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生态安全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生态安全的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资源简介

第四章 生态安全
第二节 生态安全的主要内容
教育理念
生态安全是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出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正因为如此,我们要深刻认识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有效应对生律。态安全领城所面临的咸胁和挑战,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保障这持续状态的能力。具体而言,维护生态安全主要涉及水、土地大气和生物物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国家安全、资源安全的相关知识,知道生态安全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懂得人人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角,提高学生对维护国家安全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具备辨识损害国家安全行为的能力,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方式、方法等。
3.情感目标:感受国家安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树立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观念,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视频、课件、各小组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一)观看视频:《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片》
(二)出示前言,指名读一读。
设计意图
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学习的主题,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日的相关知识,知道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
二、汇报分享,展示才能。
(一)各小组根据课前预习,整理搜集到的资料。
(二)第一小组汇报分享。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节选)
第三十条 国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水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水安全意味着在自然环境得到妥善保护的基础上,人人都能获得符合清洁健康要求、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用水条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与水有关的危害问题都可纳人水安全问题的范畴。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水安全形势并不乐观,水安全已被认为是造成疾病意延、食物短缺、用水纷争和农牧业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水安全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水量保障。水量保障的安全是指人们能够获得及时、稳定、可负担的所需水资源的状态。水资源数量和用水量是评估水量保障的基础。根据国际惯用的水紧张指标,以人均水资源年占有量达到1700立方米为衡量水资源充足与短缺的临界值,低于这一数值的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压力,反之则为无压力或水资源丰富。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量整体偏低,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在较为于旱的年份、这一指标临近水资源短缺临界值。不仅如此,由于气候干旱、人口增加、水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一些地区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临界值,处于极度缺水的状态。
拓展阅读
2020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水资源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大中型水库和湖泊蓄水总体稳定,全国用水总量比2019年有所减少,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
2020年,全国水资源总量31605.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4.0%。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0407.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8553.5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198.2亿立方米。
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5812.9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863.1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4.9%;工业用水1030.4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7.7%;农业用水3612.4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2.1%;人工生态环境朴水3070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5.3%。地表水源供水量4792.3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82.4%;地下水源供水量892.5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5.4%;其他水源供水量128.1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2.2%。
与2019年相比,受新冠肺炎疫情、降水偏丰等因素影响,用水总量减少208.3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减少187.2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69.9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减少8.6亿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增加57.4亿立方米。
2020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12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57.2立方米。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356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65,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用水量32.9立方米,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含公共用水)207升/天,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100升/天。与2015年相比,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下降28.0%和39.6%(按可比价计算)。
阅读思考
分析我国2020年度《水资源公报》,思考我国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
(2)水质安全。除了水量保障之外,水质安全也是水安全的重要内容。受到污染的水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威胁人类健康,弓发多种疾病。近年来,我国面临的水污染问题有所好转,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第二小组汇报分享。
  土地生态安全
  土地生态募统是各种环境和资源的基本载体,因而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士地生态安全主要是指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不受到破坏,同时其所提供的产出又能够持续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达到空前的程度,王地生态安全也受到种种考验、其中最为典型的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表现为土壤内污染物超标。目前,我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在农业生产中,秸秆燃烧、畜禽养殖都会给土壤带来大量污染,特别是对农药、化肥、农膜等农业投人品的过量使用,致使一些地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此外,由于金属矿冶、重污染企业生产等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长期不当排放,工矿企业所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也十分突出。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在性、累积性和长期性,不易被直接感知,且不易恢复到原有状态,如重金属对上壤的污染往往难以根治。
  (2)土壤功能被破坏。通常认为,土壤可以发挥环境调节、动植物栖息地、作物生产、自然文化历史档案,以及原材料供给等多个方面的功能士壤在受到污染之后,其物理、生物、化学性质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从而难以发挥土壤原本应该发挥的作用。
(四)第三小组汇报分享。
  大气安全
  大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每时每刻都要与之打交道,大气的作用极头重要。环绕地球的大气层不仅可以保护地球生命免受外层空间的各种有害干扰。同时还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生命必需物质和必要生活条件。当前,大安全主要涉及以下两方面间题。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在空气的正常成分之外又增加了新的成分,或者原有的成分骤然变化,从而对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长产生伤害,对人类生活、工作、生产等方面直接和间接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常见的大污染物主要包含两类,一类是气体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等。另一类是颗粒污染物,如各种气溶胶和飘尘等。
  (2)气候变化威胁。自1980年以来,科学家开始发现南极上空在9月至10月臭氧含量大幅减少,出现巨大的臭氧空洞。由此导致的持续的温室效后使人们不得不面对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农业生产及其分布状况发生变化,以及热带病的发生和蔓延等诸多挑战。世界各国也日益意识到这一威胁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五)第四小组汇报分享。
  生物物种安全
  生物物种安全,主要是指维系生物物种数量、保持主要物种种群数量管控物种和种群风险的能力与状态。随着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和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物种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丧失。国际权威机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 (IPBES)发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2019)》表明,在过去50年间,全球陆地、淡水和海洋中的野生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昆虫种群在一些地方已被记录到迅速下降的情况,因受人类活动威胁而濒临灭绝的物种空前增加。在所评估的动植物组别中,约有25%的物种受到威胁,这意味着有大约100万种物种濒临绝,其中许多物种将在未来几十年内灭绝。
  (2)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会带来包括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影响农林业生产等在内的一系列危害。我国是全球遭受生物入侵威胁最大和损失最匣靶敖矛编悲爱憋哎巴衬悲摈憋鼻绊郴唉草氨被跻艾挨艾光货慨凋稠视梆陌店昔劝好雪案不恐既泳厉揍择格目前已发现60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200多种已侵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生态安全遭到破坏往往导致生态服务功能退化。生态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与效用,包括提供生产生活资料、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维持土壤肥力和生物多样性等。由于人类干预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湿地开发、森林采伐等人类活动导致全球生态系统受到巨大影响,特别是污染物大量进入生态系统之后,对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造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生态服务功能的退化,通常表现为自然灾害增多、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拓展阅读
  IPBES简介
  IPBES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其概念来源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 (2001-2005)后续行动和生物多样性科学知识国际机制(IMoSEB)(2005-2007)。2012年,国际社会整合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以期在生物多样性领域建立一个类似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专家委员会的政府间科学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科学和政策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平台2012年正式成立,秘书处设在德国波恩,目前拥有132个成员国。IPBES长期以来开展全球和区域等尺度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目前涉及包括《生物多样性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湿地公约》等七项环境领域的国际协议。我国于2012年12月正式加入该平台。
  实践探究
  谈谈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节水的设施或设计,并考虑一下还能做哪些改进。
三、课堂小测,展现风采。
(一)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
(二)主持人指名回答,评选优秀小组。
设计意图
通过资源安全知识的小检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领悟相关的资源安全知识,进一步帮助学生辨识危害资源安全的行为,树立资源安全的危机意识和敌情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让学生明白只要人人投身其中,就必能筑起国家安全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
四、课堂小结。
结束语: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以及应对内外重大生态问题保障这持续状态的能力。具体而言,维护生态安全主要涉及水、土地大气和生物物种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这节课,坚定了学生自觉做国家安全的模范遵守者和坚决捍卫者的决心。有益于提升学生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自发保护我国安全。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育能使学生们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引领学生重视国家和民族尊严,增强民族自豪感,把爱国之心转变成报国之行,时刻关注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五、特色作业,巩固拓展。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篇小论文,请你查找资料对比自己家乡十年间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结合本课内容说一说良好的生态对自己的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下周四的课后服务时间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
学以致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用正确的知识和思想引导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坚定了学生自觉做国家安全的模范遵守者和坚决捍卫者的决心。有益于提升学生对国家和民族认同感,自发保护我国安全、社会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