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自己——绘本《不要随便亲我》班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保护自己——绘本《不要随便亲我》班会设计

资源简介

保护自己——绘本《不要随便亲我》班会设计
活动背景
本班学生由于智力水平低、性知识匮乏,因此对于表示喜爱的行为不明确,对于陌生人的亲吻和拥抱行为不懂得拒绝,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因此召开本次班会活动,通过绘本故事《不要随便亲我》引导学生学会拒绝别人的不恰当亲密行为,从而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侵害。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9名学生(男生5人、女生4人),大部分学生认知水平较低、性知识缺乏,有一定的性别意识,但日常行为较亲密,对隐私部位、自我保护等知识较为欠缺,不知如何拒绝他人的亲密行为。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日常行为,将学生分为三层:A层2人,认知较好,喜爱参与课堂活动,有一定的性别意识,能区分不恰当的亲密行为;B层5人,课堂参与意识较弱,对隐私部位不了解,自我保护意识弱;C层2人,认知及沟通能力弱,性知识缺乏,课堂上不愿参与活动。
活动目标
重点与难点
1.结合绘本进行学习、开展讨论,形成思维。
2.能使用正确的行为拒绝不喜欢的行为,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形式
游戏、讨论、体验、分享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绘本视频、绘本课件、情境排练、人体结构图(卡通版)、小花贴纸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1.游戏名称:我不喜欢,我拒绝
2.游戏规则:
(1)两个同学为一组,A同学一只手的手掌朝下,B同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妈妈的手掌。
(2)老师读下面的配文,当听到“不”字时,A同学迅速抓握B同学的食指,同时B同学的食指迅速逃离,争取不让A同学抓到。
(3)每一次两位同学的抓握和逃离结束,及时恢复A同学手掌朝下,B同学手食指顶住A同学手掌的动作。
(4)每次输的人都要被赢的人刮一下鼻子。
(5)游戏结束。
3.配文:有一天,一个叔叔来我家玩。他想亲我一下,我说“不可以这样”,我用手挡住了他,我不喜欢被别人亲,除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听了后,夸我很勇敢,不喜欢的事要大声说出来。还有一次,我正在玩我的积木,另一个人想拿我已经搭好的积木,我说“不可以这样,那是我搭好的!”妈妈说我越来越勇敢了,敢大声说“不”了。我也好开心,能说出我自己的想法,这个感觉真得很棒!
4.小结:玩了这个游戏,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
(二)引出绘本,初步感知
1.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本和“勇敢说‘不’”有关的绘本,(出示绘本)《不要随便亲我》。
2.教师播放绘本微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绘本。
3.讨论:当莱娜不喜欢别人亲她的时候,她是怎么做的呢?
4.师:对那些不喜欢的亲吻,你会能勇敢地说“不”吗?
(三)情境体验,强化感知
1.由助教和一学生重现情境,同学们说说该怎么办。
(1)一位叔叔来家里做客,他想要亲亲小女孩,但是小女孩不喜欢。
(2)一个阿姨把小弟弟抱在腿上,小弟弟不喜欢。
2.讨论:应该怎样拒绝不喜欢的亲亲和抱抱。
3.小结
拒绝不喜欢的亲亲和抱抱的正确方式有:
(1)语言拒绝:不可以、我不喜欢、我不要。
(2)动作拒绝:比手势、立即跑开。
(3)还可以主动告诉爸爸和妈妈。
(四)再读绘本,理解深意
1.绘本告诉我们什么?
故事中的莱娜拒绝了不喜欢的亲吻,勇敢地说出了“不,我不喜欢”。同学们可以像莱娜一样,当面对过分亲近,或者和不熟悉的人亲亲和抱抱时,勇敢地说“不”,还要回家及时告诉父母。
2.学生体验,尝试表达“不”。
(1)助教装作要亲/抱学生。
(2)师引导学生表达“不”、“我不要”。
(五)拓展思维,向外延伸
1.出示人体结构图(卡通版),给不喜欢被别人触碰的部位贴上小花。
2.讨论:我们可以怎么表达对别人的喜爱呢?
(1)分组讨论表达爱的正确方式。
(2)每组请一位同学来说说。
(3)师小结:握手、拥抱、摸头、击掌等。
(4)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喜爱。
(六)课堂小结,提升认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遇上各种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不喜欢的事情大胆说“不”,学会正确的保护自己;当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时,我们可以向爸爸妈妈请示帮助。同时,我们也要用正确的方式对家人、朋友表达我们的爱。
总结反思
爱要大声说出来,不喜欢也要勇敢地大声说出来。
本节班会课中,教师结合学生情况及背景选取了符合学生认知及心理发展现状的绘本,通过游戏、讨论、体验、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感知,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对绘本的学习从而懂得了应该怎样对不喜欢的行为说“不”。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对正确表达爱的方式以及拒绝他人不当亲密行为的方法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学生们这方面的体验还是比较欠缺的,后续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由家长辅助孩子提升经验,让孩子有说“不”的机会。
值得反思的是,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由于讨论环节过多导致课堂气氛没能很好地调动起来,个别环节难度较大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参与到活动中来等问题,应该多考虑学生能力层次、强调学生体验感,设计更丰富的体验、操作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