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导学案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1课时(2月27日)【学习目标】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氯化钠的用途。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通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习重点】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氯化钠的用途。【学习难点】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课堂导学】[自学课本P72--73页,结合视频课完成下面内容]一、盐的简介盐:是指一类组成里含有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CuSO4 、Na2 CO3 NH4Cl、(NH4)2SO4等。1、盐的组成里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如氯化铵(NH4Cl)、硫酸铵【(NH4)2SO4】等铵盐。2、食盐是盐的一种,但盐不专指食盐。常见的盐还有:碳酸钠 (1) (填化学式),俗称 (2) 、 (3) ;碳酸氢钠 (4) (填化学式),俗称 (5) ;高锰酸钾 (6) (填化学式);大理石、石灰石、贝壳、鸡蛋壳中的主要成分是 (7) (填化学式)。二、氯化钠的用途、分布1、氯化钠:化学式(8),俗称 (9) 。是一种白色颗粒状的固体,有(10)味,易溶于水。2、氯化钠的用途:生活方面:生活中用于腌渍 (11) ,是重要的 (12) ,被称为调味剂;医疗方面:用氯化钠配制 (13) (质量分数为 (14) );工业方面:用氯化钠为原料制取 (15) 等;农业方面: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来 (16) ;交通方面:在冬天,用于 (17) 。3、氯化钠的分布:海水、盐湖、盐井都蕴藏着氯化钠,通过晾晒海水或煮 (18) 、 (19) 等,都可以使水分蒸发,使食盐溶液变成 (20)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就可以得到食盐晶体,这样得到的食盐含有较多杂质,叫作 (21) 。三、粗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实验步骤:①溶解、② (22) 、③ (23) 、④ 计算产率。实验仪器: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溶解 烧杯、玻璃棒 (26)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24) 、烧杯、(25) (27)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28)计算产率 玻璃棒 转移固体注意事项:①、过滤时操作要求做到一贴、 (29) 、 (30) 。②、蒸发:当 (31) ,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巩固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 B.盐就是食盐,易溶于水C.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体 d.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2、下列几组物质按酸、碱、盐顺序排列的是( )A.KNO3、NaOH、HCl B.Ca(OH)2、HCl、NaClC.H2SO4、Na2CO3、Ba(OH)2 D.HNO3、KOH、CuSO43、小红同学在家做“粗盐提纯”实验,对其做法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将粗盐放入玻璃杯中加水溶解——粒子在不断运动B.溶解时用筷子搅拌——加快溶解速度C.用自制净水器过滤粗盐水——可将粗盐水变为纯净物D.实验时不用一次性塑料杯或纸杯——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4、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 )5、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6、家用碱面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质类别属于( )A.酸 B.盐 C.碱 D.氧化物7、生活中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A.食盐(NaCl)和细砂 B.水和酒精C.石灰石(CaCO3)和生石灰(CaO) D.蔗糖和味精8、在一定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Fe2O3→FeCl2 B.H2CO2→CO2 C.CuCl2→Cu D.Mg→MgO9、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步骤见下图:请回答:(1)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_________(填“高”或“低”)于滤纸的边缘。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玻璃棒下端应靠在 处。(2)操作③的名称是 ,该操作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移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3)若制得精盐的产率偏低,则可能的原因是( )A.滤纸有破损 B.蒸发时有固体溅出 C.溶解含有泥沙的粗盐时,加入的水量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