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07 制取氧气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3·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4·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应用;☆知识1:制取氧气一、工业制取氧气仔细观看视频,完成下列学案。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各成分加热 氧气 该过程是 变化。空气 液态空气 氮气原理:各成分 不同 稀有气体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列学案。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 。2、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 ,从左到右的顺序;(2)检查装置的 ;(3)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4)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 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5)加热药品:先 ,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 加热;(6)收集气体;(7)先将 ,再停止 。讨论: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列问题。(1)试管口要略微 倾斜?:防止生成的水 ,使试管破裂;(2)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 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 ;(4)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 ,炸裂 。3、收集方法: 。讨论(1)用排水集气法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讨论(2)水法收集,应什么时候,收集满?当集气瓶口 时,证明已集满。4、氧气的检验:用 的木条伸入, ,木条 则该气体是氧气。三、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列学案。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2、原理: 。3、催化剂(1)催化剂是指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 ,而本身的 和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 的物质,又叫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叫做 。(2)特点:两不变( 、 )、一改变(反应速率,包括 或 )(3)注意:催化剂不能改变 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 的催化剂;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 。四、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列学案。1、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原理: 。3、步骤:(1)连接装置: ,从左到右的顺序;(2)检查装置的 ;(3)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4)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 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 ;(5)加热药品:先 ,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 加热;(6)收集气体;(7)先将 ,再停止 。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原因 且不与空气反应;5、氧气的验满:用 的木条放在, ,木条 则收集满。☆知识2: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由 物质生成另 物质的反应;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 其他物质的反应。☆知识1:制取氧气例题1: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文字表达式 ;(3)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装置C与B相比,C的优点是 。(4)若用E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从 口(填c或d)进入。(5)写出用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 。练习1: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知识2:反应类型例题2: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C.氢气+氯气→氯化氢 D.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练习1:下列文字表达式表示的是化合反应的是( )A.铜绿→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双氧水 水+氧气 D.二氧化碳+水碳酸1.在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中,一定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A.酒精灯 B.水槽 C.集气瓶 D.锥形瓶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种物质可以作为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B.二氧化锰只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催化剂C.催化剂都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3.氧气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依据氧气的性质是( )A.无色 B.无味C.不易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大4.下列关于工业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制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B.利用的原理是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C.工业制得到的液氧是纯净物D.工业制氧气的原料是高锰酸钾5.下列反应中是分解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酒精 + 氧气二氧化碳+水C.氯化氢 + 氨气氯化铵 D.水 氢气 + 氧气6.实验室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将(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7.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时,应考虑反应速率,且速率越快越好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提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以便于收集气体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要在瓶口处验满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8.由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如图所示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制取C.收集 D.检验9.以下是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要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②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加热③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 )A.温度过高 B.反应太慢 C.试管破裂 D.水倒流10.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B.加热高锰酸钾取氧气时不用催化剂C.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催化剂D.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1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原理:KMnO4K2MnO4+MnO2+O2↑B.棉花团的作用:控制氧气流速,获得平稳气流C.实验操作: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实验分析: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影响所收集气体的纯度12.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C.硫+氧气二氧化硫D.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13.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O2 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 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 的收集装置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2)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作为气体发生装置。(3)装置D可替代装置C,E,F。若选用装置D,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管进入。(4)用制得的氧气完成G装置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 。学习目标知识预习对点练习lian’x过关检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07 制取氧气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3·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4·建立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应用;☆知识1:制取氧气一、工业制取氧气仔细观看视频,完成下列学案。1、分离液态空气制取各成分降温 加热 氧气 该过程是物理变化空气 液态空气 氮气加压 原理:各成分沸点不同 稀有气体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列学案。1、反应原理: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4)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5)加热药品: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6)收集气体;(7)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讨论: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列问题。(1)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破裂;(2)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4)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3、收集方法:排水法。讨论(1)用排水集气法应什么时候开始收集?为什么?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收集,开始排出的是空气。讨论(2)排水法收集,应什么时候,收集满?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冒出时,证明已集满。4、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三、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列学案。1、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2、原理:过氧化氢 水 + 氧气3、催化剂(1)催化剂是指化学反应里能够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2)特点: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包括加快或减慢)。(3)注意: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不能决定反应的进行;催化剂不是反应物、又不是生成物;催化剂仅针对某一反应,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催化剂;某一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只一种。四、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仔细观看视频、阅读课本,小组内讨论交流,完成下列学案。1、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2、原理:氯酸钾 氯化钾+ 氧气3、步骤:(1)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4)固定装置: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5)加热药品:先预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加热;(6)收集气体;(7)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4、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原因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5、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则收集满。☆知识2:反应类型1、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2、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知识1:制取氧气例题1: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该反应文字表达式 ;(3)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装置C与B相比,C的优点是 。(4)若用E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从 口(填c或d)进入。(5)写出用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 。【答案】(1)长颈漏斗。(2)A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装置中玻璃管上连接橡皮管,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节约药品,能够控制反应速率。(4:c。(5)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导管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解答】(1)b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加热,应该有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该反应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填:AD;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3)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装置中玻璃管上连接橡皮管,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装置C与B相比,C的优点是节约药品,能够控制反应速率。故填:装置中玻璃管上连接橡皮管,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水至形成一段液柱,一段时间后若液柱不下降,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节约药品,能够控制反应速率。(4)若用E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从c口进入。故填:c。(5)用E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收满的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导管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故填: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d导管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已经收集满。练习1: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仪器B.检查气密性C.加热固体D.氧气验满【答案】B【解答】解:A、组装仪器时,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手拿塞子,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故A错误;B、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水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C、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故C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故D错误。故选:B。☆知识2:反应类型例题2: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 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C.氢气+氯气→氯化氢 D.碱式碳酸铜→氧化铜+二氧化碳+水【答案】D【解析】A、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A不正确;B、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C、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C不正确;D、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D。练习1:下列文字表达式表示的是化合反应的是( )A.铜绿→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C.双氧水 水+氧气 D.二氧化碳+水碳酸【答案】D【解析】A、铜绿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A不正确;B、石蜡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正确;C、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水和氧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C不正确;D、二氧化碳和水点燃生成碳酸,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故选D。1.在双氧水制取氧气实验中,一定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A.酒精灯B.水槽C.集气瓶D.锥形瓶【答案】A【解答】解:A、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无需酒精灯;故选项正确;B、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集气瓶和水槽;故选项错误;C、无论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都需要集气瓶,故选项错误;D、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可用锥形瓶作为反应容器;故选项错误;故选:A。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种物质可以作为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B.二氧化锰只能作为制取氧气的催化剂C.催化剂都是用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答案】A【解答】解:A、一种物质可以作为多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正确。B、二氧化锰也可以用作其它反应的催化剂,该选项不正确。C、有的催化剂能够加快反应速率,有的催化剂能够减慢反应速率,该选项不正确。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该选项不正确。故选:A。3.氧气可以使用排水法收集,依据氧气的性质是( )A.无色 B.无味C.不易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大【答案】C【解答】解:实验室里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依据的氧气性质是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故选:C。4.下列关于工业制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制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B.利用的原理是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C.工业制得到的液氧是纯净物D.工业制氧气的原料是高锰酸钾【答案】B【解答】解:A、工业制氧气是用原本空气中的氧气来进行降温液化,再高温气化,本质上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A说法错误;B、工业制氧气利用的原理是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故B说法正确;C、工业制得到的液氧含有其他气体混合物是混合物,故C说法错误;D、工业制氧气的原料是空气,故D说法错误;故选:B。5.下列反应中是分解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 B.酒精 + 氧气二氧化碳+水C.氯化氢 + 氨气氯化铵 D.水 氢气 + 氧气【答案】D【解析】A、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该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故错误;B、该反应是多变多的反应,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故错误;C、该反应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不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故错误;D、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故是分解反应,故正确。故选D。6.实验室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将( )A.变小 B.不变 C.变大 D.无法判断【答案】B【解答】解:因在用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时,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在不考虑实验操作造成的误差时,因二氧化锰不参加反应,也没有反应生成,理论上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故选:B。7.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时,应考虑反应速率,且速率越快越好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提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以便于收集气体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需要在瓶口处验满D.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答案】D【解答】解:A、选择制取气体的原理时,应考虑反应速率,不是速率越快越好,反应速率要适中,故选项说法错误。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不能提前将导管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因为开始排出的气体是空气,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否则会导致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而造成不纯,故选项说法错误。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8.由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如图所示装置及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制取C.收集D.检验【答案】A【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故A正确;B、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小团棉花,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故B错误;C、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了将空气顺利排出,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图示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底部,故C错误;D、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而氧气验满时,是把带火星的木条凑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集满,故D错误;故选:A。9.以下是氯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操作要点①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②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加热③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止( )A.温度过高B.反应太慢C.试管破裂D.水倒流【答案】C【解答】解:采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水槽中水发生倒吸,造成试管炸裂。故选:C。10.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B.加热高锰酸钾取氧气时不用催化剂C.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催化剂D.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答案】D【解答】解:A、硫酸铜溶液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可做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故A说法正确;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不需要催化剂,故B说法正确;C、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故C说法正确;D、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是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故D说法错误。故选:D。1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原理:KMnO4K2MnO4+MnO2+O2↑B.棉花团的作用:控制氧气流速,获得平稳气流C.实验操作: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实验分析:装置气密性不好,会影响所收集气体的纯度【答案】C【解答】解: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2KMnO4K2MnO4+MnO2+O2↑,错误;B、棉花团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错误;C、实验中,加入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正确;D、装置气密性不好,会收集不到氧气,错误。故选:C。12.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C.硫+氧气二氧化硫D.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A、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B、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 是两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故符合题意;故选D13.在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 O2 的过程中,有关做法不正确的是( )A.选择装置①或②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 B.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 的收集装置C.装置④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 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答案】C【解析】A、当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①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当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选择装置②作为 O2 的发生装置,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O2密度比空气稍大,且不易溶于水,选择装置③或④作为O2 的收集装置,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装置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才可收集气体,做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将装置①中的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产生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做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1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2)选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作为气体发生装置。(3)装置D可替代装置C,E,F。若选用装置D,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 (填a或b)管进入。(4)用制得的氧气完成G装置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 。【答案】(1)长颈漏斗;(2)A;(3)a;(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解答】解:(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2)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时,不需加热,因此选择“固液常温型”,即发生装置选择A。故答案为:A;(3)在装置D中,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集中在集气瓶底部,因此氧气应该从长管a进入,空气从短管b排出。故答案为:a;(4)用制得的氧气完成G装置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学习目标知识预习对点练习lian’x过关检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7 制取氧气-【暑期自学宝典】(原卷版).doc 07 制取氧气-【暑期自学宝典】(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