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暑假知识点预习(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点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表达与交流。1. 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一下”.“拿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做结论2. 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3. 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时,小亮提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可能比吸入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多。”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 猜想与假设 B. 收集证据 C. 设计实验 D. 得出结论【知识点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观察实验的要领:①关注物质的性质(颜色,状态,密度,气味,反应性等)②关注物质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描述观察及实验现象①蜡烛是白色、红色或其它颜色;②会浮于水面;③蜡烛燃烧有明亮的火焰,冒黑烟,放热;④蜡烛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同时有液珠产生。结论与解释①浮于水:密度比水小②冒黑烟:石蜡燃烧不充分③有气体和液体产生:石蜡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4.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1)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温度最高;(3)如图2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现象与结论】如果观察到______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__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_____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5. 过生日时,父母都会为我们买来精美的蛋糕,插上漂亮的生日蜡烛。点燃后,让我们吹灭……我们学化学的第一个实验也是观察和描述蜡烛的燃烧。图示是实验中可以完成的几个步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要先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这是与平时点燃蜡烛的明显不同之处B. 由①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外焰温度最高C. 由②可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D. 由③不可证明蜡烛是固体燃烧6. 小语利用蜡烛进行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B. 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C. 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D. 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水蒸气【知识点3: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一、探究方法和步骤:①收集气体:排水法收集气体于集气瓶中;②探究呼出气体的性质:通入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检验氧气含量变化),对着冷玻璃板哈气(检验水蒸气含量变化)。二、实验现象:较之空气,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使伸入的燃着的木条熄灭,使玻璃上产生水雾三、实验结论:较之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加。7. 课外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有什么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实验是为了探究两种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的B. 实验所用木条的粗细、长短应该相同C. 实验中空气中的木条正常燃烧,呼出气体中的木条快熄灭D. 该实验的结论是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更高8. 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 不正确 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气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片上结下水珠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10. 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A. 水 B. 澄清石灰水 C. 食盐水 D. 糖水巩固练习11. 炼金术士炼丹对化学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下列对炼丹所获成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明了“点石成金”术B.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器具C.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D.发明了一些合成和分离物质的有效方法12.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主要有( )A. 只有水 B. 只有二氧化碳 C. 水和二氧化碳 D. 大量灰烬13. 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在讨论中,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作出结论14.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请通过观察金属铜,得出以下不属于金属铜的性质的是( )A. 呈光亮的红色 B. 有特殊气味C. 常温下是固体 D. 在空气中表面会生成一层绿色物质15. 从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中,你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①关注物质的性质 ②关注物质的变化 ③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④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有价值的结论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16. 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硬,不溶于水B.蜡烛浮于水面,说明它的密度比水小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17. 小明将少量的白糖放在铁锅里加热,先看到白糖熔化,接着看到熔化的物质呈现棕色,最后有黑色残渣,请你判断整个实验属于( )A. 研究白糖的结构B. 研究白糖的用途C. 研究白糖的变化D. 研究白糖的制法18.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B. 烛芯的长短对蜡烛火焰强弱有影响C.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蜡烛燃烧只生成水D. 用燃着的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白烟能被点燃19. 下列记录的普通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B. 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C. 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D.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20.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会变成红色.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观察 B. 实验 C. 假设 D. 结论21. 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的有( )①物质的性质;②物质的变化;③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22. 对收集呼出的气体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集气瓶盛满水,将玻璃片从上往下直接盖住瓶口B. 收集好呼出的气体,迅速从水中取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C. 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取出后正放在桌子上D. 集气瓶集满呼出的气体,先放在水里,等用的时候再从水中取出23. 市场上的防晒霜都宣称可以防晒。暑假期间,某学校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的实验,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实验人 实验方案小敏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小英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两天被灼伤的程度小玲 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和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小红 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 )A. 小敏 B. 小英 C. 小玲 D. 小红24. 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下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处最先碳化(填字母)。(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出现_________现象,说明蜡烛燃烧有________生成。25.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填序号).(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因为 .参考答案1、A 2、C 3、A 4、(1)小;(2)c;外焰;(3)导管口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5、C 6、D 7、D 8、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将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石灰水浑浊程度的不同;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盛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中 木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块呼气 玻璃片上水雾的不同9、B 10、B 11、A 12、C 13、A 14、B 15、C 16、A 17、C 18、C 19、B 20、C 21、D 22、C 23、A24、(1)a(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CO2 25、(1)A;(3)C;AB;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