生活帮助家人提升自己内在的掌控感。可以尝试着伴随音乐做一些放松身心的小练习,比如画画、玩游戏、跳舞、健身。或者跟家人创造更多有爱的时刻:如一起做美食、或一起看一部电影、读一本好书、听一段优美的音乐等,从事这些活动的时候,也会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有助于缓解内在的焦虑感,让我们产生愉悦的体验。⑤自我激励,相信科学通过客观的评估事态,用以往成功的经验激励李春来一家人要坚定信心。如当年SARS一样,没有什么人类过不去的坎。目前疫情危机解除需要时间,如今全世界的科学家们跨国合作、共享成果,有这样的积极正面的认识就能够增加信心,减少恐惧感。⑥及时求助,获取专业干预当然,最后还要建议李春来家人如果自我心理调适不成功,很难再坚持下去,就要积极寻求专业机构人员的帮助,比如可以拨打官方公布的心理援助热线,也可以到精神卫生机构就诊。二.通过活动提高对生命认知、积极赋能鉴于老师没有在疫区被禁足的经历,对李春来同学消极、抵触情绪很难仅以谈话的方式排解,扭转李春来的被害者心态,消弭他心中的怨怼。首先组织包括李春来在内的几位男同学进行居家自救的短视频拍摄。李春来的情绪稳定时,一如往常,好说话,爱表演。收集好他们拍好的短视频后,以“居家生命教育”为题开展一个微班会,前面以防火、用电、防溺水等日常的安全教育短视频作导入,引出“疫情期间居家生命安全第一要务是防疫”的主题。再以“英国老人被迫同意放弃疫情急救”视频与“武汉加油”视频作对比,引出“是武汉一个城市的牺牲、湖北一个省的牺牲,让中国新冠肺炎感染者总病例减少了96%。感谢武汉!感谢湖北!”的结论。让李春来感受到,他和他的家人的禁足,或者说是短时间内自由的牺牲,换来了整个国家、甚至整个地球的利好,感受到封城的正能量信息。尾声布置一个小组合作任务,以三人为一组,一人负责寻找武汉或湖北省疫情期间感人片段的题材,一人负责撰写200字感想,一人负责组织、宣讲。并当场分配好任务,尽量让李春来负责他所在小组的组织和宣讲。在下一个班会课进行展演,评选“最深情演说家”奖项。希望在全班同学的感恩与敬佩中,李春来能够感受到封城这件事的正能量,明白到从英雄的疫区归来,他更加应该在防疫工作上做好、做足。若能从中学会从积极的角度思考问题,自我调节,消解心中的戾气愤恨则更佳。“在灾难面前,我们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同学必须真正地做到‘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社会即课堂、生活即教育。我们需要共同面对、共同讨论、共同参与、共同承担,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共同完成好这场生命教育,在抗击疫情的战役中进一步树立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坚忍不拔、从容不迫的奋斗精神和赤诚仁爱、胸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真正与祖国一起成长,在灾难和不幸面前,让灾难见证我们坚定成长的足迹,让不幸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